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摘自《南方的社會,學(上)》。這套書反對一個虛假的南方概念,希望闡釋,「南方」不是一種地理方位,不是一種開發程度,而是一種擁抱內外異己的概念。這套書分為上下兩冊,上冊主題為「她者亦是共同體」,從「台味的原、漢、新」到「愛情與人生」,下冊則提倡「行動作為倫理」。端傳媒獲出版社授權轉載此文,因篇幅所限,內文有所刪減。原文標題為:南客北客大不同:台灣客家文化的多元性。
社會上對於「客家」作為一種人群分類,常有一定的刻板印象,把客家當作是一個具有內部同質性的族群團體來看待。台灣客家內部的不同並非僅有原鄉的差異,一般所謂南客與北客,甚至是南四縣和北四縣的差異,除了原郷的不同,更多可能是來自長時期受到居住地之自然地理環境、與周邊族群互動,甚至在地的歷史和地方政治環境所影響。
以自然環境與客家文化特質的關係為例,客家族群在北部大多居住在丘陵、台地,南部有許多是住在平原,經營的經濟作物不同,由此衍生的客家文化底韻也有差異。如北部客家居山腰丘陵及其衍生而來的原鄉論或先來後到說,以及最近發展的客家「丘陵世界觀」,就總是會被認為「這是北客的觀點」。
南客、北客並不是一個清晰的概念,就像我們一般對話中所謂的「我是南部人」或「我是北部人」一樣,並不是清晰地指涉某一個地理範圍的人群,而是一個理念型(ideal type),作為分析現象的思考分類。本文所謂的南客,通常指的是六堆地區的客家人,特別是美濃;而北客則是指桃、竹、苗的客家人,沒有特別的代表,但這並不是說六堆之內無差異或桃竹苗之間沒有差別。
祭祖敬神拜義民,南北大不同
「義民信仰」可能是一般人對客家宗教文化最鮮明深刻的印象,一樣是客家,一樣是「褒忠」,「義民」的稱呼南北不同,客家民間一向有「北義民、南忠勇」的稱呼。
義民對台灣客家族群的重要性,南北客有所不同,北部義民信仰逐漸創造出作為台灣客家族群信仰的象徵。南部義民信仰對於客家人在清代移民台灣、合法居住在台灣,提供了官方認可的正當性。以朱一貴事件為例,在反亂過程中,客家庄民一方面組織六大營隊的民團,協助官方打擊反亂,爭取地方官員的認同;另一方面則爭取正統名分,高舉大清皇帝聖旨牌,象徵客民是效忠的義民,有別於倡亂的「不義」閩、潮人(陳秋坤,二○○九)。這可能是相對於其他族群,客家比較在意所擁有的義民身分的原因。
談到南北客家信仰文化的差異,伯公廟的造型仍然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項。「里社真官」的伯公是造型特殊的「墓塚式伯公」(也有人稱「化胎式伯公」),外型看起來就像一般漢人的墳墓。這類型的伯公廟建築,在傳統放置墓碑處放置刻有福德正神名字的碑石,後方是圓形隆起的「化胎」,碑前有方形的「社神位」,蘊涵著客家人講究的「天圓地方」精神,不僅教導做人處事的道理,就連客家人晴耕雨讀的俗諺也巧妙地與建築結構結合。墓塚式伯公廟造型似乎只在台灣高屏六堆地區的客庄出現(黃佳琳,二○○九)。
北台灣新竹六家地區的伯公建築形式與六堆並不相同,特別是沒有墓塚外型的露天「伯公壇」,也沒有發現「伯公亭」樣式的伯公廟。在田野觀察中,我們發現多是立石祭祀的伯公,這應該是新竹六家地區伯公祭祀的原型,即便是具有相似廟宇外形的伯公廟,主要也是以文字書寫的香位(或香座)作為伯公的象徵,古典的伯公廟或伯公祠,甚至很少發現用木頭或石頭雕刻的神像(陳邦畛、張維安,二○一八)。
至於家戶內的供奉,南部的客家庄仍實踐著「祖在堂,神在廟」的精神。也就是說,祖堂的神龕上只有祀奉祖先牌位,並無像關公、觀音或媽祖的神位。面對神龕,北客自左至右奉祀祖先牌位、神佛或其他神靈的做法,可能是受周邊族群的影響。我們曾經在中國梅州的祖堂發現堂內同時有祖先與神位的現象,不過神位和祖先的牌位並非放在同一個水平,而是有稍微架高,另立梯子登高上香。在空間的安排上仍維持「祖在堂」的格局,概念上,神是在另一個空間。
難有客家共識的「客家日」與「客家花」
二○一○年九月十日,當時的行政院客委會公布以「天穿日」(農曆正月二十日)為「全國客家日」。許多人認為「天穿日」是台灣北部的節日,甚至也並非北部客家所獨有。以天穿日為客家日的做法,一直到二○一八年都無法獲得南部客家人打從心底的認同。
二○一七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客家基本法》修正案時,附帶決議辦理全國客家日公聽會,似乎就是回應南部客家人的觀點:「全國客家日」應具有普遍性、紀念性及展望性,希望藉由辦理公聽會的討論過程,形塑新的客家意識,俾作為後續研擬「全國客家日」修訂與否之參考依據。
與此相同的是桐花祭。當桐花祭成為「客家桐花祭」,油桐花與客家便已開始被畫上等號。在台灣北部客家地區,每年四月到五月間油桐花綻放,落花繽紛,被稱為五月雪。生長在北部客家地區的油桐花樹,曾經和他們的經濟生活有密切的關係,後來經過客委會大力推廣成客家地區旅遊經濟,帶動地方的觀光產業,同時亦變成一種客家族群的符號,不少客家族群創意產品經常以油桐花作為客家文化的代表。甚至被說成「客家花」。
就像天穿日作為「客家日」一樣,南部的客家族群不認為油桐花是客家文化的象徵,南部客家有自己的「客家花」:夜合花。
在〈夜合花:客家原香〉一文中,彭瑞金提到夜合的花卉意象:「夜合樹」樸實無華的外貌,以及「夜合花」幽微的清香特質,不僅貼切視勞動為人生神聖使命的客家婦女樸素外貌,也合乎客家族群含蓄內斂的民風特性。夜合花所代表的客家文化意涵,對北部客家社群而言是陌生的,夜合花和油桐花在南北客家的詮釋中各有不同的內涵,誕生了「北桐花、南夜合」的南北客家文化意象。
除了「客家花」南北不同外,南部還有一項與花有關的祭祀文化:「六堆客家盤花」,也是北部客家人所不熟悉的文化。羅紫菱在其碩士論文中分析了香花在南部客家儀式文化中的重要性,她指出,六堆的客家祖先,在祭拜神明或祖先時,都奉香茶和香花,來表示對祖先或神明的尊敬和虔誠,後來發展出以盤花為祭祀供品。
近年為推廣客庄文化節慶,原本在客庄默默進行的盤花習俗,幾度成為焦點,有時甚至做了主角,成為薪傳客庄的特色之一。在南部六堆地區的客家庄,庄頭庄尾都有伯公壇。神壇上除了放置神茶杯,旁邊一定還會擺放著盤花。盤花在南部客家儀式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台灣北客所不熟悉的「客家文化」。
受自然環境與周邊族群影響的「客家」產業與「客家」服飾
南北客家所居住的地理環境不同,相對地,產業經濟特色也有差異,在北部的客家論述中,不斷把客家人居住在丘陵地當作一項「客家特色」,同時也把屬於丘陵地的產業經濟,例如茶園、香茅園和樟腦樹等景觀和產業,與客家人聯想在一起,甚至提出客家丘陵經濟的圖像。
到了南部客家,在以美濃為代表的客家產業中,經常可看到媒體這樣的報導:「菸業帶來可觀財富,培育出近四百位美濃博士。」由於美濃地區的客家人參與這個產業極為普遍,也因而發展出特定的在地人時間觀,洪馨蘭對於美濃宴席研究就是一個重要案例。
菸業、香茅和焗腦都是屬於公部門所規定的專賣產業,目前都已經榮景不再,不過在客家產業經濟的記憶與研究中,仍然為人們津津樂道。這種因為國家政策、生態資源、氣候環境的影響而帶來的南北產業差異還有很多,例如水蓮菜、桔醬、客家小炒和檳榔扇等。
除了經濟產業的的差異性,日常生活的服飾與鞋款等細節,南客北客也是有同有異。在〈臺灣客家女鞋研究〉中,鄭惠美曾經指出,台灣客家婦女鞋款大致相似,但有細部的差異。
台灣南、北客家婦女大襟衫的形式在外型輪廓上雖然類同,但其中存在許多細部的差異。鄭惠美指出,相對於北部客家婦女的大襟衫,六堆客家地區的藍衫屬於「中長大襟衫」,確實是保有較傳統的客家祖源服裝形式,傳承為客家標誌的「藍衫」。北部客家婦女普遍穿著的短大襟衫,在襟頭裝飾、袖口寬度等製作細節上,則受到閩南(福老)婦女服飾與流行風潮的影響。
是地方認同還是政治認同?
如果要舉出一、兩個「有特色的」台灣客庄,首先想到的應是美濃或更大範圍的六堆。台灣北部的客家人廣泛居住在桃、竹、苗三縣,從日常生活中社會互動的角度分析,竹苗、桃竹或桃竹苗之間,並沒有發生日常生活的細微聯繫,這個族群空間的概念僅止於相鄰的三個行政區,並未發展出桃竹苗的聯盟,或者是桃竹苗客家共同體的感覺。簡單來說,沒有泛北台灣客家的認同。
以新埔義民廟為中心的信仰有建立起全台灣義民廟分香網絡,但桃園、新竹兩縣的十五大庄信仰圈只是維持以義民廟為中心的祭祀圈,並沒有成為桃竹苗客家人的在地認同核心。
六堆作為一個論述單位是無庸置疑的,儘管很多人並不熟悉六堆的相對位置,不過大部分人都能夠說出六堆形成的故事。朱一貴事件發生後,南部客家墾民,在下淡水溪(今高屏溪)流域以東,聯合客家十三大庄與六十四小庄組成自衛組織。美濃雖然後來改隸高雄,但不影響屏東六堆的共同體想像。
這個共同體裡面充滿著客家社會運動的故事:美濃反水庫運動,以及由此延伸出來的黃蝶祭;愛鄉協會,例如美濃愛鄉協進會;地方報和雜誌,例如《六堆風雲》雜誌、《月光山》雜誌、美濃客家雜誌;具有地方特色名稱的樂團,如交工樂團;自己的博物館,例如美濃客家文物館;地方著名的文學紀念館,例如鍾理和文學紀念館。
至於所謂「北藍南綠」的政治版圖,與客家人在台灣的區域特質相近。北部地區和東部的客家人一般較為偏藍,南部的客家人因為人口較少,和福老人的同化程度較高,所以投票傾向也和淺綠的福老裔相近」。南北客家沒有因客家而相近,而是與其所處區域的政治版圖相近。
如果將桃竹苗視為北部客家地區,高屏六堆視為南部客家地區,雖然在這三次的選舉之中,藍綠板塊有向綠的方向轉移的趨勢,不過整體看來,北部客家仍是藍或泛藍占有優勢,南部客家卻是綠或泛綠比較有優勢。
***
本文以台灣南北客家文化為例,說明客家文化內部的差異性,從語言的使用、產業的特色,以及政黨偏好,可以看出客家族群內部的豐富性。論及南北客家文化的差異時,有些人會認為「不要再(區)分了」,言下之意是客家文化的論述應該去異求同,以強化客家族群的凝聚和認同。
然而,客家文化內部的去異求同,勢必也會產生主流者越主流、弱勢者越弱勢的結局。以客家話為例,就可能會發展成以四縣和海陸為主,甚至到最後獨尊四縣的地步。討論南北客家文化的差異性,並不是要分成兩個不同的團體,分裂對決,而是在論述客家文化內部的多樣面貌,增益客家文化的豐富性。
(張維安,國立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張翰璧,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今年秋天,樓下下營業了,一個小時五塊錢那種。
请问怎么才能把前面这位读者赶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