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紀駿輝:台灣新起疫情,防疫要轉守為攻

只要台灣民眾及政府認清此疫情的新知識及傳播方式,就有能力在短時間內控制住其擴散。
2021年5月16日台北,疫情期間的西門町。

全球 Covid-19 肺炎大流行已超過一年,這個疾病教了人類許多知識,其中之一,也是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許多我們以為是正確的知識,很可能未來(此「未來」往往是短暫的)資訊更充足時會被推翻。

如果我們將足球賽拿來和疫情相類比,將2020年整年到2021年年初定為上半場的話,台灣可以說是以強勁的守備領先了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現在進入下半場,這個領先的優勢正被挑戰中。如果沒有從守勢轉為攻勢,有可能台灣的領先會逐漸失去優勢。

在談如何採取攻勢之前,先讓我們來檢視一個從守勢轉為攻勢的障礙。這個障礙很弔詭的,是來自於台灣上半場的成功.

2021年5月18日台北,士兵於台北車站進行消毒。
2021年5月18日台北,士兵於台北車站進行消毒。

未經歷過最慘烈的戰役

在2020年的疫情發展趨勢中,相對於疫情初期(1月到5月左右),多數國家在最後一季(10月到2021年1月)所經歷的第二波或第三波疫情更為嚴重。台灣只經歷了短暫的第一波,且到4月中旬就已經完全控制住本土的傳染,開始了長達8個月的無本土病例。就本土的感染而言,只面對過原始的 Covid-19 病毒,不像絕大多數國家陸續面對b.1.52, .1.427(來自美國的變異種)、P.1(來自巴西的變異種)、b.1.351(來自南非的變異種)、及.1.1.7(來自英國的變異種)等。今年1月發生的部桃感染事件是台灣初次遇到b.1.429 (來自美國加州),該變異病毒就已經比原始病毒的傳染力大約20% (美國CDC)。

這當中尤以英國變異種b.1.1.7傳染最厲害,遠超過原始Covid病毒種的兩倍以上。它也是去年底造成美國、加拿大、中南美、歐洲多國、及亞洲多國疫情接近失控的原因。以每百萬人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來看,最高峰時英國達998例,美國905例,巴西和印度仍處疫情高峰,巴西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最高達每百萬人394例,印度達298例。相對的,台灣5月17日的333個新增本土病例,等於每百萬人就有14例,就台灣的經驗來說是令人震驚的嚴重,但放在全球的比較中,仍是非常輕微的傳染。

美國在大量施打疫苗後得以控制住疫情,但仍有每天新增每百萬人87.6例。因台灣從未經歷過「嚴重」的社區傳染,且歷經「後疫情」的相當正常生活,因此對此波疫情短時間傳染相當多數人,而頓決驚愕且難以適應。這次疫情傳得這麼快,讓台灣人初見識到b.1.1.7高度傳染性的威力,這和去年2月到4月間的病毒,傳染的速度及擴散的程度,是無法相比的。

2021年5月16日台北,疫情期間營業的食肆。
2021年5月16日台北,疫情期間營業的食肆。

因為太早抗疫成功而對轉變中的抗疫策略缺乏認知

台灣的防疫迅速成功,帶來了至少兩個就長期防疫來說不良的副作用:一是對疫情及病毒演變,仍停留在第一波的認知,及對疫苗的取得和施打不是那麼積極;二是台灣民眾及少部分公衛專家與政府官員,對此疫情和病毒的部分認知,已經不完全準確了。以下就兩項最關鍵的疫情研究新知識來和大家分享。

(1) 病毒的傳染最主要途徑是空氣(氣膠aerosol)
在2020年第一波的疫情中, 普遍的認知是,病毒透過噴沫(droplets)及噴沫停留的表面接觸來傳播。

自2020年4月以來,學者研究的報告陸續提出,Covid-19肺炎病毒能透過氣膠傳染。到6月下旬醫學證據已非常充分,促使全球239位學者呼籲WHO正視此肺炎病毒的空氣傳染。到了2020年秋季,更多的學者及專家提出肺炎傳染的最主要途徑為空氣。

這些證據促使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分別於2020年6月和7月更改之前錯誤的訊息(叫大眾「不要戴口罩, 戴口罩無法保護你」),開始鼓勵大眾要戴口罩。基於空氣傳染為主要社區感染的途徑,在防護措施上除了口罩外,保持空氣流通(病毒以氣膠方式可在通風不佳的室內漂浮數小時),及降低室內聚會人數、頻度、及停留時間,就成為很重要的措施。

在高度傳染地區室內的餐飲也變為高風險的行為,因為飲食的時候必須脫掉口罩。在得知此資訊後,美國不少服務業如美容及理髮廳、餐廳、商店、及辦公室,都購置了含有HEPA過濾網的空氣過濾器,或含有紫外線消毒的空氣過濾器。兩者都可過濾或殺死Covid-19肺炎病毒,在室內場所可大幅降低傳染機會。大多數航空公司的客機機艙內的空調系統,也都加裝HEPA過濾網。

(2) 隱性傳染為社區感染的最主要感染源

當去年台灣脫離了本土病例後,世界各國陸續進入第二或第三波的傳染。在這些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了另一個重要的新證據:隱性傳染為最主要的傳染源。根據不同的研究發現,在感染肺炎患者中,大約40%左右的人完全不會有症狀, 被稱為「無症狀感染者」(asymptomatic),但是仍具傳染力;加上其他50% – 60%會產生症狀的感染者,其感染初期(第1天到第12天左右)也多數毫無症狀,稱為 「症狀前感染者」(presymptomatic), 同樣也最具感染力。

若將這兩類感染者加起來,相當於絕大多數的傳染是由毫無症狀者(無症狀者+症狀前感染者)所造成的。這也是為什麼一旦發生社區感染,態勢幾乎不可擋,因根本不知道誰在散發病毒。從這點來看,台灣國內公共場所及學校用量體溫篩檢潛在感染者,對防止肺炎的傳染效果非常低(也許可防止流感傳染)。

普篩效果也很低且浪費資源,因即使最準確的PCR檢測,都會漏掉3%到5%的感染者;對於初期感染者偽陰性的比例就更高 (去年夏天到今年,台灣新增的外來病例絕大多數都有登機前72小時檢測陰性證明, 抵台後都變陽性。這是主要原因)。

因此,在不知道誰是潛在感染源的情況下,最有效的防堵方式就是減少室內群聚,上班及上課場所做好通風或過濾(HEPA濾網)戴好口罩,及加強疫調,找出隱性傳染源並實施隔離。

2021年5月16日台北,萬華區的街市。
2021年5月16日台北,萬華區的街市。

對於攻勢所需的戰術沒能更積極策劃及準備

另一個台灣2020年防疫成功的副作用,就是政府對疫苗採購沒能更加積極,台灣民眾對疫苗接種的意願也不夠強。政府並非沒有對疫苗發展和採購下功夫,但是在台灣國際處境艱困之下,政府可以更加積極地動用外交管道,和美國協商,及早獲取更多的疫苗。

國際疫苗取得有相當大的困境:「購得」 procurement ≠ 「交貨」 delivery。

以加拿大為例, 其購得的疫苗劑量為全球最多(大約 每人9.6劑疫苗 ), 但是今年開始施打時疫苗仍嚴重缺貨,許多打了第一劑的人被通知要等2-4個月再打第二劑,而因疫苗嚴重缺貨,購得的絕大多數疫苗仍未交貨。

台灣也面臨同樣問題,此時只有動用外交及各種管道來改善。這波疫情提醒我們:要戰勝且結束此疫情,唯有靠疫苗。

至今年年初,美國和英國原本為全球的最嚴重災區,但是這兩國開始大量施打疫苗後(這兩國都是疫苗生產國, 沒有遇到交貨的困難), 疫情已經大量趨緩。前面提到美國和英國在疫情高峰時,每百萬人每天新增確診人數分別最高達到905人和998人;在5月15日時,這兩國的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分別為每百萬人88人及33人。看得出有明顯下降。

只要台灣民眾及政府認清此疫情的新知識及傳播方式,就有能力在短時間內控制住其擴散 (當然也會付出一些代價,如商店減少營收,遠距教學上課的不便等)。相信若疫情得到控制,還會帶來一個正面效應,就是讓國人對疫苗更重視、也更願意施打。

(紀駿輝,美國奧瑞岡州立大學教授及全球衛生中心主任)

讀者評論 15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Tg 普篩 分特異性 和 精確性吧(?
    不是準確性除二

  2. 感谢 etoilin 的数据和情报。

  3. 普篩/快篩(抗體或抗原檢測)的精準率是70%,不是95%的精篩(PCR檢測),本文作者提到減少室內群聚遠比普篩或精篩更有效,而且更能杜絕一些以為篩檢過陰性就放低警戒不認真防疫的案例(仍然有假陰性或者被感染的風險)。目前台灣篩檢站的方針是快篩陽性的檢體同步送實驗室檢測PCR,同時隔離防止傳播,經兩重篩檢都陽性就公布確診,依病情治療;快篩陰性回家自主健康管理,觀察是不是篩檢誤差的偽陰性–因為有自主健康管理(假設民眾都能自律),萬一隨後發病轉陽性,需要匡列的接觸者也不會那麼多。以上資料是詢問在前線工作的醫護人員與篩檢師整理的資料,提供參考

  4. 这篇文章阐明了台湾防疫现阶段的挑战,且科普了转守为攻所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好文。

  5. 耶!南波湾!

  6. 普篩的錯誤率如果是 5%,如果偽陽性與偽陰性各半,統計上來說
    代表台灣有 23萬人未受感染需要進入醫療體系中觀察治療,另外有23人已受感染卻放任到處趴趴走
    這樣我國的醫療量能無法處理!

  7. 单从主动防疫角度看,我还是不理解作者为什么说普筛效果差且浪费资源?
    他给的理由是:1、仍有 5% 错误率;2、初期错误率更高,例如输入病例。
    但我想说,1、95% 的正确率难道不高吗?疫苗(mRNA)还有5%失效呢。
    2、虽然输入病例显示检测可能无效,但是针对输入的管控,台湾不是做的很好吗?
    100 个无症状传播者不知道在哪,难道比普筛后只剩10个无症状不知道在哪要好吗?
    真心不懂,大陆的经验为何不参考?我目前海外入境隔离中,说真心话,我不喜欢隔离,更不要说14 天隔离之后还有社区额外7 天的加码。我还为此投诉过。but,台湾不需要完全抄这样的措施毕竟国情不同,借鉴难道也不行吗?
    此文标题“转守为攻”,却因为普筛95% 的成功率还嫌低,如此保守的进攻,会后悔的。

  8. 客觀的來說,政府和民眾對於疫情上半場的成功防疫的麻痺心態,才是導致台灣疫情擴散如此快速的原因。

  9. (1) 病毒的传染最主要途径是空气(气胶aerosol)
    了解了,非常感谢。

  10. 好懂而有用 好文章~

  11. 今天看到新聞美有實驗報告混合施打瑞輝及AZ免疫效率最高。
    之所以不願意施打疫苗,就身邊朋友及一些名人的說法,有些人更願意以自律防疫(洗手、口罩、避免密閉密集)及提高免疫力為主;有些對疫苗安全與效果持疑慮,例新加坡陳篤生醫院施打疫苗後仍有醫護人員感染,以及柯文哲夫人即便屬高風險職業就表明現有AZ疫苗不夠成熟而不願意施打;自認並非醫護人員、機場航空業等高風險職業等⋯⋯不知道現在時空轉換後,在有疫苗的情況下,施打意願會不會大幅增加。另外,先不管疫苗夠不夠,就以上疑慮積極溝通,或從經濟角度切入說服這方面,政府顯然力道不足,民眾缺乏充分資訊及數據做參考。

  12. 客观来说,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台湾防疫做的已经很好了,防疫也很人性化。要是非要说缺点的话,那就是疫苗接种率太低了,浪费了8个月没有病例的时间窗口。但是这也怪不得台湾,因为地缘政治原因,台湾也无法获得疫苗。

  13. 好文章,相當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