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從打擊教培行業到「促進共同富裕」,習時代希望改造出一個怎樣的中國?

沒有什麼提前的制度預防,出了問題之後,也不再借用市場來宏觀調控。最終是一道行政命令,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2020年8月11日中國武漢,一名建築工人於武漢的摩天大廈工作。

2020年8月11日中國武漢,一名建築工人於武漢的摩天大廈工作。圖:Getty Images

李海

刊登於 2021-08-30

#資本主義#習近平#中國政治#評論

8月17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在這場多名政治局常委參與的會議,除了討論之前長期關注的「研究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做好金融穩定發展」之外,還極其重點地討論了「紮實促進共同富裕」。習在會議上要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尤其強調要通過「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

這次會議被視為近來最重要的一場道路宣示。尤其是在北京剛剛宣布了消除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着重提及分配問題,令許多人意識到這是在劃定未來發展的道路。甚至有一些智庫學者認為,這意味着未來會實現一種「中國特色福利國家」體系。

二戰之後的「福利國家」,在1980年代之後被里根和撒切爾的改革顛覆。對中國的許多中產階級來說,中南海大談處理貧富差距,並不會讓他們聯想到福利國家,只會令他們想起多年來的流行詞:「割韭菜」。在一些微信群裏有人擔憂:「是不是要共產了?」,另一些微信群裏有人開心:「早晚要實現全民免費醫療免費教育了,全都是國家出錢」。

在這些對現實添油加醋的幻覺之外,中南海幾個月來連續出台了一系列非常「重手」的社會政策:七月底,教育部在多年只聞其聲不見其動作的政策宣示之後,突然出手直接打擊發展得熱火朝天的校外教育培訓行業——主課課程輔導嚴禁商業化運行,不得上市,必須註冊為非營利組織。這場改革幾乎「腰斬」了教育培訓產業,各種股票跌得慘不忍睹,媒體紛紛估計到底會有多少萬人失業。另一邊,八月中旬,北京的全國人大通過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修改,規定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將三胎化生育政策正式釘上台面。再加上對共同富裕的新強調,我們可以發現,這是習近平時代最新的一套系列政策組合拳,不是一時興起的結果。

對這些政策,民間醖釀着許多批評,尤其是對課外教育的整頓令許多人感到政策過於兇狠,甚至可能和現存的法律相抵觸。擁護者則將種種政策視為一場大「改革」一部分,比如著名時政博主兔主席就發文解讀稱打擊課外輔導是「大政治」的一部分。

民族主義驅動的中國政治將許多政策都視為大國競爭的必要招數。不過,從打擊課外輔導,到處理貧富差距,這其中展示的不僅僅是中美競爭的壓力,也涉及到了如何定義「中國道路」。換句話說,這些看起來頗有爭議的社會政策調整,恐怕並不只是為了和美國競爭,也反映出了權力集中前所未有的習近平政府自身帶有的某種對社會的想像。

習時代希望改造出一個怎樣的中國?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