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深度

伊朗伊斯蘭革命40年(二):革命之子,城市化與「兩面人」

通貨膨脹、高失業率、貧富不均:40年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依舊未能獲得解決。「開明」與「保守」的區分,若不能惠及民生,都不具備真實意義。

1979年1月13日,約四十萬名反對巴列維國王的示威者將在德黑蘭大學的校園進行大規模示威。

1979年1月13日,約四十萬名反對巴列維國王的示威者將在德黑蘭大學的校園進行大規模示威。攝: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劉怡 發自德黑蘭

刊登於 2019-08-15

#伊朗革命40年

點擊此處閱讀本系列第一篇

假使一個伊朗人在1979年革命勝利那一年出生,那麼到2019年,他會迎來自己的40歲生日。在這40年間,他經歷過一次舉國動員的對外戰爭(兩伊戰爭)、兩任最高領袖、七位總統以及至少三次經濟全面崩盤;他在伊斯蘭共和國體制下生活的時間,已經超過了被革命推翻的巴列維國王對這個國家的統治期(不到38年)。至於那些同樣在1979年登上舞台中心的人物,薩達姆·侯賽因(Saddam Hussein,薩達姆·海珊)在2006年被送上了絞刑架,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以及戴卓爾夫人(柴契爾夫人)也在最近十多年先後作古。只有「大撒旦」——美國這個頭號敵人——依然在對伊朗實施制裁。

同樣是由於「大撒旦」的存在,如此富有紀念意義的年頭失去了本該屬於它的慶典。

2019年2月11日,即40年前霍梅尼教長重返德黑蘭的紀念日,只有不到2萬名民眾冒着雨夾雪,前往自由廣場(Azadi Square)參加政府組織的遊行。他們中有許多人是學生、退休老人以及放假的公務員,照例高舉着寫有譴責美國、沙特阿拉伯以及以色列政府口號的標語。往年常見的焚燒美國國旗以及擊打特朗普畫像紙牌的情景很少出現(儘管類似的情況在幾個月後就回來了),這部分是由於人們仍在為另一樁危機感到心神不寧——1月30日,魯哈尼總統在電視講話中罕見地承認:「今天,國家正面臨着過去40年來最大的壓力和經濟制裁。」受美國重啟制裁和油價低迷的雙重影響,伊朗里亞爾在2018年貶值超過70%,全國通貨膨脹率高達35%,25歲以下的年輕人有30%處於失業狀態。根據2019年初發布的民調結果,儘管有多達80%的受訪民眾認為困境應當歸咎於特朗普政府撕毀核協議,但也有60%的人指責現任政府治國無方、腐敗猖獗。為打擊越來越頻繁的黑市外匯交易和囤積黃金活動,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去年8月批准成立特別法庭,絞死了兩名黑市商人。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