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十論:大浪淘沙,去蕪存菁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端傳媒社群組

刊登於 2021-07-25

#讀者十論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Johnnycheung,回應圓桌話題《香港書展政治敏感書籍幾乎絕跡,紅線下人人自危,出版業正面臨怎樣的恐慌?

這就像一個十分模糊的紅線,上面人覺得你敏感了,那就是敏感了,尺度在哪裏需要你自己去揣測,營造一種十分恐怖的氛圍,這樣一來,只會導致越來越多的出版商主動不去觸碰那些稍微有點敏感議題的圖書,打擊了出版的積極性。也許有些內容並沒有違反什麼法律,但人人自危,畫地為牢,久而久之就起到了打擊多元聲音的效果,漸漸的你在市場上再也見不到那些敏感的書籍。

2. Prisoner,回應圓桌話題《香港書展政治敏感書籍幾乎絕跡,紅線下人人自危,出版業正面臨怎樣的恐慌?

關於香港書展,我覺得有必要說些什麼。

我自2014年參加書展,那是我見過的最好的一屆書展。那一年,我在書展上開啟了暴買模式,買回來的一些書,到今天依然沒來得及看。雖然如此,我依然覺得是這一屆書展打開了我的視野,比如我看到了楊繼繩先生的《墓碑》,還有講朝鮮的那本《我們最幸福》,在這本書裏,當我看到一個醫生在跨越國境之後走到普通農戶家中,看的有一個狗盆子裏裝了肉和米飯時奮不顧身衝上去就吃個乾淨的描寫,我真的很心酸。醫生本應該是一個令人尊敬的職業,在那個神秘的國度卻活得不如在中國的一條狗。

在隨後幾屆書展裏,我開始越來越多地接觸這類議題:文革、反右,中共黨史;香港、社運,台灣、東南亞政治,朝鮮,脱北者。

這些議題在中國完全看不到。我記得曾經認識一位知名的財經作家,想寫一本改革題材的書,他打算寫當下,但卻認為審查不會通過,於是改用了借古諷今的方式,有了那本《改革現場》;但是,在近幾年的書展上,有關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以及習近平的書已經汗牛充棟。這絕對是掰出版自由的所賜。

但是,絞索也在一點點拉緊,2015年,雨傘運動之後,這一年書展上多了不少有關雨傘運動的書籍,有畫冊也有記錄,也有媒體自己的檢討。再然後,書展漸漸變成了三中商的天下,獨立書店逐漸退居一隅,只有規模大的幾家還在苦苦支撐,近兩年田園書店的政治類書籍為了清倉都賣到了20元一本,可見其艱難。

每年書展的主題,從武俠文學到科幻文學再到言情文學,今年出來的好像是勵志文學。感覺真的是每況愈下。而出版社方面,我漸漸學會了聚焦牛津和中文大學出版社這兩家,因為優質的書籍大多出自這兩家,如果還有遺漏,可能就是台灣的一些出版商帶來的書籍尚有可讀之處了。

2019年的書展,趕上反送中運動,一下子多了許多相關議題的書籍且一時間洛陽紙貴,何韻詩的籤售會上也是大排長龍。可惜,我買的書再也無法帶回內地,只好遣散送人。

到今年,國安法之下,更加慘不忍睹,如果不是中大出版社,我覺得已經沒有去的必要了。

3. rsk,回應圓桌話題《香港書展政治敏感書籍幾乎絕跡,紅線下人人自危,出版業正面臨怎樣的恐慌?

以往的香港書展,每次都覺得有些浪費時間。因為書太大路,有去開書店,都不會特意去書展買書,同時書展太像散貨,更令人覺得浪費時間。除了大陸、台灣展區選書跟香港書店不同而有些亮點外。但是,現在台灣書商還去不去香港書展已成疑問,同時香港書展敢不敢搵台灣書商都是問題。畢竟國家法之下,不稱台灣叫做「中國台灣」,會否構成分裂國家甚麼甚麼?但願之後香港書展不會「衹有」賣習近平思想那些XX書,否則香港書展沒有未來。

4. c_s_tpehk,回應《若順從直覺,可有對或錯?淺談港、日版《大叔的愛》

其實可以發現,不只是電視劇,最近的影視作品都有往邊緣小眾的趨勢,不管是性少數也好,還是疾病、弱勢、族裔等議題都蠻火爆的。但我倒覺得不是社會開放加速,而是商業在做爛的舊題材裡面找到新的出路。(最慢的永遠是改變社會眾人的意識)

就以日本來說,對於他們社會「開放」實在不敢恭維,但就因為如此,日本商業BL劇嘗試殺出一條和社會反差、獵奇的血路,結果成功了,在亞洲各地不斷改編嘗試也是這個道理。然而對於製作團隊的難題是如何在「獵奇」和「不適」中取得平衡(就像下面有讀者表示男觀眾很難嗑得下去)。

我個人偏同意這篇文的結論。現實是我們的社會遠遠沒那麼「開放」,但藉由這些誇大、不合理的幻想,總會留下一些討論、影響,甚至是埋下種籽。不過,我最擔憂的點,還是在於電視劇往往過度美化這些少數群體的現況,在滿足觀眾幻想的同時,一部大影響的電視劇要做到的社會責任,就應該是給予能夠啟迪社會的現實感。

5. madlex,回應《陳純:為什麼要討論小粉紅們的「主體性」

基於文中「由於一個人的主體性,他不僅基於外部力量和受到外部力量的推動去行事,他還出於自己的內在去行事,即出於自身主體性的核心。」之定義,可分析一下小粉紅是否有主體性。

首先,從中共之性質可知道,小粉紅不存在主體性。

「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乃中共對待人民之基本態度,此乃大前提。小粉紅基本態度為支持中共,此乃小前提。則小粉紅對中共必須絕對忠誠,為非常確定之命題。假使小粉紅基於自身利益,發揮主體性對中共提出不滿或是質疑,那麼即違反了絕對忠誠之要求。要使得自己的處境得以自洽,只有兩種途徑:一是否定自己對中共的支持,則不必受到忠誠的約束,小粉紅不存在。二是閉嘴繼續支持中共,則主體性不存在。

為何講主體性不存在?小粉紅發自自身的此類「反動」主體性,是被中共所否定及撲滅的。他們只有順著中共的意思生活,否則中共甚至是他們同類都會反咬一口,給予「社會主義鐵拳」。所以,他們若果是小粉紅,則必然等同於單向支持中共的傀儡。

其次,從小粉紅的核心價值觀念可得知,小粉紅不存在主體性。小粉紅的核心價值觀為何?是「拳頭大有理」之叢林法則。假使小粉紅最初持有之主體性為A,某個拳頭大者,持有主體性為B,則小粉紅必然會拋棄自己的A來擁抱B。甚至拳頭大者根本無需提供任何內容,只需露出拳頭等小粉紅主動say yes即可。故小粉紅要使得自己的處境自洽,只有兩種途徑,一是否定叢林法則,承認意志,信念,情感等等對身而為人的重要性,二是承認叢林法則,乖乖當拳頭大者之夜壺,等待澆灌。

6. Pete_Li,回應《陳純:為什麼要討論小粉紅們的「主體性」

文章讀起來很暢快,認同其中大部分觀點。但不大能認同的是文章提到部分「小粉紅」可能會隨時調轉槍頭的判斷。小粉紅的主體性很大程度上與「人民民主專政」賦予他們的「人民」的地位有關,而少數派則是他們專政的對象。只要執政黨持續打壓少數派,中國的小粉紅就會以擁有政權加持、和西方民粹主義的結合的民粹形式出現。很難將他們和「牆頭草」聯繫在一起。

7. madlex,回應《國安法首案審結候判:新審訊模式下,控辯雙方如何解讀「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警方所採取之所謂統計次數之「研究方法」真是令人發笑。雖然本人已離開大學多年,但統計學上做correlation即使得出相關性高,並不能得出兩者的因果關係。至少要做到排除所有其他可能變量之情況下,單一變量的變動與結果有顯著關係方為正確。另外,從邏輯學上來講,一件事發生之後,另外一件事發生,並非是支持其中存在因果關係之理由。所謂false cause邏輯謬誤,海盜與全球變暖之關係,即是如此。大學是考入去的啊毅進仔。

評論中親共分子之智商亦需要提高。辯方之理由為,若無法證明光時口號與港獨存在唯一因果性,則基於疑點歸於被告之精神,不應該判罪。或者舉個親共分子能看得明白的例子,比如你老母肚子大起來,若果無法以親子鑒定方法證明是隔壁王叔叔做的,你不可要求王叔叔賠償。畢竟可能是你爸的結果,亦可能是張叔叔李叔叔的結果。所以王叔叔在親子鑒定這一「證明唯一因果關係」之證據提出之前,是無罪的,明白未啊?不明白就問你老母你是誰的因果。

8. Edmond_CH、rhrm、EricChan,回應《取消加班也治不好內卷,互聯網打工人說「真的停不下來」》

Edmond_CH:這篇文章些的太雜了,沒有解釋一個核心的問題:

既然各大公司都在不斷招人,那為啥還要996加班?招人不就是為了增加更多勞動力嗎?如果勞動力變多了,是否能紓解原本需要加班完成的工作量?還是說如今的大廠仍在不斷開疆擴土,所以招人和加班並不衝突?

在我看來,互聯網發展就像一波淘金潮,各個公司就是淘金隊,一開始同行少,收益大,如今發展飽和,圈地結束,入局者卻越來越多,各隊只好不斷招兵買馬,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精耕細作」。資源變少,人多了,隊伍內部的組織構架便愈加複雜,為了爭奪那點產出,內部競爭勢必更加激烈,在資本家不care,他們只希望把金礦榨乾到一絲不剩,死了多少人,付出多少代價,都不是他們關心了。

rhrm:我看到過一種觀點,說是傳統行業中,最厲害的員工能比普通員工多創造一倍的價值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但在互聯網行業中,一位頂尖員工可以創造出比平均水平高數十上百倍的價值。對於互聯網企業,讓這些精英員工多加班,哪怕付出幾倍的加班費都是非常划算的。但是從管理層面,不可能總是讓個別人拼命加班,只有製造加班文化,讓所有人一起加班才行。對於更多普通員工來說,這樣的加班就是沒有意義的虛耗。不停招新,不停淘汰,內部競爭,其實都是公司在篩選價值最高的員工。很多傳統行業也是很辛苦,但互聯網行業瞬息萬變的快節奏和朝不保夕的競爭壓力才是最要命的。

Edmond_CH:@rhrm:所以互聯網就是不斷的練蠱,大浪淘沙,去蕪存菁,熬不住的人先走,但感覺很多人寧願摸魚內耗著,也不願意放棄這個金飯碗,畢竟加班也有加班費,公司也有各種加班福利。

EricChan:「我也一直在想,有時候看一些職業劇,發現醫生啊、刑警啊,好像不怎麼談996和內卷。他們的工作肯定比互聯網打工人更忙碌,爲什麼他們不談?我覺得是因爲他們做的這些事情是有價值的,他們會奉之爲事業。互聯網人更多去談論996以及內卷,是因爲大部份人認爲自己不是在做有價值的事情,我們只是在爲資本家打工。」

想太多了,只不過是這樣拍出來沒人看而已,君不見內地的青春劇有哪一部會拍學生6點起床,11點睡覺的做題家生活。而到了官方宣傳劇,醫生刑警所遭遇的苦難,又會被不遺餘力地讚頌了。

Edmond_CH:@EricChan:也有大廠壟斷的問題,大廠有更多的資金和知名度吸引人才,但也造成了人才的堆疊浪費,這些大廠真的應該好好整改一下了。

EricChan:@Edmond_CH:我看過一個知乎問答是這樣去分析的,字節取消大小周是因為字節,中國互聯網的快速增長期已經結束,對人力的需求已經開始下降才出現的。這一點在文中也略有提及。但在知乎問答內還佐以字節在各大招聘網站上的招聘量下降作為支持。

9. 月影,回應《一小時201.9毫米,暴雨落在河南

感謝詳細的梳理,看完才是弄明白了時間線。如果是在日本,這種罕見大雨會把帶醒目⚠標誌的信息推送到所有人的手機,提醒什麼人群應該採取什麼樣的避難行動,並配合交通停運,停課等等。

中國的習慣只用官話提醒要下大雨了,沒有具體的指示該怎麼做,根本有沒有警示作用。上下就沒有重視這波的下雨。天災出現難避免,就怕不反思,一再的用多難興邦的感動和表彰糊弄過去了。

10. madlex、Maru^^,回應圓桌話題《高玩、二外、我giao、幹飯人?你能看懂2021年時下年輕人的網路用語嗎?

madlex:相比較詞語的使用,現在年輕人更大的問題是,無法清晰地以較長的文句來進行邏輯連貫清晰的表述。句中的詞匯或者用典自然隨著時代的演進會有所變化,而表達的方式和邏輯,理應是一以貫之的。所謂潮語對語言能力的破壞,大概在於接收者習慣於不加思考地胡亂引用,而忽略即使是潮語亦有邏輯及文法需要考慮。

Maru^^:@madlex:無意於反對,不過在歷史上,是否有過這樣一個時期,年輕人們更能夠以長句完整的表達其邏輯與思考?當今話語下放還沒有完全結束,我們看到的這些短句可能就來自於曾經完全不被它聽到的那些人。新式的宣傳技術,更把交流的基石粉碎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