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2020美國大選

洪仕翰:無論「川粉」或「川黑」,都不是鐵板一塊

就像自由派一樣,保守派顯然並非鐵板一塊。這項大分類底下,很有可能仍存在立場各異的不同人群。

2020年10月1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於亞利桑那州舉行的競選集會後在美國空軍一號上與記者交談。

2020年10月1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於亞利桑那州舉行的競選集會後在美國空軍一號上與記者交談。攝:Carlos Barria/Reuters/達志影像

刊登於 2020-11-06

#川粉#自由主義#2020美國大選#台美關係#特朗普

最近有不少人都在感嘆,感嘆網路上對他人立場非黑即白的過度簡化。誠然,立場先行,古已有之。網路討論出現過度簡化與極化,本身也不是什麼新現象,更不獨見於台灣;然而,台灣的網路與媒體社群卻在最近幾週以來,為了大洋彼岸的美國總統大選而競相表態,甚至吵得不可開交。

於是,你不挺川(即挺特朗普,台灣翻譯為川普),那就是川黑,就是左膠,就是中共同路人,就是如何如何。反過來說,如果你是川粉,那就是保守反動,就是歧視沙豬,諸如此類。這種直線性的思考,與近乎膝反射式的分類,逐漸主導網路上有關美國大選的論述。

拜登或特朗普,這是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何以不只是美國的問題,還成了台灣的問題呢?有些人大感好奇:台灣人在美國大選中又沒有投票權,為何還要為此「起鬨」,甚至將立場相左的支持者視為寇讎?

我認為這與台灣當前的焦慮感有關。無論特朗普本人有何爭議言行,但台美關係在特朗普政府任內出現了許久未見的長足進展,或許也是不爭的事實。在國際上長期備受冷落打壓的台灣,對於台美關係改善,一方面視其為某種「遲來的正義」而雀躍歡喜,更有論者意欲解讀成台、美與盟邦共組抗中陣線的意象;但另一方面,台灣人卻也格外擔心,這樣的關係改善,會不會隨著美國政黨輪替而成過眼雲煙。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