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A得獎報導廣場

端傳媒獲2021年亞洲出版業協會「卓越新聞獎」7項大獎

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揭曉「2021年度卓越新聞獎」得獎名單,端傳媒最終摘獲7項大獎。

2020年1月1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元旦大遊行」,遊行獲不反對通知書,民陣呼籲不要沿途破壞建築物或店舖。遊行開始兩小時後,警方與遊行人士在灣仔爆發零星衝突,於5時半提前終止遊行。警方夜晚出動水炮車清場,於多區進行拘捕,人數多達400人。

2020年1月1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元旦大遊行」,遊行獲不反對通知書,民陣呼籲不要沿途破壞建築物或店舖。遊行開始兩小時後,警方與遊行人士在灣仔爆發零星衝突,於5時半提前終止遊行。警方夜晚出動水炮車清場,於多區進行拘捕,人數多達400人。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傳媒

刊登於 2021-06-24

#卓越新聞獎#SOPA#SOPA獲獎報導

今日(6月24日)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2021年卓越新聞獎」揭曉得獎名單。端傳媒共獲9項提名,最終摘得5金2銀共7個獎項。

亞洲出版業協會「卓越新聞獎」至今已進入第23屆,這個奬項為表彰亞太地區內雜誌、通訊社及網絡出版刊物中的傑出代表而設,涵蓋共17個獎項類別,被視為區內出版業界最負盛名的獎項。

端傳媒獲獎名單如下:

  • 特約撰稿人黃雪琴的《女性抗爭者李翹楚: 「我有英雄情結,但我幻想的英雄是我自己」》獲得「卓越女性議題報道獎」金獎
  • 記者朱希 、楊鈺、陳倩兒、影片製作者 Stanley Leung 製作的《超過16000枚催淚彈,給香港留下了什麼?》獲得「卓越視頻報道獎」金獎
  • 記者朱希 、陳倩兒、影片製作者 Stanley Leung 及攝影師林振東、製作的《制裁風暴,行業積弱,誰能拯救香港製造?》獲得「卓越視頻報道獎」銀獎
  • 記者甯卉、特約撰稿人朱易、鄧菱子的《德國大眾汽車的中國「依賴」:加速容易減速難》獲得「卓越經濟報道獎」金獎
  • 記者王浠憑《確診名單外的死亡患者》獲得「亞洲出版業協會最佳新人記者大獎」
  • 攝影師林振東、陳焯煇的《抗爭與審判》獲得「卓越攝影獎」金奬
  • 攝影師 ZuoZuo的《武漢之春》獲得「卓越攝影獎」銀奬

端傳媒得獎作品介紹

女性抗爭者李翹楚: 「我有英雄情結,但我幻想的英雄是我自己」

李翹楚於新年前穿著印有「公民」字的上衣往照相館拍了一輯照片,希望送給許志永作為新年禮物。
李翹楚於新年前穿著印有「公民」字的上衣往照相館拍了一輯照片,希望送給許志永作為新年禮物。

90後女性李翹楚,因身為中國知名維權人物許志永的女友,遭到連坐逮捕,被監視居住長達四個月。報導深入採訪了李翹楚和她的親友們,記錄她被監視居住時期遭遇的種種不人道的恐嚇和審訊,並細緻還原了一個女性抗爭者的成長和自省。更重要的是,報導揭開了公民運動圈裏無人願意碰觸的痼疾——男性對女性權利的無知和無視。即使是那些聲名遠揚的男性抗爭者,亦不願承認女性在公共領域做出的貢獻,普遍強化她們的從屬性和依附性。

事件後續:2021年2月初,李翹楚再次以「顛覆國家政權罪」遭到拘留,至今下落不明。

得獎評語:受訪者的選擇令整個故事立體突出。而整個報導的細節也體現了作者與受訪者間的信任。

超過16000枚催淚彈,給香港留下了什麼?

2019年6月,香港爆發主權移交以來規模最大的社會運動,面對政府長期不回應,示威逐漸升溫,轉化為勇武、激烈行動。半年時間內,香港警察在全港人口、建築密集的各個地區發射超過16000枚催淚彈,給成千上萬香港市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帶來極大負擔。

端傳媒記者在反修例運動一週年時,通過尋找前線示威者、居住在示威地區附近的居民、研究催淚煙的公共衛生學者、長期研究催淚彈的外國學者等不同維度、專業的受訪者,以真實的市民經歷,結合文獻、數據,再配以設計師用心製作的動畫和紀實影像,抽絲剝繭,細緻梳理和呈現催淚彈對市民身體、心理等帶來的短期與長期影響。端傳媒團隊選取動畫結合採訪影片的方式,以具有衝擊力的方式,還原並記錄這一場不能被忘記的人道主義危機。

得獎評語:這是一個相當出色且研究深入的解說影片,其在教育與參與之間取得恰到好處的平衡。 這個話題不僅代表著一定的公眾利益,且與香港、甚至世界各地的草根運動時代息息相關。

制裁風暴,行業積弱,誰能拯救香港製造?

2020年香港身處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之中。夾在中美新冷戰的縫隙中,香港企業走入前景未明的大時代。美國接二連三推出制裁政策,取消香港特殊待遇地位,其中規定香港本地製造的產品將以“Made in China”之名輸出美國,具有悠久歷史和承載良好品牌聲譽的“Made in Hong Kong” 從此在美國消失。在美國制裁政策發布後,端傳媒團隊用兩個多月時間,長期跟蹤香港三家充滿故事、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這其中,有多年來鑽研高端5G時鐘、本準備出口美國的老牌電子廠,有擁有百年歷史、長期出口美國的本土醬園,亦有志復興本地紡織業鏈條的青年時尚設計師。

透過豐富的故事、良好的視覺效果,精準呈現了2020年香港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大國夾縫中,個人和企業何去何從?

得獎評語:影片透過影像以及詳盡的訪問,為讀者大眾提供了了解中美貿易戰影響的另類視角。

德國大眾汽車的中國「依賴」:加速容易減速難

2019年4月18日中國上海,與會者於2019年上海車展站在大眾汽車公司的攤位上。
2019年4月18日中國上海,與會者於2019年上海車展站在大眾汽車公司的攤位上。

中國以市場吸引外資,交換技術,倒逼國際車企扶植本地供應鏈發展,迅速成為了這些車企無可取代的一部分。德國大眾汽車便是最早分下中國市場蛋糕的一員,中國也成為其重要市場。在今天的德國,大眾集團對中國的依賴,伴隨中國作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的事實,一併搭建了「德國經濟依賴中國」這一話語。背後輿論不止:中國駐德大使以汽車為牌討論華為在德國的准入;大眾CEO面對新疆再教育營的問題時尷尬回答「不知情」⋯⋯

報導由輿論背景切入,分析了德國對中國經濟的「依賴論」的話語數據,採訪了汽車業界專家、德國商務亞太委員會、德國綠黨政客,勾勒了外企在中國盈利不得不遵循的「政治生意」,大眾在中國的利潤再分配,以及隨著德國和歐洲公眾對於「依賴」中國的警惕而逐漸發生變化的輿論環境。

本文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的媒體分析合作完成。

得獎評語:是一個詳盡的個案研究,呈現了全球企業在中國合作與營商的兩難局面。

確診名單外的死亡患者

2020年1月17日,醫務人員將患者送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2020年1月17日,醫務人員將患者送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2019年底,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當地衛健委多次表示,未發現人傳人證據,導致疫情沒有得到公眾重視,迅速蔓延。醫療系統崩潰,檢測試劑奇缺,成千上萬的人得不到醫治和確診。有幸用上試劑盒的患者,被其他患者稱為「中了彩票」。

記者採訪到患者、患者家屬、一線醫生和殯儀館工作人員,還原了武漢疫情從瞞報到惡化的過程,包括前線醫生如何被勒令封口、醫療系統在抗疫初期的諸多漏洞,並關注到在失控的國家機器下被碾壓的悲慘個體——那些遲遲得不到確診和醫治、在痛苦和驚惶中去世的人們。而政府為了掩蓋疫情初期的瞞報行為和救助不力的事實,強制要求迅速火化遺體。一個患者家屬悲憤道:「人沒了,連個說法都沒有。」

得獎評語:報導的切入角度於各方面都很出色。 記者在病毒蔓延不久後留在了武漢的舉動值得表揚。 但無論是政治角度或後勤各方面,報導的條件都相當困難。然而,儘管存在這些限制,記者仍然收集到了第一手信息,並整合對受影響個人所遇到的感受、經歷和事件作融合的二手報導,成功地戳穿了在中國宣傳敘述中的漏洞。

除此以外,記者的文字也很好地傳達了當時的情緒。 武漢封城的76天,這則報導令人震驚,記者把城裏的人、城市和生活從原震中帶出,並為之增添了色彩,讓讀者近距離了解武漢市民如何在這場公共衞生危機中存活了下來。

抗爭與審判

2020年12月2日,西九龍裁判法院,法庭外的支持者送別被判入獄的周庭、黃之鋒、林朗彥和其他因反修例運動而入獄的示威者,拍打一架囚車的車窗。
2020年12月2日,西九龍裁判法院,法庭外的支持者送別被判入獄的周庭、黃之鋒、林朗彥和其他因反修例運動而入獄的示威者,拍打一架囚車的車窗。

2020年香港,低氣壓籠罩。走過2019年劇烈爆發的大型社會運動,時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突然跌入另一條軌道。疫情之下,政府防控疫情的限聚令為由,拒絕批准遊行集會,街頭運動僅僅零星爆發;很快,港區國安法生效,恐懼和憂慮進一步蔓延社會。而與此同時,檢控浪潮從未歇息,大量示威者、政界人物瞬間失去自由,牢獄之災進入港人生活日常。端傳媒攝影作品《抗爭與審判》,五張作品聚焦街頭抗爭到法院審判,從1月1日的萬人示威,到12月31日的黎智英入獄,記錄低氣壓下的五個震撼瞬間。

與19年衝突強烈的運動現場相比,2020年壓抑、沉寂的香港不易被鏡頭捕抓,而政權也對傳媒更加防備,意圖使一些重要的歷史畫面,逃過傳媒鏡頭。種種限制之下,端傳媒攝影師努力突破封鎖,以速度和力量,為高壓香港留下重要的一個個歷史畫面。

得獎評語:這系列圖片充滿張力。呈現出一個極優秀的視角。

武漢之春

武漢漢街,店員穿防護服守在門口,等著為進門的顧客測量體溫。
武漢漢街,店員穿防護服守在門口,等著為進門的顧客測量體溫。

因疫情而封城76天之後,Covid-19 疫情爆發地武漢,在2020年3月底正式解封。這組攝影作品的攝影師,因報導任務而在武漢生活50天之後,迎來解封。重新走入這個見證了龐大災難的城市,以平等的視角,定格慢慢復甦的武漢:鍛鍊的市民,散步的市民,外賣旗手,無處不在的消毒人員和白色防護服,動物園中玩耍的猴子......

在武漢,據官方數字,接近四千人因疫情而死亡,這個數字仍不包括大量沒有確診、沒有機會接受醫療的逝者。面對這份難以承受的沉重,身處其中的攝影師不生喧囂,用克制而溫柔的視覺語言,記錄向死而生的城市與人,沈重的影像中又流露著淡淡生機。

得獎評語:照片如實地反映了封城下武漢人民的生活。

支持我們、支持好新聞,在媒體生存環境愈加惡劣的當下,我們更需要你付費支持我們,助力我們產出更多優質深度內容。我們還有推出學生方案,一起與端傳媒站得更近。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