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組主編:不要悲傷,我們講述的故事就是連接本身

Don\"t Panic!
端傳媒五週年 科技

在一家專長時政與社會話題的綜合性媒體做科技報導,是一件既有趣又新鮮的事情;而在她誕生的五週年之時開始這件事,更是令人興奮。

對待技術,我是一個謹慎而堅定的樂觀派。來到端之後,我既遇到了很多同我一樣的「技術主義」擁躉,也結識了更多的「忠誠的批判者」。這恰是我想為你們呈現的科技報導來源與所在——搖曳在對視的技術觀兩端,在那條張力十足的基線之上,不同振幅裡散落出的小故事和大歷史。

如果放眼更長的歷史,技術發展的節拍和政治歷史本身並不總是能唱和到一起。在一個目前看起來絕不會再「變平」的世界裡,技術文明和其賴以生存的商業倫理依舊是最可依賴的期望之一:恐慌的個體、破碎的社會,卻都早已被這一輪技術改造得今非昔比;而資本,儘管不會再如我們熟悉的一般肆意流動,但依舊逃不出持續扮演著蜜糖與砒霜的套路。

無論你願意承認和接受與否,我們都早已生活在了一個與技術相互印證、相互定義的時代。這個時代的開始比你我想像的都更加久遠,或許始於第一枚比特映射在暗綠色的顯示器之上,或許始於第一聲來自蒸汽機的嘶鳴,甚至,或許始於第一次利刃把圖案刻入龜甲時的頓挫。

於是,技術成為了生活,成為了疫情時代攝像頭對面的醫生和智能電話裡的處方,成為了算法匹配背後的性愛與孤獨;技術重塑了文化,復活了屏幕裡躲在你家後院雜草叢中的寶可夢,復活了浮世繪展台上波濤翻湧的神奈川衝浪裡;技術標識了倫理,標記在色情影片裡真假難辨的明星面孔上,標記在初生嬰兒血管中的雙螺旋堿基對當中;最終,技術還是成為了政治,沉沉地壓迫在四面楚歌的TikTok應用身上,更壓迫在中國、美國、印度,每一堵牆內無處掙扎的人們身上。

技術更是媒體與文字,從斯特拉斯堡的鉛塊第一次撞向羊皮紙開始就是如此。大約每一段歷史的導語,都是最先被技術變革的光芒所點亮。而有幸身處其中,在新一輪的歷史交替時,我們都感到生活在了一篇無比真實的科幻巨著當中。

我們相信技術如此重要,是因為我們相信這依舊是一個技術通向連接的時代,它依舊賦予了我們直視人心和仰望星河的勇氣。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期望並努力把這種勇氣背後的故事都能夠講給你聽。

比如,在這個端的生日月裏,我們會帶給你一家當紅中文視頻平台的故事,「後浪」澎湃的它或許永遠成不了「中國的YouTube」,但它對於不同代際之間的連接卻是中文內容社區從未做到過的;另一則故事是關於「腦機接口」,這個長久存在於科幻文本中的技術,終於在現實世界中邁出了「人心」與機器共同進化的第一步……

面對割裂的時代,我並不悲傷,因為我們講述的故事,就是連接本身。

讀者評論 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太好了!期待!!

  2. 期待更多的科創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