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主編推文】給學生:關注、紀錄和閱讀,就是你我此刻能做的最小的事

我們上線了期待已久的學生方案,想為每一個關注世界,關注真實的你帶來更優惠的訂閱選擇。

端傳媒

刊登於 2020-10-01

#學生方案#端會員

【編者按】端五週年,我們上線了期待已久的學生方案,想為每一個關注世界,關注真實的你帶來更優惠的訂閱選擇。我們邀請了端各組的主編,免費開放一篇推薦文章,和正在讀書的你來場對話。請和我們一起閱讀,陪你一起度過,青春而真實,熱血又溫柔的學生時代。

端傳媒科技組主編 劉鵬

「這是端第一篇正式意義上關於技術命題的報導,它不成熟更不完美,有些慌張,更多遺憾,但卻又裝扮的雄心勃勃——像極了我在大學裡走過的那些經歷。」

我在大學接受本科教育的年月,恰好趕上了那個被稱為 Web 2.0的時代。博客(Blog)、RSS訂閱、Wiki、社交網絡(SNS)、即時通訊(IM),甚至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App模式,幾乎都興起於那個時候。在我的校園所在的那個中國西北古城當中,歷史堆積起來的閉塞和保守,反而給這樣的技術變革和使用體驗帶來了更強烈的快感。我和朋友躲在宿舍裡,在網上看“天安門事件”的紀錄片,也看當年“魔岩三傑”在香港紅磡的演唱現場;我們寫Blog,像是在做自己的媒體創業;我們嘗試著在學校裡架設自己的伺服器,把曾經貼滿公告欄的信息都搬到線上⋯⋯

如今回看,PC時代從那時終結,被稱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日子自此開始;那大概也是這個國家在輿論管控上最為寬鬆的一段時間,所謂“平面媒體的黃金時代”還在被人人歌唱。一切的體驗都讓我覺得充滿希望,我的技術樂觀和專業信仰也藉由那段大學生活而奠定,直到今日,哪怕是今日。

處在今天的時代,我才會想起或許大學時代給我留下的烙印並非時代的偶然和未來注定的不可複製——竭盡全力地去認清一個時代,接納它,並獨立探究它究竟從何而來——大學生涯便是最好的體驗階段。

今天,會員組的同事請我推薦一篇端的科技報導,我選擇了《逃離微信》。這是端第一篇正式意義上關於技術命題的報導,它不成熟更不完美,有些慌張,更多遺憾,但卻又裝扮的雄心勃勃——像極了我在大學裡走過的那些經歷。

推薦:《逃離微信》

端傳媒國際組主編 甯卉

「當冷戰思維和心態佔據上風,蓋在科學家們身上這個單薄的「無國界」保護罩,很快被掀開了。」

《實驗室裏的政治陰影,被FBI瞄準的中國「千人計劃」》是端傳媒發自美國的一篇深度報導,文章以一位華人神經科學系科學家李曉江的案例入手,詳細還原了該案背後,美國聯邦政府發起的,對於中國資金和華裔學者的清算。

據端傳媒的統計,在美國因「千人計劃」而遭美國政府調查的科研人員有一百餘人。這項龐大的調查初衷是為防止中國勢力滲透,警惕技術與專利盜竊,防範國家安全風險。遭到調查的大多數是華裔或華人學者,而他們中許多人最終沒有成為「政治犯」,而是因經濟或税務問題被定罪。還有一部分人與工作機構私下達成協議便銷聲匿跡,或對外界緘口不提,內情成為謎團。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科研無國界」是當我們在強調多元化對人類進步帶來的好處時,常常掛在口上的一句話。實驗室似乎可以是一個與國際政治紛爭部分「絕緣」的地方,即便它從來與資源的分配和利益的交換緊緊相扣。當冷戰思維和心態佔據上風,蓋在科學家們身上這個單薄的「無國界」保護罩,很快被掀開了。分享這篇文章給你,當你再次路過或走進學校實驗室的時,或者能夠多一份思考的路徑。

推薦:《實驗室裏的政治陰影,被FBI瞄準的中國「千人計劃」》

端傳媒台灣組主編 何欣潔

「這麼「廢」的題目有什麼可看的?拿著寶特瓶互毆有什麼好玩?在廢與深度之間,我們給你一篇富有層次感的好文。」

「他們表面上看起來很廢,但仔細想想,其實很有深度,不過當你再看看,又發現,欸,沒有,其實還是很廢。廢跟深度之間,有一個層次感。」

2020年夏天,台灣,我們一起意外見證了人類逐漸發明一項運動競技的過程,全球首創的「羅馬競技生死鬥」大賽,在七月舉辦了第一次全國大賽,並誕生了全台第一位「羅馬冠軍」。

這麼「廢」的題目有什麼可看的?拿著寶特瓶互毆有什麼好玩?在廢與深度之間,我們給你一篇富有層次感的好文。史上最認真、絕不笑場的羅馬競技生死鬥記錄報導,就在端傳媒。

推薦:《羅馬競技生死鬥:台灣90後的寶特瓶「共和」之夏》

端傳媒評論組編輯 符雨欣

「若這些理論、經驗和故事,能陪伴你們一時,讓大家都能用平等的眼光去欣賞富有差異的這個世界,用自由的腳步去追逐自己的一些發想和實驗,便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

我是在沖涼的時候腦子一閃想到這篇的。想到它之前我有點發愁,因為「選代表」是一件特別要求技能的、以簡化繁的事,尤其編輯覺得什麼都值得看的時候⋯⋯後來它進了我的腦子——要說跨地域、跨文化脈絡(context)、跨性別和物種(sor...),還能讓大學生讀者們感興趣⋯⋯學以致用、行動與理論的結合,可能可以算是一例。

寫這篇大衛格雷伯的悼念文章的Lala,和你們一樣,也還在讀書,讀得更久了一點,而她在社會行動和社會參與上的實踐,同樣長久。我自己也曾是一位社科專業的學生,在我剛剛接觸到理論家形形色色的思想時,我常常感嘆人的想像力可以這麼豐富、看世界的眼光可以這樣尖銳,但我也時常有一種困惑,就是從讀書的文本/世界中出來之後,重返現實的孤獨——有些理論家也不在了,他們所描繪的那個世界和我差得很遠,除了時間上的距離,還有思想適用性上的距離。

Lala的這篇悼文也展現了這些衝撞,也因為大衛格雷伯這位在無政府主義上想法很多的人類學家同時是位行動者,而使得這些衝撞更為真實和深刻——當你實踐得越多,越會發現「經驗」並不是可以放諸四海的東西——在理論與行動之間,在行動與行動之間,依然有無數座山要翻越,而最獨特和寶貴的原則,並不產生於理論家,而產生於自己。

因此選出這篇文章與你們分享,不僅僅是想分享格雷伯的那些精彩的想法、展現人類學家和無政府主義思想的魅力,讓大家做好跳出結構宰制的準備,更是想分享作為學生或行動者,或單純的理論愛好者,可能都會經歷的那種永恆的孤獨與困惑——希望在世界各地的你們了解,自己不是一個人。而我們都明白,讀書並不是人生的唯一可能,若這些理論、經驗和故事,能陪伴你們一時,讓大家都能用平等的眼光去欣賞富有差異的這個世界,用自由的腳步去追逐自己的一些發想和實驗,便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

喔,如果你快要畢業了、要找工作了,大衛格雷伯送你的禮物會是,不要對即將變成社畜的人生失望。讀讀他的《狗屁工作》,你會找到許多會心一笑的東西的。

推薦:《悼 David Graeber:知識的行動,及行動的知識——和你抗爭,我很愉快》

端傳媒香港組主編 陳倩兒

「千瘡百孔的社會,不可能短期復原。但持續的注視、投入和拆解,是新聞和紀錄的真義。」

在2020年9月的尾巴重讀這篇,很難受。今年的時間過得恍惚,一時間竟以為這報導是去年刊登的。這大半年,太漫長。

在這篇深度報導中,記者李可晴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採訪,接觸到前線社工、精神科醫生、患上心理創傷的年輕人。即使從事助人行業的人們,本身也在經歷一場傷痛。香港正處於一場史無前例的情緒危機之中,受訪的人們坦承道出這危機的根源——人們親眼看著自己從小到大習得的觀念轟然倒塌。但我們的拷問不止於此,還希望去理解,有哪些機構、哪些助人者可以接住受傷的人們?原本較為發達、網絡綿密的香港社會服務,哪些地方失靈了?哪些地方需要改善?

千瘡百孔的社會,不可能短期復原。但持續的注視、投入和拆解,是新聞和紀錄的真義。願和你分享這篇報導,一起思索和探尋。

推薦:《香港重傷:誰能接住經歷「戰爭」的人們?》

端傳媒文化組主編 曹疏影

「親愛的朋友,時代動盪而艱難,但讓我們在隔絕中尋求那些相通的路徑,這並不容易,卻是值得的。」

一齣牽動不同娛樂版圖、語言板塊的電影如何解讀?《花木蘭》就是近期的一個好例子。在這部電影裡,「華人觀眾能看到美國中心的傲慢,非華人觀眾能看到重製電影的貧瘠,保守派觀眾能看到蒼白的政治正確,自由派觀眾能看到迂腐的忠孝仁義,對中國親善的觀眾能看到東方主義,對中國政府有異議的觀眾,則看到主演和製作方對獨裁者的妥協共謀。」如是,這部電影也不再是它本身,而成了時代此刻狀態的折射原點,一齣文化現象。

解讀跨越光譜的文化現象,共同面對時代的心理危機,看見盲點背後的影像,尋找可能的彼此,這正是端傳媒的文化板塊一直致力的。親愛的朋友,時代動盪而艱難,但讓我們在隔絕中尋求那些相通的路徑,這並不容易,卻是值得的。

推薦:《加速脫鉤時代的《花木蘭》:如何做到一次過得罪全世界》

端傳媒中國組主編 吳婧

「我相信你們會在這篇報導中辨識出你們熟悉的中國青年的面孔——低調、沈默地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或許你身邊有類似的人,或許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我想要介紹你們認識兩個普通的中國青年,一個是陳玫,另一個是蔡偉。倆人都是90後,成長於你可能從未耳聞的縣城。畢竟,中國有上千個縣城和數以億計的90後,他們倆人的經歷,無論從哪個層面看,都算不上特殊。

這個夏天,陳玫和蔡偉被警方逮捕,罪名是涉嫌「尋釁滋事」。他們做了什麼呢?倆人在Github上搭建了一個叫「端點星」網頁,在此備份微信、微博等中國大陸平台上被刪除的文章。從2018年4月起,端點星收錄了「佳士工人維權運動」、「中國#MeToo運動」、2019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等引起公眾關注和熱議後被迅速審查、刪除的文章。

「什麼時候,保存被審查刪除的文章,都成為一種罪了?」陳玫和蔡偉的朋友們感到錯愕。而這正是我們在面對的現實,一個掩埋在消費和娛樂喧囂下的真實故事。我相信你們會在這篇報導中辨識出你們熟悉的中國青年的面孔——低調、沈默地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或許你身邊有類似的人,或許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人。而關注、紀錄和閱讀,就是你我此刻能做的最小的事。

推薦:《他們為被刪的文章存檔,卻可能因此面臨刑罰》

端學生方案

開學季限定!端傳媒推出「學生方案」,一人、三人、七人方案任選,只要符合在學資格,即可以學生價訂閱端會員,一人即享特別優惠,多人最高五折折扣。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前往訂閱 ➤ 端學生方案

【常見問題】

Q1:學生方案的購買資格?

A1:您必須年滿18歲,並且於大專院校(含)以上註冊就讀。

Q2:如何證明學生身份?

A2:學生證、在學證明、該學期繳費單…等資料均可作為驗證使用,擇一提供即可。

Q3:如何確認審核成功/失敗?

A3:確認提交帳號開通信息與驗證表單後,系統將會以Email通知會籍開通或資料補件。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