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香港將迎來新一屆立法會選舉,也是反修例運動結束後、港區國安法以及「完善選舉制度」實施以來,首次立法會選舉。選舉前兩天,立法會議事堂過去懸掛的特區區徽,被換上中國國徽;立法會秘書處回覆媒體查詢,指根據《國旗及國徽條例》,舉行立法會議員宣誓的場地必須懸掛國徽。
在立法會選制全面被中央政府改造,主流民主派人士身陷囹圄後,民間對今次選舉反應冷淡,甚至出現厭惡拒絕。網上鮮見討論,選舉論壇觀眾寥寥,街站只見呆站的義工,以及更顯冷清的候選人錄音。為催谷投票率,港府較以往更為賣力宣傳,上至特首林鄭月娥,下至各級司局長,頻於不同場合用不同理據與話語,呼籲市民投票;同時,也推出不同新政策,如開放內地港人可於邊境口岸投票、公共交通機構於投票日提供免費乘搭等等。
惟一切舉措似乎難見成效。根據獨立民調機構香港民意研究所的最新選舉調查,有意欲投票者為48%,是歷年調查中最低。對比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當時最後一輪民意調查顯示,83%市民表示會去投票。另一家研究機構中大亞太研究所民調亦顯示,表示一定會和可能會投票的市民佔48.2%,對比上一屆選舉的87.9%少近一半。
「首先這已不是自由選舉,還有很多manipulation,操控。」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選舉觀察計劃成員陳家洛向端傳媒表示。更改選制以後,由「入閘」開始,候選人的資格需要經新設立的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查;「出閘」需要爭取絕大部分成員為建制派的選舉委員會提名;即使當選後,政府亦隨時可以取消議員資格並追討薪津,陳家洛認為,這次選舉已等同威權式選舉:「這樣的選舉和傳統的選舉理念,絕對是背道而馳。所有威權下的選舉都只是象徵性。
回望2019年區議會選舉以及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選舉氣氛都比今年熾熱得多。從網上討論區到各區街頭,建制派、民主派、乃至本土及自決派的候選人及其支持者針鋒相對,政治論述與立場之間火花四濺,投票率因而創新高:2016年的投票率為58.28%,2019年則為71.23%。
過往以政治光譜為基礎的候選人分類,亦告失效。12月6日,中國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再次強調,愛國者治港並非要「搞清一色」,而是要「五光十色」。然而,今次選舉153名候選人當中,傳統泛民政黨如民主黨、公民黨、工黨等全數缺席,換來更多傳統建制政黨的候選人,以及具中國大陸背景,例如人大政協、中資企業、港漂等陌生名字。被外界視為「非建制派」的,只有14人,「不過,絕大部分通過了這些關卡入閘(的候選人),就已經被官方定義了,一定是支持(政府),或者要穩定發展,跟隨主旋律起舞的。」陳家洛認為,不只光譜,連最簡單的建制與非建制之分,也許亦失去意義。
今次選舉標誌香港踏入新時代。未來,還有誰被允許參選?所謂「非建制派」又能有何作為?那一批陌生的參選人,又會為政局帶來什麼影響?投票率最終會有多少,各方又如何詮釋?
「選票和民意,連配角都不是」
根據候選人自己的政治連繫及表態,今屆參選人可分為三大類:建制派,即傳統建制陣營政黨及成員;「非建制派」,自稱中間或者民主,而成功通過重重審查的候選人;以及具中國大陸背景,如人大政協、中資企業、港漂、或者選委社員如基層社團、全國性團體成員。
自從立法會議席由70席增加為90席,直選議席卻由35席減少至20席後,早有多個分析指,主要依賴直選建立上流階梯以及積累資源與人才的建制派,影響力或會受到打擊。加上今年3月,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的「忠誠廢物論」(編按:田飛龍表示「中央決心打造的不是橡皮圖章或忠誠的廢物」,被指是衝著傳統建制派而來),人人都是愛國者之下,香港傳統建制似乎面臨重大挑戰。
在這個情況下,今屆選舉的153名候選人當中,傳統建制派出了60多人出戰,是人數最多的政治勢力。即便只有一半當選,亦將佔有總議席數的三分之一。
在直選議席壓縮下,建制候選人找到了新的戰線:議席數量多的選舉委員會界別。以民建聯及工聯會為例,兩黨分別派出6人和4人出戰該界別,角逐共40名議席,其中不乏重量級人馬,如現任議員葛珮帆、麥美娟等;較為小型的新民黨,亦有容海恩等3人出選此界別。至於以商界勢力為主的經民聯和自由黨,一如以往,繼續視功能組別為主要戰場,例如工業界、金融服務界、飲食界等,兩黨亦合共派出3人出戰選委界別,若果全數當選,其議席將與2016年的11個席位大致相若。
陳家洛形容,傳統建制派出大量人選,符合政治邏輯:「以這一個比較急就章的選舉,應該會以穩定為先,所以會有這麼多舊的建制,打算將自己的餅畫大,作為最清楚簡單的策略目標。」以民建聯為例,早於6月,民建聯推出政治人才訓練班「政道」、人才庫計劃「賢路」,建議政府可以增加吸納政黨人才,其目的與派出多人參選,其實同出一轍:「捱了幾廿年,去到這一步,改變了制度,我們可以入政府就入政府,不入政府的,就在議會取回他們認為應有的份額。」
不過,議席多寡不一定與影響力成正比。以往,即使是建制派的立法會議員,其權力來源,更多來自於其背後所代表的民意。然而,目前選舉制度之下,爭取資格委員會和選委會的認可成為重點,民意影響力大幅削弱,陳家洛坦言,現時選舉更像是「一個政治的討價還價,至於選票和民意,連配角都不是。」
加上,現時政府已改變了對於行政立法關係的看法,由制衡監察,轉變為配合政府施政,陳家洛認為,傳統建制的議席數目,其實已無傷大雅:「你進入議會,他是期待大家去輔助這個政府......難以想像未來有一個政黨,即使他是最大,可以是一個執政黨的姿態出現,這是沒有可能的。」
尷尬的「非建制派」,如何保議會多元?
建制陣營似乎主宰了局面,但仍有人稱要力挽狂瀾。14名被視為「非建制派」的參選人當中,僅有離島區議員方龍飛及荃灣區議員劉卓裕報稱「獨立民主派」。至於在報名表格中,政治聯繫一欄中填報「基層民主派」西貢區議會副主席蔡明禧,則於官方選舉網站的候選人簡介中,刪走此政治聯繫。由專業動力方國珊推薦的林素蔚,則於接受傳媒訪問時自稱「貼地民主派」。至於其他參選人,例如民主思路的陳進雄、黃頴灝,新思維的狄志遠、黃俊瑯,前新思維成員黃成智,前人民力量成員譚香文和曾麗文,中科監察潘焯鴻等人,一般僅自稱為「非建制派」、「親民主」或「中間派」。
鍾劍華指出,當傳統的民主派經已被審查制度拒諸門外,這批成功「入閘」的參選人,實在難以自稱為「非建制派」:「大家都是要跳入阿爺(中央)畫好的圈內,這才是最重要。至於民主,非民主,你站在哪個位置,已經不重要。」以譚香文為例,提名期剛開始,她已成功爭取10個選委提名,其中包括民建聯成員兼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曼琪,遭不少民主派支持者質疑,她是否亦算是「非建制派」。至於民主思路、新思維、馮檢基等人,相信亦難以說服民主派支持者,詳見端傳媒另一篇報導。
這亦引申到民眾的觀感問題。陳家洛表示,所謂民主派或者「非建制派」,不是靠自稱,而是要與民眾有連結。當民主派政黨及組織被剔除,這批候選人卻成功過關,民主派支持者自然難以將這14人與以往的民主派組織產生連結。
網媒《眾新聞》曾向不同「非建制派」候選人發送問卷,以重啟政改、六四事件、23條立法等探詢他們的立場,是否與民主派相類。其中,劉卓裕和黃成智的答案似乎最接近民主派,例如兩人都不支持23條立法、在議會會提出平反六四動議、支持重啟政改等等。然而,鍾劍華認為,權且相信他們進入議會後會貫徹始終,提出重啟政改、平反六四等意見,在民主派等同反對派的主旋律下,他們隨時面對被DQ的風險:「隨時DQ你,沒收人工津貼,他們可以做什麼?」
陳家洛進一步指出,「非建制派」其實身陷一個paradox(吊詭)之中。由於在是次選舉中,民意不再如以往般重要,在各勢力之間的盤算和分配之下,「如果你(非建制派)太成功,分分鐘就覺得你會威脅到既得利益,所以他們必須維持疲弱的狀態,才可以交換到入場券。」
在此前提下,陳家洛認為,對於議會日後仍有多元聲音的可能性,「不能夠有太多幻想。」
「紅色力量」崛起?
新選制下,一眾具中國大陸背景的候選人藉機崛起。參選立會人數最多的,當屬全國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其中,有較為港人熟悉、本身是民建聯成員的港區人大陳曼琪及北京市政協鄭泳舜,亦有較為陌生的名字,例如全國政協委員屠海鳴、河北省政協周文港、重慶市政協兼教聯會副主席鄧飛等。翻查資料,這類別的候選人,有不少是全國港澳研究會的成員。這些人,大多參選選委會界別。
第二層則是具有基層、同鄉社團、全國性團體身份的參選人。新選制之下,這三種團體成為了全新的選委會界別,它們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匪淺。所謂全國性團體,例如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全國青聯)、中華海外聯誼會(海聯會)等,其編制由中央機構編制管理部門決定,成員亦大多是全國人大或政協委員。是次選舉中,他們專攻功能組別及選委會界別,例如參選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的全國青聯副主席、霍震霆之子霍啟剛,或者選委會的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孫中山第五代後人孫偉勇等。
至於基層、同鄉社團,例如新界社團聯會、九龍社團聯會等,以往在香港政壇不算活躍,但在政治運動中則常見其身影。在一篇端傳媒過往的報導中,一位不願具名的政治學者曾表示,這些社團和中聯辦關係密切,是以中央挑選他們作為選委會的中堅份子。有別於以往選舉,他們類似二線、助選的角色,例如組織和參與不同的造勢大會及聯署等。以今年為例,香港廣東社團總會、香港福建社團聯會等26個省級同鄉社團舉辦花車巡遊,呼籲市民投票。
今次選舉,他們派出不少成員參選,例如有眾多民建聯成員的新界社團聯會,其理事長陳勇出選功能組別的全國人大代表界別,成員李世榮、陳克勤等參戰直選。
第三層是具有中資企業背景的候選人。他們大多參選功能組別,更有人於同一界別競爭,例如商界(第三)中的中海外地產董事總經理游偉光,以及招商局港口董事總經理嚴剛。另外,參選選委會界別的交銀國際董事長譚岳衡,於招商銀行網站的介紹中,稱其為「中共黨員」。譚岳衡回應香港報紙《信報》查詢是否曾經加入共產黨時,未有正面回應。
最後一層是「港漂」背景的參選人,共有三名,包括參選功能組別科技創新界的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副研究員、全國青聯委員吳池力,參與直選新政治團體「香港新方向」成員、港鐵公司工程師張欣宇,以及參選選委會界別的前中央政策組高級研究主任、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研究主管洪雯。
「以往他們可能不想踫這趟渾水,但現在有一個比較舒服的環境讓他們參與。」陳家洛認為,這批具中國大陸背影的候選人,在新選制下有機會佔有一定份額。鍾劍華估計,未來或會有更多「港漂」參選:「類似某些大學的研究組織,過去幾年都慢慢被國內的研究生搶佔位置,加上制度亦favor他們,若出現這個局面,我不會太意外。」
不過,兩人都同意,看似來勢洶淘的「紅色勢力」,未必會產生什麼重大影響,或者整合為全新的政治聲音。鍾劍華指出,不論是建制、非建制、中資、港漂,只要身在這個高度受控,「權力一體化」的選舉遊戲之中,只會有一種立場:「就是要配合特區政府施政,行政立法配合。總之這個格局是設定好了,你放誰進去都一樣,我覺得是誰都不重要了。」
民眾對選舉產生距離感
選制突變,候選人更迭,民調受到執法部門挑戰,未知的紅線風險......端傳媒曾訪問多名學者,請其分析今屆選舉,惟大部分人均表達了困難。而多年來分析選舉的香港學者馬嶽和蔡子強,近日舉行新書發布會。會間,兩人宣布將會淡出選舉評論:「一代人做一代事,可能我這個年代已經結束了。」
學者對選舉幾近無話可說,市民亦對選舉興趣缺缺。面對低沉的選前氣氛,以及空前新低的投票意向民調,鍾劍華形容香港政府是「盡了全力去宣傳」。鋪天蓋地的廣告,各級官員把握每個機會、甚至拍攝影片呼籲投票,再到推翻沿用的防疫政策,進入投票站不需使用「安心出行」程式,投票日當天各公共運輸機構提供免費交通服務,首度開放居於中國大陸的港人於邊境口岸投票,政府可謂奇謀盡出。
另一方面,其他組織如政協、同鄉會等亦全力協作,除了上文提及的花車巡遊行,根據《眾新聞》報導,有政協及同鄉會提供機票住宿,鼓勵投票;連香港當紅藝人團體Mirror亦需出動,現身於香港電視台ViuTV新上架的宣傳短片:《12月19日 揀揀單單 投你所好》。
「宣傳是已經做足了,但沒有效果嘛......甚至有趕客的效果。」鍾劍華道。根據香港民意研究所的調查,有三成四人表示,特區官員宣傳反而減少了他們的投票意欲。
陳家洛表示,政府對於選舉的論述混亂不一,亦令整個選舉的本質變得模糊。以特首林鄭月娥為例,本來一直大力鼓勵市民投票;12月8日,她接受中國官媒《環球時報》訪問時表示,投票的高低不代表甚麼,又引述說法指,當政府公信力高的時候,投票率反而會降低,因為市民沒有強烈訴求要選擇議員來監督政府。另一方面,在不少候選人都聲稱,進入議會會為民發聲,監督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於12月10日,出席一間中學的成立典體時表示,相信新制度下選出的議員會配合特區施政,「政府都說你們不是為民請命,是配合施政。」
宣傳同時,政府又加上諸多制約。廉政公署高調表示,將會史上第一次總動員出動監察選舉,強調禁止呼籲不投票或投無效票(白票)及故意妨礙阻止他人投票,又通緝流亡海外、呼籲市民投白票的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峯及前區議員丘文俊,並先後以涉煽動投白票拘捕六人。香港廉政專員白韞六亦表示,正研究香港民意研究所的民調有否構成公開煽惑他人不投票,該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回應指,民調沒有任何建議成份,僅將市民看法紀錄下來。12月17日,香港民意研究所公佈選舉日前最後一輪民調,但有關投白票的相關數據,則會押後至選後才公布。鍾劍華指:「現階段大家都知道,有些人被捕,有些人被查,又說要調查我們,又真的有人『搞』我們,我都不怕說了,所以我們暫時不會說太多。」
另一方面,警務處長蕭澤頤表示,將會於投票日部署逾萬警力,以確保選舉過程順利和安全;香港政務司司長李家超亦聲稱,有「外國代理人」潛伏香港,刻意阻撓選舉。鍾劍華認為,上述種種,都壓抑了有關是次選舉的討論空間:「任何選舉中,容許討論是非常重要的。傳播媒介有討論,學界有討論,在各種社交平台有討論,義務機構會有活動,過往選舉,很多NGO都會舉辦論壇,學校裏,學生可能會有不同活動,記者也會採訪,不同陣營的助選團之間的語言,動作火花......過程中有很多debate,才會heat up這個campaign。」
加上是次選舉缺乏競爭性,令市民,以至整個社會都對選舉產生距離感。「這次所謂完善了的選舉,實際上是將所有可以肩負民意的人都剔除了......變相有很多人都是用這種心態來應對這次選舉:我不理了,算了。」鍾劍華指出,民調有不少數據都反映出市民對是次選舉漠不關心,例如,有近五成七受訪者表示沒有或很少留意有關選舉論壇的報導,六成人完全不知道所屬選區有什麼候選人等等,「這個議會,與我無關。一種割離,我和制度之間的割離。」
不只市民,這種割離感,遍及香港各個層面。鍾劍華表示,今次民調首次沒有進行滾動式調查,其中一個原因,是缺乏過往來自媒體的資助。「過往now cable 、TVB、以前的ATV,甚至個別的印刷傳媒,明報、信報,都會有少少贊助。我們一有數據,首先會發表給他們,四小時後才自己公佈。今年我們曾經問過的,一個傳媒贊助都沒有。」鍾劍華認為,這亦或許反映了,媒體研判這次選舉沒有太大新聞價值。「以往報導不同陣營的支持度消長,哪個人拉得好緊(競爭很激烈),都是好juicy,好吸引眼球的事。」
乃至候選人自身,亦對選舉工程失卻了過往的心力。《明報》曾嘗試向立法會選舉候選人發問卷,僅有39人回覆,各大政黨如民建聯、工聯會、經民聯、自由黨和新民黨的候選人,全部沒有回覆查詢。鍾劍華表示,某程度上亦反映了,候選人自知選舉焦點不在工程,亦不在民意:「這次選舉不是拼這些,不是拼政綱,不是如何回應媒體感興趣的問題,為何要花時間去做呢。做多了,說錯話,可能更麻煩。」
支持建制的市民,亦未能與選舉產生連結。陳家洛表示,他對建制選民的冷淡感到不解,「其中一個可能性,可能是選舉有很多新面孔。」他以民建聯成員、參選香港島東的梁熙為例,36歲的他於傳單中聲稱「服務港島東29年」,「當然不是他服務,而是民建聯受務了29年......他們未有那種魅力和能量,令大家可以轉化成talking point。他們能夠做的,就是說我是屬於這個團隊的,這個團隊服務了大家很多年。」
沒有對立,沒有爭拗,剩下蒼白的口號。陳家洛觀察幾個選舉論壇,發現不少候選人仍然要努力介紹自己:「以往不是這樣的,以往就是講主題,2012雙普選,打倒功能組別,推動真普選,如此類推。大家視選舉作為一個政治較勁的平台,亦可以是一些論述的平台.......現在是全都沒有了。現在是行穩致遠,撥亂反正,都定給你了。」
新選舉制度行穩致遠,鍾劍華估計,全面割離的局面,不是十年八載就可以消化。「2019年、2020年,出來抗爭的,很多都是十三四歲的學生......要完全清洗這些北京所謂的餘毒,可能是幾個世代的事。未來幾年swing back的可能性很低。」如是,沒有了議會過程,壓抑的民意亦無處宣泄,鍾劍華擔心,未來所有政府的政策,都會失去認受性:「一時之間,政府做事會更方便,一旦出錯,沒有人會own(承認)這個問題。」
「有些人說,會更加珍惜做我們民調的機會。因為我們差不多成為了,很多人表達意見的唯一平台。」鍾劍華道。
(各界別候選人人數眾多,完整候選人名單請參閱選舉事務處網站。)
孫中山第五代後人孫偉勇?
長氣得很。未來一星期,有再需定位的年終重要節日。今回的候選人,當中有人曾積極就這定位問題提出意見,他當選與否,會如何影響這定位問題?
還有一問:香港將會是全共和國第一個行投票令的地方嗎?
還是有些觀察。引入選委均衡提名的要求(即至少有兩名分別來自五組選委的選委提名,至少2乘5人)後,無人無足夠選委網絡認識的素人、「怪人」、「狂人」候選人大幅減少,像2012年的吳榮春,或今年求選委提名不得的陳玉娥,都難以躋身候選人行列了,就算立場更忠更誠亦然。但有網絡的話,今晚就能親自監票。乍看整體宣傳辯論多了些條理,但談資也怕只餘港島東的候選人爭取多一個(?)西灣河地鐵站,和疑似七歲起跟團隊服務社區了。
不知提名人選委是否須為候選人的宣傳言論,以及當選後的議會內言行負責。社會要精進,紅線要更高,但有候選人的公開政綱,似在說些碰不得的話題,他有的底氣真的夠嗎?不免為他和提名他的選委暗憂一下。
至於所謂的宣傳混亂,不妨說成備案不少,不過今時情勢,諸plans盡出顯神通好了。不同的投票理由,也許折射出既要、也要、更要的敢登攀精神,亦不妨再請豹頭言簡意賅解說多一次。
建制選民是否冷漠?端未必能容易問得到,但倒卻對類群團今回的動員投票能力和效果,建制派得票跟2019區選的比較等有興趣。沒有類群團網絡的保守選民今天怎決定,亦有意思。
對了,民主開始再次重新定義了,為何未及把這次選舉加多幾重意義呢?或等其後的評論如何補充好了。
根據facebook上公務員爆料,外判商中聯通對IT technician的管理極度混亂,電子票站將會事故頻發。看來不用怪疫情和外媒煽動,自有豬隊友幫政府壓低投票率。明天不知道有沒有傳媒跟進此事?
如今这一切,是1989年中共反动派不懂妥协和协商,嚣张跋扈,幼稚无知挟军队自重与改革派正面强力对抗的结果。反动派的愚蠢,最后葬送了整个中国民主发展。可惜的是中国的很多读者被反动派洗脑严重,丝毫没有反思,跟巨婴一样只会认为都是学生的错。
下面那位对港府在意投票率感到奇怪的 你的感觉没有错 因为在意投票率的不是港府 是害怕被人戳脊梁骨说破坏香港民主自由的BJ
@肥佬西斯米 對啊 如果中國能聯合日本與日本共同對抗米英鬼畜,哪裡會有今日中國被美國打壓的局面。如今中國被美國壓制,正正是中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当年中国惨遭日本侵略,是当时中国政府不懂妥协和协商,嚣张跋扈,幼稚无知狭洋自重与东京正面强力对抗的结果。中国政府的愚蠢,最后葬送了整个中国发展。可惜的是中国的很多读者被老共洗脑严重,丝毫没有反思,跟巨婴一样只会认为都是我大天皇的错。
侦测到关键词,一次性小号海出动!
如今这一切,是2019年民主派不懂妥协和协商,嚣张跋扈,幼稚无知狭洋自重与北京正面强力对抗的结果。民主派的愚蠢,最后葬送了整个香港民主发展。可惜的是端传媒的很多读者被民主派洗脑严重,丝毫没有反思,跟巨婴一样只会认为都是老共的错。
我對香港政府在意投票率這件事感到不解,有甚麼好追求的?直接指投票率不重要,確保國家安全較為要緊不就好了?反正又沒有KPI可言。
@madlex 原來如此😂
當日免費搭車,自然出街人會變多,之後看圖作文,“市民踴躍投票逼爆巴士站”。
明天如何做,香港人都心照不宣……我祇是看看有無人種票、種多少票etc,因為這是每次都有的醜聞。
公共交通機構於投票日提供免費乘搭
呢個算是鼓勵投票的措施咩🤔 投票站都是社區中,基本上選民步行就可以到票站。這個措施似乎更像是希望選民唔好投票😅。不過不論選民是投白票又或是不投票,特區政府總能找到一個說法自圓其說,人無恥就無敵嗎😅
辛苦記者整理!
离地选举😂不过我咁大个仔都未体验过“贴地”选举,好似冇资格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