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楊路:面臨經濟危機的中國,是否還需要香港?

北京在香港國安立法上的強勢政治干預,與同一時期在國內改革議題中釋放出來的積極信號,其相互關係並不是矛盾,而是互相設限。

2020年5月27日,江蘇省的蘇通長江公路大橋上駛滿貨車。

2020年5月27日,江蘇省的蘇通長江公路大橋上駛滿貨車。攝:STR/AFP via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20-06-02

#香港政治#中國經濟#楊路#評論

過去的這一個多月發生的許多事情,讓許多中國經濟研究者頗感矛盾:四月和五月北京領導層釋放了頗具分量的改革信號,似乎終於在經濟危機面前痛定思痛,意識到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條;但與此同時,中央政府又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地,以不由爭論的態度和極其強硬的手段推動香港國安立法,在國際社會中加強了政治保守的形象。經濟改革剛有跡象向前,政治改革卻同時向後,這樣的「左右互搏」動作,實在是有些令人費解。

剛剛結束的2020年「兩會」(人大與政協年度會議),雖然官方宣傳仍然行禮如儀,但危機氛圍極其明顯。公共衞生危機仍未完全結束,一季度經濟增長出現了歷史性的負數,國際社會敵意越來越大。

按照中國的政治語言習慣,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開頭可謂悲愴:「去年,我國發展面臨諸多困難挑戰。世界經濟增長低迷,國際經貿摩擦加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結合今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 的提法(按照中國政治慣例,4月與7月的政治局會議分別決定上下半年的經濟方向),可以說北京充分意識到了一場經濟危機正在眼前快速展開。

失業率,失業率

一般讀者或許對GDP數字無感,但失業率是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到的。按照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口徑,當前中國城鎮失業率不到6%,比2019年末高出不到一個百分點。但多種跡象表明,當前的實際失業率遠遠超過6%。中國官方失業統計數字嚴重失真是研究界的共識,如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曾在其2013年的一篇論文中直言官方失業統計「幾乎沒有價值」。在缺少可信官方數據的情況下,有不少學者和市場研究機構對當前失業率進行估算,其結果往往遠高於官方水平。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