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中美貿易戰

和平的持續,友善的終結——中美貿易協議意味着什麼?

中國高層在所謂中美關係的管控方面是失敗的,甚至是災難性的,因其終止了1969年中蘇關係惡化以來中國轉向西方世界的緩和進程,而徹底瓦解了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的國際秩序基礎。

2019年11月28日,香港中環愛丁堡廣場,民眾集會感謝美國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2019年11月28日,香港中環愛丁堡廣場,民眾集會感謝美國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攝:林振東/端傳媒

白信

刊登於 2019-12-18

#中國外交#中美貿易戰#評論

如果後人要記錄歷史的話,2019年的十二月註定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實際上,在過去的一週,在北京,一些大國的外交官們就發現了一些詭異的跡象:中國外交部官員們的傲慢似乎一夜間消失了,代之以少有的不自信和退縮。在這些戲劇性的表情變化背後,中華帝國的內核似乎正在發生着某種坍縮,北京的政治氣氛發生着微妙的變化,而在京的外交官們、知識界、和公民團體也在一週以來密集的聚會中感受到一種久違的勝利。

這一「勝利」,指的是十二月初以來,美國國會先後通過有關香港和新疆的人權法案,繼而北約峰會發表聲明定義中國為「挑戰」、美國年度國防授權法案通過高額預算明確地將中國列為目標,由此意味着中國自1989年以來最大的外交挫敗。

因為香港和新疆的兩部法案,分別代表着中美關係回到了1989年之後對中國人權的年度審議,以及《馬格尼茨基人權法案》在未來更大範圍的擴展,這是國際人權政治之於中國的一個關鍵性作用。

另一方面,瀕臨「腦死亡的」北約因為發現了新的「對手」而復活,令曾經從冷戰高潮的1969年開始轉向(與蘇聯交惡,與美國重新接觸)而倖存下來、享受了半個世紀之久冷戰紅利的中國政權,首次直接面對一個龐大的「冷戰組織」。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