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人評論深度

溫哥華華人的流散變奏曲:走出唐人街,但走出族群飛地了嗎?

唐人街的落寞和大温哥華其他地方的興起,展現出的是大温哥華地區華人發展史中的更迭和斷層

1970年7月26日加拿大唐人街,一項籌款活動期間,人們隨著搖滾樂隊的音樂翩翩起舞。

1970年7月26日加拿大唐人街,一項籌款活動期間,人們隨著搖滾樂隊的音樂翩翩起舞。攝:Boris Spremo/Toronto Star via Getty Images

沉舟

刊登於 2021-09-11

#異鄉人

「異鄉人」每月一期,由身在香港、台灣和海外的端傳媒編輯們輪班主持,為讀者帶來移民、逃離、互動、對峙和作為「他者」在彼岸尋找自我的點滴,歡迎點擊訂閲。我是本週的值班編輯符雨欣,想把異鄉人的個人概念擴展到群體和歷史層面去述說。

提起温哥華的旅遊景點,大部分本地華人會推薦羅伯遜街(Robson Street)、斯坦利公園(Stanley Park)、固蘭湖島(Granville Island);或者温哥華的衞星城列治文(Richmond)和本那比(Burnaby)的餐飲和娛樂區域。乍一看並無太多獨特之處。但若想多一秒,會發現在紐約、舊金山、乃至西雅圖等北美城市經常出現的「唐人街」(Chinatown),不會被當地華人放在温哥華的景點名單上。

其實發端於十九世紀末的温哥華唐人街(又稱華塢)並未消亡,因為它緊鄰温哥華市中心,交通也算便利。但之所以不受遊客甚至本地人的歡迎,則是因為這裏屬於被毒品、犯罪、貧困和暴力所深深影響的温哥華市中心東區(Downtown Eastside)的一部分,治安問題讓許多人避而遠之。在二十世紀末,伴隨着華人群體逐漸遷出,温哥華的唐人街走向了沉寂和凋敝。

這條老唐人街「遇冷」的同時,華人群體本身卻在大温哥華(Metro Vancouver)的其他區域逐漸發展壯大,根據2016年的加拿大人口普查數據,華人佔大温哥華地區總人口比例已經接近20%。温哥華西區(Vancouver West Side)、温哥華東區(Vancouver Eastside)、列治文(Richmond)、本那比(Burnaby)、高貴林(Coquitlam)、南素裏(South Surrey)都成為新興的「華人區」。其中列治文的三號路(No.3 Road)和本那比的鐵道鎮(Metrotown)區域,則因為擁有眾多的正宗中餐館和娛樂場所,成為了年輕華人和留學生的新寵——如果拋開「温哥華唐人街」作為特定地點的歷史意涵,可能這兩個地方更符合「唐人街」作為華人聚集區的原初定義。

一條唐人街上發生的巨大轉變,折射出大温哥華地區華人跨越百年的、曲折多元的歷史變遷。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