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Game ON

電子暴食症:Cyberpunk 2077

Cyberpunk 2077 既沒有更新穎,也沒有更精美,它只是,更大而已。好玩嗎?好玩,可是我早都玩過了呀。


遊戲截圖; Sean Tierney
遊戲截圖; Sean Tierney

Cyberpunk 2077 是近期遊戲史上最被寄予厚望的遊戲。開發者 CD Projekt Red 2012年首次公布這款遊戲的製作計畫,不過直到2016年才從《巫師3》脱身,開始著手開發。要到2018年,公眾才在E3遊戲展看到遊戲的預告片和玩法展示,當時公司公布的發行日期是在2020年四月。誰也沒料到2020年開局就這麼悲慘,大部分人都坐在家裏沒事做,如果遊戲按時發行,那真是某種奇怪的天時地利人和。不過,疫情也影響了開發本身,於是發行日期一推再推,從4月到9月17日、11月19日、到最終的12月10日。正式發行前,全球預先購買銷量已經達到8百萬份之多。

也算是命途多舛吧,但本年度最大的遊戲終於落地。因著一系列意外、巧合和不可抗拒力,我發現自己成為能在第一時間賞玩的玩家之一。平常,我都是在遊戲正式發行一兩年後才會入手,有時是因為需要升級破電腦,有時就是貪圖便宜等著打折降價。不過今次我的編輯給我她的 PlayStation 帳號,請我玩今年地球最熱門的遊戲,我當然卻之不恭。這也是第一次,我必須靠自己完成遊戲——還沒有一個遊戲維基頁面可以幫我解決謎題,告訴我隱藏地圖。當然不少玩家已經貢獻了很多資料,但還並不齊全。對我而言,這種認真靠自己打遊戲的感覺又新鮮又刺激。

我玩的是PS4版本,這個細節值得我多說兩句:PS版本遊戲的畫質遠低於電腦,不信你可以去看遊戲官網推特上如何民怨載道,不過我也不是特別介意,對我來說這個畫面夠用,可以看清楚物品和細節,另外美學風格確實獨居一格。而且我的顯示屏是65寸的,這個家庭影院一樣大的屏幕確保我什麼都看得到(包括複雜的武器系統)。

不過,這款遊戲的靜態畫面也許可以過關,但動態渲染真的蠻糟糕。遊戲動不動就死機、降速、凍結。NPC、道具和汽車要不就是根本看不到,要不就忽然從天而降。最搞笑是有時我根本分不清這是 bug 還是遊戲的美學風格,不知道是遊戲機不行還是腦子不行,好幾次都因為死機需要重做任務。我善意揣摩這是不是一種防沈迷機制,或是反思遊戲上癮的元遊戲設計。反正我受夠了當我玉樹臨風大開殺戒之後,遊戲在緊張的渲染中不小心把我踢出來了,當然也沒有自動存檔⋯⋯

其實我是特別愛在遊戲裡大開殺戒的那種人,不過一般都是在電腦上玩。用 PS4 玩 Cyberpunk 2077 的壞處之一是,瞄準真的很難,尤其畫面不是很優化的情況下,這樣一個小小的困難就導致好玩度直線下降。當然遊戲的角色升級系統會讓你後期越描越準,但也只是在彌補缺陷。我最後不得不放棄射擊,成為一個潛行角色,偷偷摸摸殺人。

不過比起花兩小時殺死一個大boss,我更加更加感興趣的是探索世界,所以開放世界遊戲我一般都會選擇「簡單」模式。然而在 Cyberpunk 2077 廣袤的世界裡,即便我選擇簡單模式,連打三天之後,我才剛剛完成第二章(共三章)。我幾乎沒有做幾個周邊任務,沒有收集汽車,也沒有自由地探索世界——看看地圖就知道世界有多大。地圖上到處都是有待互動的NPC和有待完成的子任務。關卡設計看上去也很多樣,雖然不是特別有新意:衰退的都市,廢土沙漠⋯⋯

遊戲截圖;

遊戲截圖;Sean Tierney

我也還沒吃透複雜的升級系統——人物升級、武器升級、服飾升級。這些系統有些過度設計,每次我搜刮到一雙提供兩點防禦值的靴子,都要冥思苦想應該搭配什麼配件;都已經賽博龐克了,為什麼我還要像《巫師3》或《暗黑破壞神2》一樣,花費這麼多時間焦慮如何更換無聊的配件,或者應不應該廢物利用,把這個配件從那個衣服上拆下來再補到這個褲子上去呢?我真的只是想穿一雙鞋去戰鬥啊。

遊戲截圖;

遊戲截圖;Sean Tierney

Cyberpunk 2077 讓我覺得很累很累,不是因為興奮過度而累,而是對於類型遊戲的疲勞。所有這些系統、賣點我早就見過、玩過,只是換了一個賽博龐克風格的皮膚而已。遊戲製作人一直說自己受到很多前輩遊戲的影響,其實他們不用說,盲人都能看出來:

天哪!一個龐大的邪惡的公司貪圖利益,想要控制人類,沒有絲毫道德和人性。我的天哪,未來的人類就快沒有時間拯救自己了,除非⋯⋯來,戴上這個頭盔,讓我們進入別人的電子記憶、電子人格,如果站近點你會看到所有的視覺信息都是二進制數碼符號。天哪,這個陌生的空間好大啊,除非⋯⋯沒關係了,重要的物品都有光環,尤其是能偷能搶的那些光環的顏色也很有規律,如果我的背包更大就好了⋯⋯

這遊戲打起來很舒服很上手,因為《巫師3》、《邊緣禁地》(Borderlands )、《駭客入侵》(Deus Ex)、《狂怒煉獄》(Rage2)、《瘋狂麥斯》(Mad Max)、《刺客信條》(Assassin‘s Creed)還有《異塵餘生4》(Fallout4)也都是這麼玩的。

好玩嗎?好玩,可是我早都玩過了呀。

除了遊戲,我還從遊戲裡看出兩部賽博龐克老電影,《末世紀暴潮》(Strange Days)和《捍衞機密》(Johnny Mnemonic)。後者並不好看,但主演之一是奇洛李維斯,故事講的同樣是記憶相關的主題。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奇洛李維斯的粉絲,但我真的對他無感,這個演員的整個演藝生涯都在演面無表情的自己,在遊戲裡也不例外,不過我等下再細說這點。

我年紀大,當年是在電影院看《星球大戰》,之後也沒有重看過。我一直害怕越晚重看,就越容易出戲。科幻電影從沒能準確預測未來,但總是留下很多痕跡讓我們一睹電影誕生的那個時代是什麼樣,電子遊戲也不例外。

我真不希望五十年後,我們的世界會看起來和 Cyberpunk 2077 裡的世界那樣。在遊戲設計中,建設一個世界觀是龐大的工作,我也知道要一直討好你的粉絲並不容易。可是,我真的在這三天裡,在我的大屏幕前,被這個遊戲逗得時哭時氣:為什麼未來水是稀缺資源,但彩色顏料取之不盡?為什麼都2077年了,都科技先進到賽博龐克了,還是膠袋滿天飛。這些世界建設真的有點爛大街了。

我還看過一部《攔截時空禁區》(Logan‘s Run),那是1970年代的科幻電影,美國最棒的喜劇藝術家 Richard Pryor 看完後發現,如果這部電影講述的一切都會成真,未來(也就是現在)世界上不會有黑人。 Cyberpunk 2077 的世界裡有黑人,其中一個還是你這邊的,但只要你熟悉「黑人好幫手」這個橋段,你就知道這個好幫手不會有好結局。其餘的黑人,也就是大部分的黑人,都是和你對著幹的壞人,比如,一個海地幫派,名字裡就有「巫毒」字樣。他們的愛好就是在所有能畫畫的東西上畫骷髏,然後到處放火。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在致敬《俠盜飛車》(Grand Theft Auto),但我很確定這不是在致敬海地人。

遊戲截圖;

遊戲截圖;Sean Tierney

當然相比對於海地人這種不經意的歧視我們可以暫且擱置,畢竟這遊戲裡最奇形怪狀的是日本人啊。整個遊戲都像在致敬四十年前的《銀翼殺手》(Blade Runner),那也是第一部建構賽博龐克風格的電影作品。它直接哺育了下面幾代電影、遊戲裏無窮無盡的霓虹漢字,壽司攤檔,以及四十年來不斷被歧視的日本人——性變態,滿腦子只有榮譽和傳統,別忘了武士刀,畢竟他們是日本人啊,怎麼能沒有武士刀呢?如果這還不夠清晰易懂,沒關係,讓日本人都住在日本城吧,什麼?還不夠,別怕,捏幾個妓女放進日本城,成了!

遊戲截圖;

遊戲截圖;Sean Tierney

遊戲的製作者是波蘭人,如果讓他們玩一個全是嘲諷波蘭人笑話的遊戲,他們會開心嗎?要知道波蘭一直是鄙視鏈的底端選手之一啊,不信你去搜索一下波蘭笑話,比比皆是——「耶穌臨走前和波蘭人說:『在我回來之前你們先裝瘋賣傻。』」,還有更惡毒的——「波蘭女性一生中只會用一次振動自慰器,因為一次就夠了,用完牙疼。」這些笑話既蠢又壞,和遊戲裡對日本人的再現手法難分上下。

大眾對於愛玩遊戲的人的想像也很惡毒:恐於社交、無人喜愛的宅男,所以遊戲裡才會充斥大量的性內容, Cyberpunk 2077 也不例外。不必說,未來有大量的站街妓女可供租用,還有很多性用品商店等著你淘寶,說不定你就能找到「傳說中的假陽具」放進揹包——今晚不是有約會嗎?

你可以和NPC浪漫一下,男的、女的、其他性別的,都行。雖然我覺得在遊戲裡召妓很低劣,但它確實有現實的對照物,NPC就是另一件事情了。隨便幾個中二的對話選擇就可以讓 NPC 爆發衣物敏感症,三下五除二就赤裸相見了。有的女性 NPC 特別體貼,你連話都不用多說,她們就被浪漫到了。對了,未來的女性都不太愛穿衣服,也許肚臍是重要的腦機聯結點,不然無法解釋為什麼露臍裝是標配。

遊戲截圖;

遊戲截圖;Sean Tierney

這種看似不經意的物化行為讓人最生氣。我不是女人,也沒有當女人的經驗,但我很好奇女性玩家怎麼看這款遊戲。為什麼色情遊戲以外的遊戲還是要這樣描寫女性呢?我猜答案是因為消費者需要,消費者喜歡。雖然對推進劇情還是玩法都沒有幫助,更不會教你如何在生活中和真實女性交往,開發者還是會這樣做。

性內容就和暴力內容一樣,是一定要有的,因為大家希望有。反正 Cyberpunk 2077 的世界足夠大,什麼都可以裝下。其他榜上有名的必需品還有,汽車競速,都有汽車了就再加一個收藏系統吧,剛好也豐富支線任務,再來幾個比較難刷的道具。這些東西是非有不可的嗎?很久以前,遊戲記憶卡還很小的時候,故事和巧妙的設計是核心元素,因為技術還無法支撐華麗的遊戲。現在反過來了,新的遊戲一定要更大、更多,這算不算是一種電子時代的暴食症呢?

當你感知到 Cyberpunk 2077 的廣袤,也就差不多到了你覺得沒意思的時候,反正我是這樣。我真的想再花三四個小時在地圖上奔走,蒐集塗鴉相片嗎?我真的需要不斷升級我自己和我的槍嗎?就為了在一個空蕩蕩的世界裡暴走嗎?難得見到幾個人,隨便就被我打翻,這又是為什麼呢?為了找到傳說中的假陽具嗎?

遊戲截圖;

遊戲截圖;Sean Tierney

製作者曾經有過這樣一個選擇:做一個比其他遊戲更有創意更好的作品。《巫師3》顯然證明波蘭人有這個能力。可是 Cyberpunk 2077 既沒有更新穎,也沒有更精美,它就是更大而已。它真的無比龐大,大到讓人害怕。開發者也竭盡所能來支撐這個龐大。只是在這個世界中,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蒼茫世界的孤膽英雄,而是一個到處趕場清理現場的雜務工人。很多任務我都覺得我早就做過,也許是在這個遊戲,也許是在別的遊戲:拯救這個被劫持的人,殺死那個壞蛋,和這個瘋子說話,和那個自大狂交涉。然後重複。

遊戲的沈浸感也因此受損,幾乎所有的主線任務都以收到一則訊息開始,以時間不夠趕到下一場而爆發結束。但看起來下一場的人都不太著急,反正沒人問你怎麼來晚了,你總不能如實稟告:「還不是為了多拿點經驗值和錢捲入一場巷戰,順便還花了一百塊錢召妓嘛。」所以設計這些看上去緊張的情節到底是為什麼呢?就是為了去下一個地圖點再重複一次上述行為嗎?

遊戲截圖;

遊戲截圖;Sean Tierney

我猜會有人說我不懂 3A 遊戲,不懂做任務的樂趣。那是你沒有看過我掃蕩過的地圖,身為輕度強迫症患者,我真的很享受清乾淨的地圖和空空如也的任務欄。但是 PS4 該死的(不)優化和淺薄的故事線讓我自律起來,放下手柄。如果這些還不夠,當萬眾期待的奇洛李維斯終於在遊戲下半場出現,扮演跟他自己無甚區別的角色時,壓死我的最後一根稻草終於趕來了。他的角色活在玩家的腦子裡,不時出來和你說話,你還不能趕走他。這大概是我在這個遊戲裡最動情的時候,太可怕了!只要能把他趕走,去哪,殺誰,任憑吩咐,我從來沒有這樣積極地做任務。

我忽然明白我的角色 V 的蒼涼,如果我不努力,V 一輩子都要和奇洛李維斯一起,聽他喋喋不休誇耀自己的陽具!但我大概還要花更多時間重複前述行為才能趕走奇洛李維斯。我計算了一下自己的耐心等級,決定最簡單的驅魔方法就是關掉遊戲。

遊戲截圖;

遊戲截圖;Sean Tierney

一切都安靜了。

觸摸世界的政經脈搏
你觀察時代的可靠伙伴

已是端會員?請 登入賬號

端傳媒
深度時政報導

華爾街日報
實時財訊

全球端會員
智識社群

每週精選
專題推送

了解更多
Gam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