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深度

殘暴為策略、鎮壓成管治:奪權一年後,緬甸軍方建立了一個怎樣的政權?

軍方搭建起了「看守政府」,卻在獨裁和暴行外毫無作用。

2021年6月30日緬甸仰光,親屬在監獄前等待自軍事政變以來被捕的囚犯。

2021年6月30日緬甸仰光,親屬在監獄前等待自軍事政變以來被捕的囚犯。攝:Santosh Krl/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周浩霖(Thompson Chau)、多米尼克·烏(Dominic Oo)發自仰光

刊登於 2022-02-03

#2021緬甸軍變

暴行不等於控制

2022年1月,緬甸紀念了獨立74週年,但是,快速瀏覽緬甸的國家媒體就知道,今天的軍政府並沒有多少朋友。國營的《緬甸全球新光報》(Global New Light of Myanmar)只刊登了四封致軍政府首腦敏昂萊( Min Aung Hlaing)的「賀電」,分別來自柬埔寨、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以及姍姍來遲的文萊。

2月1日是軍政府推翻昂山素季民選政府的政變一週年之際,這份問候名單凸顯了緬甸軍政權在國際舞台上的棄兒地位——如今,敏昂萊只能依靠一幫獨裁者。

東盟主席、柬埔寨總理洪森在2022年1月進行了政變後對緬甸的首次國事訪問,為緬甸軍政權披上了合法的外衣。白俄羅斯是唯一一個在2021年6月聯合國大會上投票反對譴責政變並呼籲全球武器禁運的國家。俄羅斯則邀請敏昂萊訪問莫斯科(但沒有與普京見面或合影)。

然而,除了出售武器,莫斯科並沒有經濟實力,甚至可能沒有意願來支撐緬甸飽受摧殘的經濟。這使得緬甸別無選擇,只能向鄰國中國尋求投資,這些投資的代價是滿足中國在東南亞的戰略利益——而抵抗運動中的緬甸人並不歡迎支持軍政府的中國。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