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逃犯條例

專訪香港學者李家翹、蔡俊威:超越「世界的香港」,回到「香港的香港」

離開「世界的香港」的分析框架,他們希望嘗試構建「城市中心」的本位視野,不僅要顛覆看待世界的方式,也要顛覆理解香港跟周邊國家、地區的方式。

2019年10月13日,一名香港人站在獅子山上。

2019年10月13日,一名香港人站在獅子山上。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符雨欣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9-11-08

#逃犯條例#探索學院#香港研究

「香港百多年來已經適應了不同利益的存在,就像是個大河口,咸淡水交界,好多魚搶食,」香港政治地理學者李家翹對端傳媒表示。在他眼中,香港在地圖上是一個小點,上面卻交織著無數縱橫交錯的線,「線就是跟別的地方的連結,香港的地緣政治讓它有許多線匯集在這裏。」

學者蔡俊威同樣研究地緣政治,在他看來,多條線匯集所形成的那一個點,就是一座城市的能量所在;百年以來,香港一直處於一個龐大的國際體系中,能量潛伏。

過去多年,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講師李家翹,和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講師蔡俊威,長期研究香港與世界的關係,嘗試從世界的角度來理解香港。簡單來說,一切從1841年香港開埠開始:鴉片戰爭一場硝煙,衰落中的中國、印度、波斯、土耳其等古老大帝國,與新興起的西方列強所建立的全新世界秩序,新舊碰撞,碰出一個被割讓的香港;西方想要透過香港影響中國,中國也要透過香港走出世界。

「香港是中國的香港,是英國的香港,更重要的是世界的香港,」2014年雨傘運動爆發之前,兩名學者如此認為。他們在用「大國中心」的視角去分析香港,在這個框架之下,香港更像一個堡壘、一條橋樑,一種雖然有一定角色、但依然是被動的狀態。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