大陸深度被疫情改變的生活

疫時集體焦慮、政治抑鬱,我們和中國精神健康社工聊了聊

經濟不好你被裁員;行政低效、綠碼黃碼亂七八糟,你回不了家,你不開心;會發現這跟你想不想得開沒關係,跟這個社會有關係。

2022年4月29日,中國上海,一對情侶相隔圍板相擁。

2022年4月29日,中國上海,一對情侶相隔圍板相擁。攝:Aly Song/Reuters/達志影像

端傳媒記者 王二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2-05-20

#抑鬱症#精神健康#疫情改變了什麼

在中國大陸,公衆對於疫情的感知正愈來愈明顯地走向一種集體性的焦慮甚至創傷。精神健康問題成爲時代症候,而疫情讓它變得更加突出和緊迫。端傳媒專訪致力於中國大陸精神健康公共教育的社工阿檬(化名),討論疫下的集體性抑鬱和背後的結構性因素。此外,我們還探討了一個當下的迷思:圍繞精神健康的討論,是怎樣以強調個體的方式,割裂個體的生命體驗、並將問題進一步個人化的?

阿檬是精神健康社工專業出身,堅持在中國大陸進行精神健康的公共教育。她不屬於任何組織,幾乎總是單打獨鬥的狀態,通過舉辦藝術展覽、講座沙龍等方式,挑戰精神健康領域中長期忽視患者主體性的單一醫學科學視角。她也是一位對中國大陸公民社會發展仍抱有信念的青年行動者。

以下是端傳媒對阿檬的專訪:

鐵拳可能打不到自己身上的那種錯覺,被打破了

端傳媒(下稱「端」):先來談談這次上海疫情,你有什麼觀察?

阿檬:沒想到能封一個半月,挺誇張的,也沒想到行政效率這麼低。很多次生災害之前,想象上海應該是個挺牛的城市,但結果其實還是一樣的,很多武漢跟西安發生過的事上海也在發生。我在武漢跟西安的時候都是圍觀群衆,上海是我自己經歷的第一次比較嚴重的被封城。

我感覺上海得到的關注度更多,之前像吉林、瑞麗什麼的大家都忘了。上海因爲可能是國際城市也是大城市,就是有話語權一點,能感覺到很多外部關注,收到了很多信息詢問,很多很細緻的報道(註:不少來自個人公號內容或自媒體)也出來了,但我看瑞麗跟吉林就沒什麼這種報道,還挺誇張的。

我觀察到挺多網友,包括身邊的人,都會有想離開上海的這麼一個想法。

端:確實,這次上海民間發出的質疑聲很激烈也很龐大。

阿檬:這應該也是一次很好的公民教育。很多人通過切身體驗疫情,打破了一些幻想——覺得鐵拳可能打不到自己身上的那種錯覺。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