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2020停跑的經濟

美聯儲大放水的背後:非常手段與危險的擴權

聯儲局掌握太多權力,代表貨幣政策會愈來愈難以理解、預測,大家聚焦的不只是加息減息,而是聯儲局會開啟哪一個設施干預市場。

2020年3月23日,美國紐約華爾街附近的紐約證券交易所。

2020年3月23日,美國紐約華爾街附近的紐約證券交易所。攝:Angela Weiss/AFP via Getty Images

曾國平

刊登於 2020-04-17

#貨幣政策#美聯儲#量化寬鬆#評論#曾國平

非常時期,自會觸發非常回應。疫情在美國散播,聯邦政府地方政府各部門政策傾巢而出,其中一個霸佔了傳媒相當版位的要角,就是獨立於政府之外的美國聯儲局。

從零息到量寬,聯儲局至少已使出十幾樣招數,而且陸續有來。只是貨幣政策相當技術性,不似防疫抗疫措施、派錢補貼薪金救市方案般容易明白。莫測高深,易生誤解,甚或以訛傳訛。為正視聽,遂成本文,講解貨幣政策運作的基本知識,兼論今次疫情下聯儲局的獨特功能。

從控制一個利率到壓低多個利率

經濟不景,政策利率拾級而下,但當利率跌至近零,則傳統進路不通,聯儲局再買短債也於事無補。

自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九十年代始,貨幣政策顧名不得思義,政策棄用貨幣供應增長量為準則,改以短期利率為指標,所謂「加息」、「減息」,從此成為財經新聞日常用語。

此聯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與平民百姓無直接相關,僅應用於銀行體系。按照規定,銀行需有一定儲備存放於聯儲局,若銀行忽然缺錢,則可到聯邦基金市場跟同業借款,此隔夜利率(overnight rate)即其代價。藉著公開市場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s),聯儲局可在此市場注入或抽走資金,從而控制此隔夜利率。聯儲局買入短期國債,則向銀行體系注入資金,利率下降;聯儲局賣出短債,則向銀行體系抽走資金,利率上升。此利率雖離實體經濟甚遠,但間接可透過控制銀行儲備資金多寡,影響其個人企業貸款鬆緊——此乃傳統貨幣政策。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