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九月,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以「損害印度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威脅印度國防、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為由,宣布封禁中國公司研發的118款手機App」 。 當時,兩國邊界的局面日益緊張,折射在電子遊戲世界,則是熱門手遊《絕地求生》(Player Unknown‘s Battle Grounds, PUB-G)在印度被下架。這款手遊在印度擁有超過五千萬玩家。禁令頒布之後,市面上馬上出現一款類似遊戲,FAU-G: Fearless and United Guards ——被玩家戲稱為印度吃雞遊戲。這款遊戲由印度本地開發,並請寶萊塢演員 Akshay Kumar 代言。在這些禁令面前,印度的遊戲世界仍然充滿自身特色:《絕地求生》似乎有歸來的可能;新冠疫情中,印度獨立奇幻遊戲《Raji:遠古傳奇》(Raji: An Ancient Epic)揚名全球;印度遊戲設計師 Poornima Seetharaman 被選入「女性遊戲人名人堂」(Women in Games Hall of Fame)。

2009年,著名遊戲設計師 Ernest Adams 把印度遊戲稱為「沈睡的巨人」。十多年後,我們要問的是,這位巨人是否已經準備好醒來了。
印度的遊戲史和西方、日本與中國都非常不同。要知道,電子計算機雖然相對而言較早進入印度這個戰後獨立的國家,要到1990年代才在全印度普及。在那之前,由於印度極度臃腫的官僚系統,IT產業的企業主都受困於政府對於營業執照的嚴苛管制。儘管印度重量級IT公司比如塔塔諮詢服務公司或威普羅公司已經在美歐開設海外分公司,國內的電子遊戲產業還是鴉雀無聲。而任天堂和世嘉這些全球遊戲巨頭則一早放棄了印度市場,據印度記者Rishi Alwani 報導,當時任天堂產品的價格對於印度人而言實在太高,大家認為給孩子的玩具不值得花這麼多錢。任天堂的遊戲機那時在全印的銷量不過兩三百台,也無怪隨後三十年這家公司基本一直無視印度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