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瀬雄太的聲音很小,一個遠雷就能將之蓋過。我們站在庭文庫北面走廊上,那裡本來就暗,直到聽不到百瀬雄太的嗓音,才意識到天氣突變。穿過詩集的書架、建築與地域再生相關書籍的書架、與吃相關的書架,繞過擺滿繪本的桌子,眺見南庭外灰濛濛一片,天空嘩啦嘩啦在倒水,百瀬雄太趕緊又往裡走,把老房子的落地窗扉拉起來。太太実希身上套著背帶,裡面塞了才出生兩個月的女兒,行動有點不便。原本喝著咖啡的客人,見店主們忙成一團,也立時爬起來,逕自純熟地把窗戶拉起關好。擾嚷了一陣,雨天終算給隔在老房外。
庭文庫位於岐阜的惠那市笠置町,是那種被認為「什麼都沒有」的地方。鄰居們大都是老人家,最近的一家便利店在逾四公里外,要購物的話必須開15分鐘車往市中心,而到惠那市的JR列車,除了通勤時間,每小時只有兩班。
百瀬雄太在2015年從東京遷回這個他度過了青春期的小城市,花了一整年調整被東京都會壓壞了身心,每天不斷地散步,看山、看河、看石、看草、看蟲。每天相近的路徑,每天風景都不同,他感到這個什麼都沒有的地方,其實什麼都有。翌年,當時交往了數個月的女友実希也帶著被東京累壞了的心靈遷來了。兩年後,在這片教他們平和喘息的風景裡,有一家他們開設的書店——庭文庫。

在庭文庫的懷孕相關書架裡,找不到育嬰手冊,正如在其現代文學書架上找不到村上春樹,在國家民族的書架上找不到旅遊指南——庭文庫裡沒有暢銷書。不賣暢銷書,因此其他被冷落的書得以被看見
讓書被看見
初次來庭文庫正值夏季,車子自山下沿著狹窄山徑緩緩往上爬,停在石垣前的停車場上,浦抬頭頓見一幢古民宅精神抖擻地佇立在石垣上方,頂著藍天。如此人迹罕至的地方,如此的古民宅,居然是一家兼賣新書的二手書店。
日本古民宅裡的四季,都是過得轟轟烈烈的,冬季時空氣冰冷刺骨, 夏季無風的日子,人處室內彷如包裹在一床濕透了的棉被裡。那個夏季午後在庭文庫內,皮膚黏答答的,在幾把累極了的風扇搖頭擺腦的陪伴之下翻著書。記得當天在跟懷孕相關的書架中帶走了一本名為《胎兒的故事》的書,是科學及醫療記者最相葉月跟婦產科及遺傳學科教授增崎英明的訪談,內容是從醫學角度看人類對胎兒的已知與未知。在庭文庫的懷孕相關書架裡,找不到育嬰手冊,正如在其現代文學書架上找不到村上春樹,在國家民族的書架上找不到旅遊指南——庭文庫裡沒有暢銷書。
「暢銷書在車站附近的書店就可以買到了。」実希說,他們不想庭文庫的書籍與之重覆。賣書的盈利不多,薄利必須多銷才能營運下去,然而,與其以暢銷書匆忙地吸引大批客人,他們寧願以自己步調把書一本本仔細地賣。雄太說他喜歡能與之對話的書,即使初讀時讀不出頭緒,也能引起思考。実希則喜歡詩,因此除了專放詩集的書架外,店裡各處都見到詩集的蹤影。不賣暢銷書,因此其他被冷落的書得以被看見。
雄太用心為地客人推蔫此書,至今此書單在庭文庫內,便已賣了八百多本。而這本被冷落了19年的書,因為這家小書店,成功地再版了。
日本大部分小書店,都是與發行商合作的,發行商因應書店的位置、人流,來決定給書店供應什麼書,來了什麼,書店便賣甚麼。換句話說,發行商決定了什麼書會送到讀者面前,很多讀者群狹窄的書即使內容再精彩,也難以上架。庭文庫由一開始,便採取直接與出版拿書的方式,確保書店裡的書都是自己喜歡的,覺得值得讀的。好些長時間無人問津的書,在庭文庫中重見天日,其中一本是藝術家及藝術人類學者中島智撰寫的《文化中的野性——藝術人類學講義》。
中島智在三十多歲時被診斷出患有癌症,醫生宣告他的壽命只餘五年。自此,他到非洲象牙海岸、西班牙安達盧西亞、中國雲南省、沖繩等,探訪當地的少數民族並作藝術及人類學的考察。醫生的預言不應驗,考察進行了十多年,至今他仍建在。此書記綠了他在各地考察的過程裡,對自己的創作、藝術的本質的思考,以及薩滿信仰與藝術根底互通的觀察結果等。書籍出版於2000年,雄太在數年前讀到,感到震撼不已。書中提出藝術及音樂為宇宙萬物中本有,非人類刻意創造,而是人類與萬物交匯誕生,甚至是藝術與音樂逕自降臨至人類身上的觀念,雄太深感共鳴。「這麼好的書,我想讓更多人讀到。很多好書都是因為書店店員沒有用心解說,才被讀者錯過的。」雄太說。
他聯絡了《文化中的野性——藝術人類學講義》的出版社現代思潮新社,進了三十本,以一家位於人煙稀少的村落的書店來說,實在是不少的數目。三十本賣光,他們想若書賣得好,出版社為其再版的話,會是很棒的事。於是「店主喜歡的書,要賣1000本」的計劃誕生了,《文化中的野性——藝術人類學講義》佔了店中當眼的書架近一整層,雄太用心為地客人推蔫此書,至今此書單在庭文庫內,便已賣了八百多本。而這本被冷落了19年的書,因為這家小書店,成功地再版了。
與錢無關的事
這天岐阜縣仍掛上疫情的緊急事態宣言,実希原猜想今天書店定冷冷清清,想不到四組客人同時來了,有來自市外的,也有居於附近的木工家,意外熱鬧的一天。庭文庫開業之初,來的多是名古屋居民,個多小時車程的距離,客人們當作是遠足。近來因為地方媒體的報導,才多了本地訪客。有客人逛完書店後,在向庭園的位置坐下來小歇,於是雄太被実希招去沖咖啡。
庭文庫的庭園內是蔓生的雜草,庭園外是墨綠翠綠層層交疊的大樹與山巒,山巒下是潺湲的木曾川。山、河、古民宅都是他們所喜愛的,他們希望不管是惠那市的居民,還是市外的人,來到庭文庫,會愛他們所愛。
「世上很多事,都是跟錢無關的。」金錢以外,更需要信任與情誼。
実希移居惠那的最初兩年,於市役所參與地域再生的工作,經介紹下認識了這幢位於山上的房子,她和雄太都覺得,這裡開店的理想地,卻想不到一接觸屋主便踫壁——屋主拒絕租給他們。「兩個一無所有的年青人,突然說要在這遊人稀落的地方開書店,屋主的不安也不難理解的。而且屋主很喜歡這房子,他希望租客會認真地善用它。」実希及雄太後來花了一年時候跟屋主打交道,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總算說服了對方,把房子租給他們。「雖是老掉牙齒的想法,但這件事讓我真切地感到,世上很多事,都是跟錢無關的。」金錢以外,更需要信任與情誼。從開始籌備庭文庫至今,她深深體會到這道理。
在房子仍未租得成的日子,朋友建議雄太及実希辦流動二手書店,在跳蚤市場擺攤。可跳蚤市場的舉辦日期,就在朋友提出建議後的兩星期。建議雖好,但要辦書店先得有書,一時之間書從哪裡來?実希想到了Twitter。她在自己只有100名追蹤者的Twitter帳號上公開邀請大家捐書,心想能收到60本便能擺攤,想不到她的帖子在網路上給廣傳,東至熊本,西至東京都有人把書寄來,他們收到了數百本書,二手書攤順利開業。後來成功跟屋子簽下租約,居於東京的朋友主動替她招募二手書回收,開車在日本全國作環島旅行收集書籍。至今,他們書店內的二手書,不少都是憑藉各地親切的人們的心意,而收集得來的。
実希想起一位伯伯某天奉著大量的舊書到來。「他原本想在名古屋把書賣給二手書商,但對方開的價錢太低了,他寧願把書送給我們販售,任我們標價。因為『低價賣書,就像低價出賣回憶一樣。』」他們想要給錢給送書來的人,但大家都知道經營書店不容易,都拒絕了。舊書送到他們手上,他們挑選合適的放在店內,流行讀物就交到其他二手書商。
「書店是唯一一種店舖,你不作任何花費,也可以自由進出,安心地逗留。或許因此,我才想開書店吧。雖然庭文庫也賣書,但我最想做的是『你可以一直待在這裡』的地方。」
「你可以一直待在這裡」
連他們自己也想不起開二手書店的念頭從何而來了,但記得當初他們想開設的是一個讓人聚集的場所。実希搬到惠那的首半年,嘗試融入自己生活的社區,參加過成員都是老婆婆的草木染班,同時發現市內沒有讓年輕人交流的地方。
「小百本來好像是打算開咖啡廳或酒吧的,而我,朋友說我在東京時便說:『搬到岐阜縣後要開家書店』,但我實在想不起來。」実希邊搖著女兒邊說。她稱百瀬雄太為小百。「我們好像也討論過要開咖啡廳,但市內已有很多,可能因此而想到要開可以喝咖啡的書店吧。」對於雄太來說,這個場所不管是甚麼形式的店,最重要的、必須聚集到的,是他們自己。「若自己都感覺不自在,就沒有意思了。」雄太說。
談起自己的過去,雄太的聲音蓋了一層薄霧。11歲時父母離異,至今他仍清楚記得隨母親自東京往岐阜老家的車上呆望著的天空,首次感到人離合散聚,最終都是各散東西。自此他開始對人生產生各種懷疑,不明白人何以誕生、生存目的為何。至後來進大學修讀法律,每天看著人殺人與被殺的案件,越發抑鬱,難道人生的出口就只有死亡?雄太形容自己那時心生病了。在他感到世間茫茫時,詩給了他一個容身之所。
可是奈郎
夏天就要來臨
嶄新而又無限寬廣的夏天就要來臨
而且
我還會走去
迎接新的夏天 迎接秋天 迎接冬天
迎接春天 期待更新的夏天
為了知曉一切新的事物
而且
為了回答自己的所有提問
谷川俊太郎年青時在愛犬奈郎離世時寫了這詩(全詩見文末),數十年後給予雄太難以言喻的力量。「即使人生抱著各種疑問,就邊尋找答案,邊好好走下吧。」雄太說。他後來從法律轉到總合政策研究,自行定了研究題目為地域藝術,畢業後雖然自感無法適應社會,還是當上程式設計員。因過長工時而磨壞了身心的他,回到老家後更想建立一處供累壞了的人們自在歇息的地方。
她深信就算印刷量再少、無人問津,說不定某天會像她喜愛的宮澤賢治的詩作一樣,感動到數十年後、百年後的人們。
「在感到不知所措的時候,忙得不得不丟棄自己心靈的時候,若有一個地方,可以暫時擺脫物理上的時間,回歸到自己的時間裡,該是很不錯的事吧。」雄太說:「書店是唯一一種店舖,你不作任何花費,也可以自由進出,安心地逗留。或許因此,我才想開書店吧。雖然庭文庫也賣書,但我最想做的是『你可以一直待在這裡』的地方。」
回想起來,雄太也被書店「收留」過。離職後仍待在東京的日子,家附近一家二手書店的老闆跟他特別要好,有天老闆邀他在書店的角落彈結他唱歌,雄太唱歌,老闆請他喝酒。 離職後茫茫然的日子裡,他於書店歌唱,浸泡在自己歌聲中,回到了自己的時間裡。現在於庭文庫,他仍不時隨興地拿著結他坐在庭園裡唱歌,隨興地在開店的時候安然地讀自己喜歡的書。他與実希建立的庭文庫,收留了他自己。
在書店撒一把種子
他們最初的計劃其實不止是書店,現在經營的也不止如此。當初他們為了修葺老房子在網上集資,計劃是「可以留宿的書店」,募得數百萬日元把房子破舊的部份修葺了,房子內大量的垃圾及雜物,也在村民及經營流動書店認識的顧客幫忙下清理掉。書店開張了數年,民宿也籌備得七七八八了,卻遇上疫情,孩子的出生,只好暫時擱置。
庭文庫曾經舉辦過好多活動,攝影展、音樂祭、寫詩會、讀詩會、沖繩民謠音樂會、草木染工作坊等等。開店初期的都是他們主辦的,後來有不少都是客人們策劃的,客人提出的,他們覺得有趣,便借出場地。當中更有七歲的小孩策劃了「歡迎來到休息商店」活動,請客人來放慢腳步好好休息。書店內的活動,也因疫情而暫停了。
雄太和実希還有很多事想做的事,很多等著他們做的事。以惠那農家為主題的民宿、各個集結人們的活動,還想利用本地食材做些點心,讓訪客從味覺感受惠那市的美好。去年年初在実希的主導下,他們成立了あさやけ出版(中譯:日出出版),在網上籌款出版了兩部詩集《聲》和《石》,均是詩人石原弦的作品,接下來,希望能替有緣的作者出版著作,不管是詩、小說或散文。她深信就算印刷量再少、無人問津,說不定某天會像她喜愛的宮澤賢治的詩作一樣,感動到數十年後、百年後的人們。
訪問結束前,請雄太演唱一曲,他有點猶豫,說結他的弦生鏽了,但還是拿起了結他,坐在玄關上,背對著我們。雄太調了音,撥了幾個和調,良久,才聽到低迴的歌聲,清亮而透明的,彷彿自湖底緩緩湧上,飄浮於山蠻與河川之間。他說這幾年已放棄了寫樂譜與填詞,歌曲與當中的用字,都是此時此刻此地中擅自降生的,如同心裡有一棵奇異的種子,在不同的土壤裡開出不同的花。
他們也在庭文庫撒了的一把種子,迎著惠那市的風,吸收著萍水相逢的人們捎來的營養,不管是否果實累累,長出的小樹,都夠走累了的訪客乘涼休息。
附錄
奈郎——給被愛的小狗
——谷川俊太郎
奈郎
夏天就要來臨
你的舌頭
你的眼睛
你午間的姿態
此刻清楚地在我眼前復活
你只感受過兩個夏天
我已經知曉十八個夏天
且又想起自己還有跟自己無關的各種夏天
拉菲特之家的夏天
淀的夏天
威廉斯堡大穚的夏天
奧蘭的夏天
然後我思考
人類到底能感受多少回夏天
奈郎
夏天就要來臨
但這不是你在的夏天
是另外的夏天
是完全不同的夏天
新的夏天來臨
然後我會漸漸知曉很多新的事物
美的事物 醜的事物 彷彿讓我精神振奮
和悲傷的事物
於是我質問
到底是甚麼
到底是為甚麼
到底該怎麼做
奈郎
你死了
像不讓任何人知道一樣獨自去了遠方
你的聲音
你的感觸
甚至你的心情
此刻清楚地在我的眼前復活
可是奈郎
夏天就要來臨
嶄新而又無限寬廣的夏天就要來臨
而且
我還會走去
迎接新的夏天 迎接秋天 迎接冬天
迎接春天 期待更新的夏天
為了知曉一切新的事物
而且
為了回答自己的所有提問
觸摸世界的政經脈搏
你觀察時代的可靠伙伴

已是端會員?請 登入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