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 深度 香港

831晚太子站內發生了什麼?還原警察無差別追打乘客事件

「我心裏想叫他們不要再打了,但我真的講不出來,好害怕講了會立即抓我。」乘客、急救員、被捕者,我們採訪了這些親歷者。


2019年8月31日晚上11時左右,防暴警察在港鐵太子站月台及車廂的乘客以無差別的方式施放胡椒噴劑及以警棍毆打。 圖:端傳媒
2019年8月31日晚上11時左右,防暴警察在港鐵太子站月台及車廂的乘客以無差別的方式施放胡椒噴劑及以警棍毆打。 圖:端傳媒

明亮的港鐵大堂突然傳來「嘟—嘟—嘟」的警報聲,低沉且急速,廣播隨即響起,「緊急廣播,由於發生嚴重事故,乘客必須立即離開」,廣播還未說完,一批速龍小隊和軍裝警員已跑入月台,無任何預警之下,迅速撲倒在月台上的幾個乘客。一架列車正停駛,部分車廂內乘客眾多,幾個警察先在車門外揮動警棍,又到另一列車廂外向車廂內市民噴射胡椒噴霧,大量乘客驚叫。警察其後衝入車廂,用警棍不斷打市民,市民後退,用雨傘遮擋,有數位市民沒有雨傘,縮到角落,警察直接向他們噴射胡椒噴霧,有男生哭著大叫「唔好」,有人抱頭痛哭。

這是8月31日深夜時分,太子站,市民的驚叫和恐懼透過傳媒和網民所拍攝的影片,迅速在社交媒體上瘋傳、發酵。市民Fiona對端傳媒表示,當晚她和朋友剛剛結束飯聚,一同乘地鐵回家,剛好在太子站轉車,下一刻便看到影片中的畫面,速龍小隊在四面八方湧至月台、車廂,「亂咁揮棍,唔知佢地想做乜嘢,佢地打打打打,打咗一陣(胡亂揮棍,不知道他們想做什麼,他們打打打打,打了一陣)」,現場盡是尖叫聲、哭泣聲,「有媽媽抱著女兒哭,有人大叫有無水,有無First Aid用品,有無紙巾,有人止唔到血。」

Fiona發現,這批警員事前沒有說明行動,事後亦無拘捕部份被毆者,「咁先係最痴線(這才是最瘋狂的)。」

2019年8月31日晚上11時左右,防暴警察在港鐵太子站月台及車廂的乘客以無差別的方式施放胡椒噴劑及以警棍毆打。
2019年8月31日晚上11時左右,防暴警察在港鐵太子站月台及車廂的乘客以無差別的方式施放胡椒噴劑及以警棍毆打。網上影片截圖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混亂發生之前,太子站的月台上擠滿乘客,有滿身裝備的示威者、飯聚後正準備回家的一家大小,下班的工人,剛剛外出Happy Hour的年青人。而在月台的兩邊,分別是往調景嶺方向的綠色觀塘綫列車,以及往中環方向的紅色荃灣綫列車。

月台的另一端,市民陳小姐此刻雙手顫抖,她努力鎮定自己,用手機拍攝眼前的情況:幾名警員將一名黑衣人從車廂強行扯出,頭部撞至月台地面,再疑似用警棍敲打對方身體,「我心裡面想叫佢地唔好再打,但我真係講唔到,好驚講咗會即刻拉埋我。(我心裡想叫他們不要再打,但我真的講不出來,好害怕一講就會立刻抓我)」在場警員呼喝,「你唔係律師就行開」。手機畫面最後定格在站內月台花白的地磚。警方封站,驅趕在場記者及急救員,官方救護員需經協調後才能進站。

這一晚,港鐵太子站內到底發生了什麼?警員為何執法?又是如何執法?《端傳媒》翻查媒體和市民拍攝的片段,找來多名目擊乘客,還原事件,嘗試拼湊他們腦海中不能磨滅的畫面。

控制室的爛玻璃、列車上的爭執

香港反修例運動持續近三個月,8月31日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政改提出「831框架」五週年的日子,警方反對民陣遊行集會,市民則自發以各種名目前往港島多區聚集,人潮一度佔領多條主要路段,隨後示威者在多區縱火、投燃燒彈等,多處警民對峙,至晚上轉戰九龍。示威者先在尖沙咀聚集,佔據彌敦道行車線,警方發射催淚彈後,再退至旺角堵路。

約10時許,有一批示威者在旺角站內拆毀閉路電視,打爛控制室的玻璃。自稱是和理非的「阿饌」(化名)當時在旁觀察,他向端傳媒憶述,因為當時不知從哪裡流出消息,有軍裝警員抓人到旺角站內控制室,有示威者「為了救手足」就採取行動。惟及後防暴警員到場增援,「唔夠手足抵抗,救人行動失敗」。

港鐵就旺角站情況報警,約22時35分,防暴警員來到旺角站,部分示威者轉乘觀塘綫往調景嶺方向列車離去,阿饌亦上了這班列車。綜合傳媒及網片,在這一列行駛的列車上,先有數名中年男子與示威者爭執,一度提及「打記者」,但更具體的爭執內容無法聽清。這班列車約在10點40分抵達太子站,雙方隔著打開的車門互擲雜物,及後一名藍衣中年漢突然取出一把鎚仔,向示威者揮舞,兩批人士糾纏互打,場面以示威者噴滅火筒作結,衝突持續約10分鐘。

這期間,往中環方向的荃灣綫列車也開進月台,這兩架列車一直未有駛離。港鐵廣播這時候響起,指列車不載客,要求乘客離開車廂,再以「嚴重事故」為名,要求乘客離開太子站。

阿饌看不清楚車廂中的市民衝突細節,只記得因為擔心警察到場,有人選擇離開,有人則在月台位置更衣,「我也猶豫換唔換」,未幾,一批又一批速龍小隊已衝到月台,「一來到就打,打到(人)後就走。」

這時大約是晚上10點55分。

急救員:7月來最嚴重傷勢,10分鐘未能止血

一批在前線擔任義務急救員的市民此刻就在月台不遠處,當中包括W先生。他沒有看清遠處的車廂內發生什麼,只聽到警察以「曱甴」(蟑螂)和粗口呼喝在場人士,也有市民不斷大叫「要First Aid!」

他們隨即繞路跑去情況最嚴峻的車卡,被嚇了一跳,大家發現現場一片狼藉,而被胡椒噴霧射中的市民需要沖洗,另有至少三名乘客後腦受傷流血。

「我們用哂(用光)2L生理鹽水、十幾包敷料,再借紙巾、M巾(止血),(有市民)流到成件衫和地下都係血,有一個人用了十分鐘都未止到血。」W先生說。為免胡椒噴霧感染傷口,他與另一急救員先用生理鹽水沖洗再施壓止血,三人的後腦傷口目測有3至4厘米,呈線性,與過往警棍般鈍器造成的形狀不同。W先生表示,未能清晰目擊傷勢如何造成,只能循兩個方向猜測原因:一是警棍,如網絡瘋傳的說法已被加裝尖銳物品,二是市民以雨傘遮擋警察攻擊,不排除傷口由外露的雨傘骨造成。

其中一名頭部受傷的乘客在接受其他傳媒訪問時表示,自己走避不及,被警察打了兩棍,該乘客表示,「(警察)沒有捉人,純粹發洩⋯⋯他們打完人就走了。」

2019年8月31日晚上11時左右,防暴警察在港鐵太子站月台及車廂的乘客以無差別的方式施放胡椒噴劑及以警棍毆打。

2019年8月31日晚上11時左右,防暴警察在港鐵太子站月台及車廂的乘客以無差別的方式施放胡椒噴劑及以警棍毆打。網上影片截圖

今年7月開始,W先生就在前線當急救員,他對《端傳媒》表示,這次是他處理過最嚴重的傷勢。他指出傷者沒穿黑衣,亦無裝備,「有部分傷者無背囊,有嗰個估計也放不到頭盔(有書包的估計也放不入頭盔)」,估計他們並非示威者,而警方在行動中,並無指明拘捕目標,亦無過往一般清場時會首先說一段「開場白」,列明在場人士干犯的罪行。

「有啲奇怪,其實唔知佢哋係咪速龍,又無講過,又無表明身份。就算係,都唔知點投訴。(有點奇怪,其實不知道他們是不是速龍,又沒有講過,又沒有表明身份。就算是,都不知道怎麼投訴。)」

拍片市民、下班廚師:在場者如甕中之鱉

「有一刻我將個背囊比我老公,然後我想再上前,睇下可唔可以問到佢叫咩名(看看能否問到他叫什麼名字)。」在月台的另一端,陳小姐的眼前,數名警員正將一名黑衣人從車廂拉出來,她擔心所在位置疑似沒有記者,嘗試用手機拍攝紀錄。

影片中,被制服的男生沒有喊出自己的名字,陳小姐說,自己「好驚個男仔被他們打死,驚唔知啲人搵唔搵得返佢(好害怕那個男孩被他們打死,害怕不知道能否再找到他。」。

月台上這個位置,當時除了警察就是乘客,記者甚少,陳小姐說,她感到很害怕,雖然自己沒有做任何違法的事,但也擔心被捕,她一度覺得自己不應該這樣走掉,但最終在指示下坐回列車離開。

「我見到月台無記者,我真係好驚警察嚟到會點樣對啲示威者,但睇住架車開走,喺車窗望出去,見到啲人流緊血,我覺得好恐怖。(我見到月台沒有記者,我真的很害怕警察來了會怎樣對示威者,但看著列車走了,從車窗看出去,見到那些人流著血,我覺得好恐怖。)」

2019年8月31日晚上11時左右,防暴警察在港鐵太子站月台及車廂的乘客以無差別的方式施放胡椒噴劑及以警棍毆打。

2019年8月31日晚上11時左右,防暴警察在港鐵太子站月台及車廂的乘客以無差別的方式施放胡椒噴劑及以警棍毆打。網上影片截圖

仍未到11點,港鐵已經宣布要封站。剛下班的廚師吳志輝記得,在警察未衝進月台前,一批乘客按指示步出列車,沿著已經停止運作的扶手電梯離開開太子站,但因為扶手梯上人數過多,亦不滿港鐵安排,他選擇繼續留在月台。

在封站廣播約一至兩分鐘後,警察已迅速到場,目標瞄準「黑衣」和「年輕人」,「用警棍摳,推他們落地,後面的(警員)起腳踢,已是公式化。」他看不到有被捕者反抗,「根本無得反抗」。

身穿灰色衣服的吳志輝此時折返車廂,警員一把推倒他,「當我是障礙物」。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的他感覺心口痛,要求現場的港鐵職員召喚救護車,有人在車廂拉動緊急掣求助,但港鐵一直無回應,只不斷重覆廣播,要求乘客落車。

「假設心臟病發,可以追究邊個?」吳志輝說,在場者當時尤如「甕中之鱉」,港鐵封站,配合警方的過百警力,基本上一網打盡,他認為警方要拘捕根本不費吹灰之力,可以更克制、合法的執法。「可以守著門口,逐個來,要離開的就搜身,不需要打,為什麼要打呢?」他斷言,「呢個係不必要武力」。

吳志輝認為,831太子站的事件和721元朗涉黑白衣人無差別襲擊事件沒有分別, 「暴徒喬裝警察無差別打市民」,「基本行出街都唔知幾時打你。你與白衫軍有什麼分別?無分別,你更誇張,你係攞正牌,無代價,打完人還可以拍拍屁股就走。(基本上走出街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打你,你和白衣人有什麼分別?沒有分別,你更誇張,你有牌照,沒有代價,打完人拍拍屁股就走。)」

「你話我哋仇警,但我只見到警察仇恨市民。(你說我們仇警,但我只見到警察仇恨市民。)」吳志輝說。

由消防接報至送院治理,過程花費至少2.5小時

警察在行動期間封閉太子站,站內記者遭驅趕,亦阻止傳媒入內,義務急救員亦同須離場。香港記者協會及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其後發聲明指,嚴厲譴責警方阻撓記者採訪,令警方在站內之行為缺乏傳媒監察。

在太子月台的兩卡列車,最終載著乘客離開。被警察衝入打人的列車,在警員離開車卡後,載著乘客和部分傷者繼續開往中環方向,在旺角飛站(跳站),直駛至油麻地,便要求乘客離開車廂,而這時候,港鐵油麻地站同樣封站。

Fiona在抵達一刻,卻不敢下車,擔心月台再有警察。車廂內一片狼藉,雜物散落一地,「成地都係血,成把遮都係血」。及後聽到防暴警員到場,她說自己與朋友嚇得拔腿就跑,衝上大堂離去。

「我都無示威,」與友人飯聚路經太子回家的Fiona說。

此時,油麻地站落閘,有趕至站外的義務急救員及聖約翰救傷隊人員被拒絕進入車站救援,一名急救員向閘內展示白旗指「阻礙救援違反國際人道法」,並高呼「我對你好失望。阿Sir,我想救人咋。你比我救啦,救完你打我,你射我。」有現場的義務急救員向傳媒表示,曾經進入站內,了解有4名傷者,但隨即被防暴警員趕走,而當時站內另外有三個急救員,卻被警察要求「面壁」默站。

負責救護服務的消防處回覆《端傳媒》稱,當晚11時05分接報,指太子站內多人受傷,首輛救護車在11時17分抵達太子站,但車站閘門已經關閉,現場救護指揮官與警方及港鐵協調後,約於11時30分進入站內,為傷者初步評估,及後,增援的救護員則從另一個可使用電梯的入口進入站內,治理現場7名傷者,當中傷勢為3人嚴重、2人普通、2人輕傷。

因警方稱,港鐵太子站附近情況並不安全,傷者不宜經該站出口離開,故港鐵於凌晨1時24分安排了特別列車,供救護員護送該7名傷者前往荔枝角站,再由候命救護車於凌晨1時42分將傷者分別送往瑪嘉烈醫院及明愛醫院治理。

這意味著,由消防接報至送院治理,過程花費至少2.5小時。端傳媒曾向醫管局查詢是否有傷者因延遲送院而耽誤治療等情況,醫管局表示沒有相關紀錄。

2019年8月31日,港鐵太子站發生防暴警察無差別的毆打乘客後,大量市民不滿並包圍太子站。

2019年8月31日,港鐵太子站發生防暴警察無差別的毆打乘客後,大量市民不滿並包圍太子站。攝:林振東/端傳媒

警方行動被批評為阻礙救援,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謝振中回應稱,太子站外有大批「暴徒」聚集、掘磚,故港鐵需要封站,而警方評估救護員、傷者及警察離開地鐵站上救護車的風險,可出現受阻、「搶犯」情況,終決定將傷者送到荔枝角站後再送往治療。

近日網絡接連瘋傳站內有人死亡,醫管局澄清在8.31公眾集會事件中,並無死亡個案;在回覆端傳媒查詢時,醫管局表示截至9月2日(周一)早上9點,在831事件中,有 46 人受傷送院,當中19人留院,其中5人情況嚴重、14人穩定。而廣華醫院發言人在回覆《明報》查詢時稱,經核實殮房紀錄,並無任何遺體涉及8月31日公眾集會事件。

「港鐵出賣乘客」 港鐵回覆:沒有補充

在太子站月台上,另有一批乘客登上了往調景嶺方向的觀塘綫列車,當駛至石硤尾站後,港鐵再次要求乘客離開。

吳志輝記得,列車車門開啟的那一刻,乘客一起鼓掌,「好似死過翻生,離開地獄」。惟現場有數十人不願離去,他們希望求港鐵一個答案:「為何要停駛?有沒有接駁車?」他的心口痛持續,同場也有老人家身體不適,再次拉動緊急掣要求救護服務,港鐵職員無法回應,聲稱要請示高層,最終集體失蹤。

「港鐵出賣乘客。」吳志輝批評,在太子站內,港鐵職員未有交代列車暫停原因,由發出緊急廣播至速龍到場不過短短數分鐘,期間有部份扶手電梯亦停止運作,「有老人家你唔協助,有手抱嬰兒你唔協助,有坐輪椅的你唔協助」。

港鐵就事件僅發出一份新聞稿,表示在10時許因示威者大肆破壞旺角站,車站控制室玻璃窗被嚴重損毀,為保障乘客及車站職員安全,港鐵安排列車不停旺角站,職員亦即時報警。與此同時,太子站職員亦留意月台列車上有乘客衝突,於是報警。

《端傳媒》向港鐵查詢具體報警時間,而發生衝突的是觀塘綫列車,為何荃灣綫列車亦需停駛,而過程職員為何未有協助,港鐵職員回覆稱,對事件沒有補充。而事後車務總監劉天成在見記者時稱,會再調查事件,但表示不適合公開車站當晚的閉路電視片段,因錄像涉及大量乘客臉貌,關乎乘客個人私隱不適宜公開。

港鐵新聞稿解釋警察到場執法原因,主要針對旺角打爛玻璃及太子乘客衝突兩宗事故,或有批評指,是示威者惹來警察。全程在現場觀察的阿饌說,「示威者做錯兩次決定」,一是損毀旺角站控制室,二是在太子列車與乘客糾纏衝突的時間太長,「令自己逃走的危險性高咗,同時間緊迫咗。」但他多次強調,「警察增援與亂打人是兩個關係,承擔責任的一定是警察。」

「示威者本身就是市民」、「有嫌疑,但他們不是罪犯」

「有嫌疑,但他們不是罪犯,應該是邊個有衝動,才需要制服。問清楚案情再拉人,但警察落嚟係咁打人(但警察一下來就不斷打人)。平時係咁樣處理案件?我相信不是。」

阿饌特別指出,乘客爭執的位置是在觀塘綫列車,但警員衝入月台後卻首先闖入荃灣綫列車展開行動,到場之後完全沒有調查乘客爭執打架的事情,也沒有向目擊者查詢,他質疑警察拘捕的標準為何。他分析認為,若是控以非法集結,「一班人走緊,叫唔叫非法集結?(一群人正在離開,是不是非法集結?)聽你話離開,你都入來打人。」若是針對與乘客的衝突,他目擊只有十多名示威者與對方爭執,「點解拉到60幾人?」

被質疑是否「無差別」攻擊及如何分辨示威者與市民,警察公共關係科高級警司余鎧均在事件後回應,大批示威者換衣服「喬裝市民」,警方用「專業能力」辨認市民或示威者,但其後承認,警方混亂間難分辨「記者、示威者或暴力人士」。

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謝振中在9月2日的記者會表示,警方是應市民及港鐵要求進入站內,處理暴力事件,因警方接報觀塘綫往調景嶺的月台有打鬥事件,而車內大部份乘客都是較早前在旺角站進行破壞後上車的同一批示威者。

有記者質疑,為何警方卻至往中環方向的列車執法,謝振中解釋,兩個月台在同一個平面,基於市民消息及警員現場觀察,看到該列車車卡當中有雨傘陣,或是示威者隔著車門揮雨傘與警員對抗,當中有人曾對警員作攻擊行為,所以警方認為該月台有必要去處理。

警方被記者多次追問,如何肯定被警員打至頭破血流者,是警方所謂的暴力示威者而不是普通市民後,多次迴避問題後,謝振中承認仍在調查,受傷的7人在事件當中擔當什麼角色,現時回答不到其中關連。

阿饌反問,「警察End Up(最後)打的是什麼人?是手無寸鐵的市民。打完又出返去係咩意思?理解唔到。過手癮打人?」他說,「示威者本身就是市民,喬裝市民的說法不成立」,「事件可以用恐襲來形容」。

警方最終在太子站行動中拘捕63人,介乎13至36歲,涉非法集結、刑事毀壞、管有爆炸品、藏有攻擊性武器。20多歲的阿安涉嫌非法集結被捕,他當日有參與示威,晚上在港島區乘搭地鐵回家,中途在旺角站轉車,過程未有前往過旺角大堂,不知道損毀控制室一事;至列車駛至太子暫停服務,所在位置亦不見與該批中年男子的衝突。

身穿黑衣的阿安,其後按廣播指示離開月台,「扶手電梯上到一半」,但突然遭警員衝前撲倒制服,手指受傷流血,手臂有瘀傷。

「係咪搭地鐵就是犯法?(是不是搭地鐵就是犯法?)」阿安反問。

他形容被捕實屬「荒謬」,按其理解,非法集結的其中重要因素是破壞社會安寧,但當時站內無人聚集,亦已按港鐵廣播要求離開,不明白被指涉及非法集結的原因。阿安後來被送至葵涌警署,同場遇到不少在太子站內的被捕者,「唯一總結係後生,唔理你著咩顏色衫(唯一總結是年輕人,不理會你穿什麼顏色衣服的)。」

目前輿論關注被捕者的傷勢,阿安表示自己所知不多,但《端傳媒》接觸到因8月31日示威在其他地區被捕的市民,他與太子站被捕者亦被送往葵涌警署。他說,當中至少有5人受傷,如背部及腳部有棍傷,「背部有傷的,無法靠椅背坐,痛到瞓唔到(痛到睡不了)」,亦有人扭傷;而最嚴重的是一名少年,其雙手手臂、手肘及兩腳膝蓋受傷,「不能獨立站立」。《端傳媒》向警方查詢,有多少名太子站被捕者需要求醫及送往醫院,至截稿前未有回覆。

9月4日,化名為龍小姐的市民在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毛孟靜陪同下召開記者會,表示目擊警察「亂棍打人」,有白衣男子被打得「嘔白泡」,不醒人事;龍小姐其後以非法集結罪名被捕,在葵涌警署停車場,有警員觸碰她的胸部。而教育大學學生會會長梁耀霆亦召開記者會表示,在太子站目擊警察近距離向市民噴射胡椒噴霧,又「踩着眾人背部走下電梯」。

8月31日晚上太子站事件引起公眾譁然,對香港警方的憤怒、質疑和不信任情緒快速燃燒,觸發連日的示威抗議活動。而在這些活動的清場期間,警方的拘捕手法又再一次引爆市民憤怒。

9月2日9時起,大批巿民在太子站外擺放鮮花,其後聚集在旺角警署門外,並用雜物堵塞彌敦道及太子道西車路,大批防暴警到場拘捕多人。一名身穿便服的白衫男生向馬路對面的警察喊「是不是跌了良心」,十多位警察立即衝過馬路,撲倒男生,致使男生頭部流血,該男生一度嘗試和警察理論「我有什麼錯?」,但最終被帶上警車。

9月3日三罷集會後,再有示威者快閃至太子,其後轉戰黃大仙後,乘巴士離開。在九龍灣巴士站附近,大量防暴警察突然登上一輛巴士截查,稱車上有示威者「喬裝市民」,警車包圍這輛巴士,而大批憤怒的街坊則包圍警車,大叫警察收隊。至約晚上11時,警員在站內拘捕一名黑衣青年,多名警察一起將男生按在地上後,按現場片段,男生隨後疑似昏迷,癱倒在地,但警察仍然不停番弄和拖行男生,多名急救員其後趕至,其他市民亦到場指罵警察,被一批防暴警察施放胡椒噴霧驅散。

在太子站內拍攝現場的陳小姐說,事後晚上一直睡不好,翌日與丈夫看周星馳喜劇《回魂夜》,希望可讓自己分神。不過沒想到,電影首幾分鐘就來了這樣一幕,屋邨的保安手持警棍。她哭著說,「我唔敢睇落去,我無諗過會係咁(我不敢再往下看,我沒有想過會這樣的)。」

(為尊重受訪者意願,Fiona、陳小姐、阿饌、W先生、阿安皆為化名)

觸摸世界的政經脈搏
你觀察時代的可靠伙伴

已是端會員?請 登入賬號

端傳媒
深度時政報導

華爾街日報
實時財訊

全球端會員
智識社群

每週精選
專題推送

了解更多
香港警察 警察 逃犯條例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