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深度性/別2019冠狀病毒疫情

疫情讓男性「回歸家庭」後,她們的舊煩惱和新危險

「永遠不要忘記,只需一場政治、經濟或宗教危機,女性的權利就會遭到質疑。永遠不能視女性權利為理所當然。在你的餘生中,都必須對此保持警惕。」

2020年3月24日,香港一個懷孕的女性在街上戴著口罩。

2020年3月24日,香港一個懷孕的女性在街上戴著口罩。攝:Anthony Wallace/ AFP via 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胡文燕 發自巴黎

刊登於 2020-04-05

#2019冠狀病毒疫情#全球疫情觀察

自從3月17日,法國實行全民隔離,要求學校停課、僱員在家工作後,一個生活在法國巴黎的女權博客主夏爾邦提(Coline Charpentier)發現,她的很多讀者來信,都是媽媽們無助的傾訴:隔離期間,遠程工作和小孩看護無法兼得——即使「他也在家」,或者說,正是因為「他也在家」。

隔離開始兩天後,一條女性讀者來信,說發現全民隔離這樣的「例外」情形,沒有給家裏的分工帶來任何改變:「如今我和丈夫兩人都在家工作,但還是我看孩子、做飯、洗衣服、陪孩子寫作業……」另一讀者跟帖,講述着幾乎同樣困境:「公司想當然,覺得夫婦兩人跟小孩在家,都能正常工作。」

「真夠虛偽的,誰不知道最終受影響的總是女性。」帖子繼續說。

夏爾邦提的讀者裏,還有在隔離期間也必須出門工作的人,比如收銀員或清潔工——如今,她們白天出門工作,晚上回家處理家務,「就算丈夫在家」。不過,比起爭執誰應該在這個時候幹家務,她們更擔心自己是否感染了病毒,會不會將病毒感染給家人。緊急時期,大家首先想到保護自己和家人,在柴米油鹽的隔離日常中,公不公平似乎顯得不那麼重要。

全球已有100萬人確診2019冠狀病毒肺炎,大流行病席捲全球,在這樣一個牽扯着整個社會所有人生活情形的「緊急狀態」裏,哪些是緊急的、急需應對的,又有哪些會被認為暫時沒那麼重要的?這些選擇和界定,會讓誰暫免危機,又會讓誰深陷困境?

法國女權先鋒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的一段論述再次被流傳開來。她說:「永遠不要忘記,只需一場政治、經濟或宗教危機,女性的權利就會遭到質疑。永遠不能視女性權利為理所當然。在你的餘生中,都必須對此保持警惕。」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