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評論大陸深度

防疫的清零困境,與二十大之年「中國道路」論述的內部撕裂

通過俄烏戰爭和上海疫情,我們能夠觀察到的是,中國的國家機器在各方面都出現了板結遲鈍的痕跡。

2022年4月1日,中國北京,歐盟與中國峰會期間,一個巨大的屏幕顯示了中國國旗和歐盟旗幟。

2022年4月1日,中國北京,歐盟與中國峰會期間,一個巨大的屏幕顯示了中國國旗和歐盟旗幟。攝:Tingshu Wang/Reuters/達志影像

黃暉

刊登於 2022-04-07

#二十大#烏克蘭戰爭#動態清零#習近平#中國政治#評論

2022年在中國政治的理想中本應該是平穩勝利的一年:開局是冬奧會,然後是拼經濟——「兩會」上設定了5.5%的GDP增長目標。最後則是大概在秋天或年底召開中國共產黨的第二十屆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為習近平時代的第三個任期做好人事和思想路線的鋪排。

只不過,這種和諧的場面被兩隻「黑天鵝」打斷了。

冬奧剛結束,普京的俄羅斯就對烏克蘭開展了所謂的「特別軍事行動」,到如今,它已經成為一場陷入泥潭無法短期脱身的侵略戰爭。另一邊,在中國國內,奧米克戎BA.2毒株帶來的高傳染性疫情也讓打算堅持「動態清零」的當局疲於奔命,香港的疫情波及到深圳、北京、上海等全國多地。尤其是上海,如今全城的感染規模和廣度幾乎已經超過了2020年的武漢,成為了新的疫情中心。

在應對這兩隻「黑天鵝」時,北京都顯示出了一種「無法作為」的困境。

烏克蘭戰爭涉及根本的外交站隊問題——是否應該反對俄羅斯?顯然,北京高層出於對美國和西方的不信任,無法打出支持烏克蘭的牌面;但同樣,北京也無法站在俄羅斯的立場上和西方、美國公開對抗。剩下的唯一選擇就是在外交上努力保持「中立」——與其說是中立,不如說是努力保持距離——相比土耳其或以色列這樣的「中立國」斡旋,北京甚至在組織烏克蘭和俄羅斯對話上都顯得「意興闌珊」。以至於人們甚至要擔心,在烏克蘭戰爭之後,中國作為一個超級大國的國際影響力,相比美國是否會變得低於想像,從而失去平衡態,導致更多的地緣危險。

上海的疫情則牽扯出「清零派和躺平派的鬥爭」。「清零主義」認為應該儘快通過巨大規模的千萬人級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消滅上海的疫情;「躺平主義」則認為和病毒共存不可避免,應該趁奧米克戎變種致病性較低,主動開放國門和減少社會管控。倒是一向「攪渾水」的民族主義媒體人胡錫進諷刺地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了癥結:「病毒在變異,如果我們固守老方法,不解決面臨的新問題,就是另一種躺平」。然而問題也恰恰在此,也許是調整策略會帶來政治和社會風險從而導致不穩定,當局的選擇是不折不扣地將最經典的「清零」執行下去——儘管病毒變了,但管控方法「咬定青山不放鬆」。這可以說是刻舟求劍了。

在遭遇這兩隻「黑天鵝」時,2020年初中國政府引以為豪的決斷、部署的能力似乎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政策上的極度保守:針對俄烏戰爭的外交路線,似乎還沒有意識到這場戰爭將成為21世紀的一個歷史分水嶺,似乎還寄希望於雙方能夠回到戰爭前的穩定對峙;針對奧米克戎變種病毒,則除了些許微調之外,幾乎看不到有計劃的提前行動——無論是醫療資源,還是疫苗接種水平,都可以說是「猝不及防」地遇到了壓力,繼續「動態清零」則仍然只是路徑依賴。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