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爆發,端傳媒將收集政府公開資訊、綜合採訪專家意見,於每周日下午14:30,推出每週的關鍵疫情數據儀表板,直到疫情警戒解除為止。
第七週的疫情儀表板,新增「確診個案解隔率」、「致死率」欄目。維持上週欄目,包括:「疫苗累計接種人數與涵蓋率」、「平均七日確診數」趨勢、「60歲以上死亡病例數」、「重症比例(並標示出高齡人數)」、「總死亡數」、「確診」人數的趨勢變化(含校正回歸後案例)、「採檢陽性率」與「未檢驗的檢體數量」。
今(4)日下午最新數據,尚未列入此表中。4日指揮中心最新公布,新增37例本土、2例境外移入個案,死亡個案2人。
經歷了近兩年的大流行,所有人都想知道,全球與本地的疫情是否有變得更「嚴重」或者更「緩和」。其中一種重要的衡量標準,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與不同地區致死率。有兩種常見方法可予以衡量,一是「感染者死亡比」(Infection Fatality Ratio,簡稱 IFR),另一則是「確診者死亡比」(Case Fatality Ratio,簡稱CFR)。
端傳媒採用 CFR 的計算方式,在本週數據儀表板新增「致死率」欄目。以下簡介 IFR 及 CFR 的差異,並說明我們的考量、及其侷限:
根據世衛(WHO)2020年8月發佈的簡報,IFR 的計算方式是「(因該疾病死亡的人數 / 感染人數)x100」,CFR 則是「(因該疾病死亡的人數 / 確診患有該疾病的人數)x100」。
舉例而言,假使某國有1000萬名國民,實際上有100萬人被感染,但只有10萬人確診,而有1萬人死亡,用 IFR 得出的致死率為 1%,CFR 則是 10%。
相較於 CFR,IFR 更能呈現出病毒真正的嚴重程度。但若想準確測量 IFR,必須知道該疾病的感染數、死亡數的完整資訊,這讓 IFR 難以測量,某些逝者可能未被計入死亡人數,某些曾感染過疫病的患者,也可能未被計入感染人數。許多國家實際能估算的指標,是 CFR。
因此,端傳媒依照指揮中心每日公布之累計死亡人數、累計確診人數計算 CFR,於數據儀表板上呈現「2019冠狀病毒」在台灣的致死能力。7月3日,台灣致死率約為 4.5%,美國、英國、日本的致死率分別為 1.8%、2.6%、和1.8%;這也是民間輿論質疑「台灣的致死率怎麼會這麼高」的來由。
對此,知名公衛專家、台灣前副總統陳建仁在6月29日曾發文說明,指「特定時段的高致死率,可能歸因於高齡長者所佔比例偏高,或是病例突然暴增以致醫療體系無法提供完善照顧」,並指美國、英國、日本的致死率都曾經高達 6.3%、15.1%、和5.4%。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CSSE)也指出,受到以下幾點要素的影響,病毒因而在各國有不同的致死率:
1.檢測人數:完成越多檢測,就能讓更多輕症的確診者被辨識出來,這會降低致死率。
2.人口結構:在年老族群當中,致死率會較高。
3.醫療照護系統:醫療量能緊繃時,致死率可能會上升。
台灣媒體也曾在指揮中心例行記者會上,就致死率數字詢問,發言人莊人祥6月25日曾表示,致死率較高,可能與確診者年齡偏高相關。
以數字看來,截至7月2日為止,自4月20日之後確診的個案,有約34%年齡大於或等於60歲,或可佐證莊人祥的說法。
然而,世衛指出,上述 CFR 的計算方式,可能不適用於正在流行的傳染病。原因是,這個計算方式有兩個前提假設,一是疫情期間,發現病例、發現死亡病例的可能性一致;二是所有被檢測到的病例都已被消滅(病例已死亡、或痊癒)。
2019冠狀病毒病流行初期,許多輕症、無症狀患者可能沒被發現,使 CFR 被高估,檢測能力增強後,才能更準確地計算 CFR,使第一個前提假設不太成立;有些確診者可能之後便會過世,他們死亡前算出的 CFR,可能就會較真實情況來的要低,第二個前提假設因而不成立。
這是我們使用 CFR 衡量病毒致死能力的侷限。世衛提供一個疾病流行期間的 CFR 修正計算方式,為「(因該疾病死亡的人數)/(因該疾病死亡的人數+該病的痊癒人數)x100」。
指揮中心自6月14日起,在每日新聞稿中公布解除隔離相關數據,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回覆端傳媒查詢時確認,確診個案中解隔離人數,即代表目前的痊癒人數。但由於痊癒人數部分缺位:6月27日及28日,指揮中心並未公布解隔離人數,羅一鈞稱,可能有地方回報資料不齊全或異常情形。受限於指揮中心這兩日的資料缺位,端傳媒因此暫時不以這項修正後的算式計算 CFR。
上週疫情深度報導、評論回顧
29日,刊出數據報導〈數據分析:台灣軟封城逾月,人們持續自律嗎?「在家工作」狀況如何?〉
謝謝端傳媒的整理,其中更清楚的指出致死率的計算其實帶有前提,不完全適用於正在流行的疾病,也整理了台灣目前指數為何看起來好像比較高的原因!
疫情剛開始大規模爆發的時候最先被發現的一定是比較重症的病患 死亡率當然偏高 各國都一樣 但是隨著時間及篩檢量增加 也就是分母增加死亡率便會開始往下降 莊人祥說確診者為年長者偏高 可能是因為年長者診狀較為明顯 反過來說可能就是年輕的無症狀感染者並沒有被檢驗出 比如說最近環南市場41名確診者大多數是無症狀感染者 如果台灣打算要降低防疫措施的話 可能要多進行大規模篩檢抓出這些無症狀的黑數會好一點
認識數據的含義與侷限比數據本身重要的多
感謝端
提醒樓下:『綠黨』是台灣實際存在的政黨,主攻環保議題,目前並非台灣主流政黨。
不应该啊,台湾宇宙第一大党绿党怎么会让台湾同胞这样呢?
说到底台湾还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