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屈從與失語:為什麼女權主義者會反對色情作品?

色情作品引發的矛盾不只是自由與平等之間的矛盾,而是自由這一原則內部的矛盾——男人的言論自由扼殺了女人的言論自由。

2010年8月13日香港,色情片的演員戴著3D眼鏡觀看製作過程中的重播影片。

2010年8月13日香港,色情片的演員戴著3D眼鏡觀看製作過程中的重播影片。攝:Bobby Yip/Reuters/達志影像

韓吉

刊登於 2021-02-20

#男權#父權#言論審查#色情產業#言論自由#評論#女權主義

COVID-19疫情讓不少產業陷入寒冬,但也有一些產業從中獲益,色情產業就是其中之一。全球最大的色情網站Pornhub,自疫情之初就迎來了訪問量的大幅增長。該網站為疫情重災區推出的免費會員,更一度為它贏得了「良心企業」的口碑。然而,《紐約時報》專欄作者紀思道12月發表的文章《被Pornhub毀掉的孩子》,卻令這一網站陷入性剝削的爭議。在信用卡巨頭Visa和Master停止協助付款的壓力下,Pornhub最終下架了上千萬條影片,這也令如何對待色情作品的討論再度浮出水面。

事實上,《紐約時報》文章的批評相當温和。文章指出,「問題不在於色情,而在於強姦」,即作者之所以批判Pornhub,不是因為對色情作品本身的反對,而是因為反對某些作品背後的實質侵害。這是自由主義者常見的觀點:當一條色情影片是基於真實性侵而製作,或是未經當事人同意即偷拍上傳,這些作品應該遭到反對,因為這些行為觸犯了法律。而當一條色情影片是由正規渠道製作,被拍攝人知情且同意,則無論影片呈現了什麼內容、給受眾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它都不應該被限制,因為色情作品屬於「言論」(speech),而言論自由受到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護。

然而,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掀起反色情運動的女權主義者們,並不完全認可這樣一種「言行二分」。她們中的一些人認為,言論同樣可以構成行動、具有行動上的效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用言論完成各種行動:當你說「我願意」時,你完成了「結婚」這樣一個行動;當你說「小心有車」時,你完成了「警告」這樣一個行動。

劍橋大學的哲學教授雷·蘭頓(Rae Langton)建議我們從「言論行動」(speech act)的視角理解色情作品。在「Speech Acts and Unspeakable Acts」一文中,她指出色情作品是一種言論行動,並具有兩個行動上的效力:第一,色情作品將女性置於從屬地位(pornography subordinates women),這表現為色情作品把女性列為性物品、合理化對女性的暴力。第二,色情作品扼殺了女性的聲音(pornography silences women)。這並不僅僅意味着女性無法開口說話,而是她們的話失去了應有的效力。例如,當她們和男性互動時,「不」不再意味着拒絕,而是變成了某種同意和邀請。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