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稻學」與排外:為何「打倒走資派」的語言,在中國互聯網浮現?

一整套批評鄧小平的新話語體系隨疫情在網上出現。傳播與封殺之間,體現出意識形態的什麼微妙變化?

2018年11月30日,深圳地王大廈觀景台有鄧小平的雕像。

2018年11月30日,深圳地王大廈觀景台有鄧小平的雕像。攝:林振東/端傳媒

比利小子

刊登於 2020-03-10

#互聯網政治

在簡體中文網絡上,屏蔽詞庫向來變幻莫測。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新進入這個詞庫的,不僅有疫情相關的一些敏感詞,還有一個讓人費解的詞彙:稻學。

這個新出現的,讓人摸不着頭腦的敏感詞,是一整套批評鄧小平的話語體系。而這一話語體系的出現以及被禁,正體現出中國大陸意識形態中的某些微妙變化。

並不新鮮的「稻上飛」敘事

「稻學」的核心觀點很簡單——揚毛抑鄧。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