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法國十月:流血,與面目不清的伊斯蘭聖戰主義

馬克龍對「分裂主義」開火,是否對症下藥?

2020年10月20日,法國國民議會議長理查德·費蘭德和議員們聚集在議會前向被殺害的Samuel Paty致敬。

2020年10月20日,法國國民議會議長理查德·費蘭德和議員們聚集在議會前向被殺害的Samuel Paty致敬。攝:Gonzalo Fuentes/Reuters/達志影像

李怡萱

刊登於 2020-11-04

#李怡萱#法國#評論

10月16日,在巴黎郊區的 Conflans-Sainte-Honorine,國中歷史老師 Samuel Paty因在課堂上展示穆罕默德裸體的諷刺漫畫,而被一位18歲的車臣青年砍頭殺害,一石激起千浪。隨後,29日,尼斯聖母大教堂發生恐襲,一位突尼斯裔的非法移民殺害三人,其中一位老人被割喉,還有多人受傷。舊傷未平,4年前在法國國慶日發生恐襲慘案的尼斯,又新添一道傷口。

這一連串恐襲事件發生在穆斯林問題被高度討論的特殊時刻:9月,查理週刊事件5週年之際,14名嫌犯在巴黎重罪法庭受審;10月2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巴黎郊外的 Les Mureaux (萊姆羅)發表講話,誓與伊斯蘭極端主義鬥爭,並宣布,反「分裂主義」(séparatisme)新法將於12月2日呈交部長委員會討論。Paty事件後,法國政府採取了更激烈的懲罰手段,包括關閉位於 Pantin (龐坦)的大清真寺、解散多個伊斯蘭組織、遣返200多位非法移民等。

馬克龍在紀念 Paty 的演講中支持散播宗教諷刺漫畫,引發穆斯林世界的不滿。多國呼籲抵制法國商品,發動反法遊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Erdogan)甚至多次辱罵馬克龍,宣稱他精神有問題。隨着疫情的加重和第二次全國禁足的到來,內憂外患的法國迎來了一個風雨飄搖的冬季。

對於法國聖戰主義的肇因,學界長期爭執不休:一方主張「伊斯蘭的極端化」,將矛頭對準薩拉菲主義,強調穆斯林世界對法國的外來影響,認為聖戰者是伊斯蘭主義在法國製造的一個個飛地的產物;另一方則主張「極端派的伊斯蘭化」,將聖戰主義視為一種虛無主義,一種內在於法國當代社會的產物,並着重於分析法國自身的社會-經濟因素。向前一派觀點傾斜的馬克龍力推的反分裂主義法,能否對症下藥?抑或只是加劇法國社會的割裂?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