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6B4T?極端厭男?:韓國激進女權的進擊與政界的性別之戰

在韓國,性別議題已然成為劃分政治傾向的一個重要指標。這一點在年輕群體中尤為突出。

2018年10月6日韓國首爾,韓國婦女在首爾抗議性別歧視和色情偷拍。

2018年10月6日韓國首爾,韓國婦女在首爾抗議性別歧視和色情偷拍。攝:Jean Chung/Getty Images

趙書賢

刊登於 2021-05-11

#韓國女權#激進女權#評論

今年4月,韓國首爾蘆原區一家便利店的兼職聘用公告引起了爭議。店主在告示上毫不避諱地將「非女權主義者」列為錄用的條件。這則告示先是成為網絡熱議話題,後來更直接登上晚間檔新聞。幾天後,被推到風口浪尖的店主刪掉了告示。

很難想像在一個民主國家,「女權主義者」會成為一個如此敏感且充滿爭議的存在。但在韓國,這似乎司空見慣。幾年前,女子偶像團體Red Velvet的成員Irene因為讀了《1982年生的金智英》一書,在網上遭到男粉絲圍攻。另一個偶像團體Apink的成員娜恩在Instagram上傳了一張印有「女孩可以做任何事」( Girls Can Do Anything)的手機殼,引起了強烈的反彈,很多人給她貼上了女權主義者的標籤,最終她刪除了這張照片。因參與過女權運動團體,在求職過程中被淘汰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近幾年,韓國的女權主義運動一路高歌猛進,但一個普通人想要在公共領域輕鬆地討論女權主義,並不容易。人們在社交網絡添加 #女權主義 這樣的標籤時,仍需要小心翼翼。與此同時,女權主義在韓國,也在逼仄的環境中,走出了一條「激進」的道路。

韓國昌原國立大學哲學系教授尹金智英(音譯)曾表示:「與西方國家相比,韓國的女權主義看起來有所不同,因為它是由激進的女權主義主導的。」在這個性別狀況相當糟糕的國度,女權運動是在「厭女」情緒下壯大起來的,再加上政治力量的推動,創造了激進行動既必要又可行的局面。這也不可避免地導致在韓國,「女權主義者」這個頭銜帶有某種刻板印象和污名。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