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鷹派」戴雅門:我支持特朗普轉變對華政策,但「永遠不要侮辱這個國家」

特朗普政府在對華策略總體方向上向更加警惕、更加公平、更加有反制能力的雙邊關係的轉變,但是這種政策的具體實施有些笨拙、過頭、專橫,甚至可能有些挑釁性。

 2015年10月1日,人群聚集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升旗儀式上,慶祝中國國慶。

2015年10月1日,人群聚集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升旗儀式上,慶祝中國國慶。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李佳佳 發自華盛頓

刊登於 2019-08-22

#戴雅門#李佳佳

從2018年6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向中國出口貨品徵收額外關税、正式打響中美貿易戰開始,這場戰役至今已經超過一年。兩個超級大國的博弈在角力和妥協的交織中艱難推進——談了又停,停了又打,打了再談,幾經反覆。在陷入僵局後一觸即發的硝煙中,兩國最高領導人兩度面對面會談後出現轉機,時隔不久卻又會再次劍拔弩張。

8月,隨着宣布中國未履行購買美國農產品的承諾,特朗普耐心耗盡,將中國直接定性為「匯率操縱國」。中美貿易戰何去何從,再添新的變數。

面對這場政策大轉變,美國國內也有激烈辯論。今年七月初,前美國駐華大使芮效儉(Stapleton Roy)和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史文(Michael Swaine)等人牽頭起草公開信《中國不是敵人》,彙集了中國問題專家中的温和一翼,批評特朗普政府的魯莽政策轉變,並強調,華盛頓的政學商界在對華政策上並不存在一個強硬共識。

著名政治學者、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戴雅門(Larry Diamond),數十年來專注研究民主轉型,曾於包括大中華地區的全球超過70個國家實地研究。在新近出版的著作《妖風:從俄羅斯瘋狂、中國雄心和美國自滿手中解救民主》(Ill Winds: Saving Democracy From Russian Rage, Chinese Ambition, and American Complacency)中,他警示了中國擴張對於自由民主世界及其價值體系帶來的威脅。書籍甫一上市便備受關注,學界與評論界人士最大的爭議是——中國真的這麼可怕嗎?更有書評作者稱,針對其中某些論斷,恐怕是最強硬的對華鷹派都難以意見一致的。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