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喬瑟芬:台灣,要拒絕在一場不對稱的資訊戰裏成為武器

梳理這種大家都不想面對、不想承認的情緒,是很不討喜,但卻也是此刻很必要的過程。

2020年1月17日,一名觀眾在台北當代藝術展內參觀。

2020年1月17日,一名觀眾在台北當代藝術展內參觀。攝:陳焯煇/端傳媒

刊登於 2020-09-30

#資訊戰#評論#喬瑟芬

談到資訊戰,多數人會自動與「假新聞」畫上等號。用虛假訊息混淆人心可能從人類有戰爭開始已經存在,假新聞也非全新的現象。然而社群工具的出現,卻讓資訊戰脫離過去所有我們了解的戰爭形式,成為可以精準到針對個人量身定做、打擊的奈米級武器,也徹底改變了這場戰爭的本質。

在大數據出現之前,操作者並不真的知道投放出去的訊息是否真的有效,或者能多有效,直到搜尋引擎和社群工具為了解人類的嚮往與慾望、如何形成價值取向和選擇意向這個暗房,點起了一盞高瓦數日光燈。

在這場戰爭中,敵人並不(只)是特定國家的政府,而是握有海量數據的科技巨頭,和任何能花得起錢去購買它們服務的人。理解這場戰爭如何直接在你腦海中開打,才能完整認識這場戰爭的性質、找到解方。

假客戶,真商品

廣告主面對的也不再是「三十歲經濟獨立的都會女性」這種面貌模糊的假想消費者,而是這樣的帳號:「OOO,三十五歲、台北人、外商業務、交往中但保有交友空間、希望與伴侶各自財務獨立,寧可養寵物而不是小孩,未與父母同住,每週上健身房兩次。」

社群平台的服務幾乎都是免費的,使用者並不是他們的真正客戶,廣告主、劍橋分析、政治公關公司、政治人物競選總部才是,而我們,其實是被販賣的產品。社群界面裏每一個按鍵、每一個功能,不只串連著你的人際關係,成為你與工作夥伴、親友最重要的連絡方式,同時也扮演著改變慣性甚至想法的作用,包括將原本你並沒有的念頭灌輸給你。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