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運動陷入白熾化的日子,香港編輯部的景象是這樣的:深夜12點,人人精神如白天,一邊接收前線記者、攝記的報料,一邊盯著屏幕上幾個台的直播,協調消息如何發布,如何跟進,處理記者中了催淚煙、水炮車的刺激性水柱怎麼辦;與此同時,同事們的手機響個不停,本地和海外親友陸續問候:「你安全嗎?」「我好傷心」「香港怎麼了?」「暴徒太over了吧?」「被捕的人好細啊,心痛」「香港的未來在哪裏啊?」
憤怒、不平、悲傷、疑惑,五味雜陳的情緒,爆炸性傳播的訊息,每日翻騰更新的議題...... 過去七八個月,每一個注視著香港的人,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如果前一秒,我們還走在後雨傘時期的迷霧中,下一秒,我們已被拋入時代的人潮巨浪:在香港這片土地上,從來沒有這麼一個時刻,數量如此之多的市民自發連結成一種共同的意志,那麼渴望留守和變革,急迫地想要一起,為一個地方尋找出路。
這股意志如此強烈,又來得如此突然,無論對身處其中的人,抑或在外旁觀的人,都不是幾天幾夜可以徹底消化和理解的。我們一邊緊貼大潮,快速奔跑,記錄浪潮下個體的命運,人們全新的思考、人與人之間新穎的組織形式,而不時也從海面冒頭喘氣,勾勒大潮的型態、拆解牽扯歷史的困局,也嘗試映照他國他地的重要經驗,來思考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