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鮑克凡:新老交替暗潮洶湧 北非「民主燈塔」是否仍能閃耀?

首位民選總統溘然長逝之際,在經濟危機與恐怖襲擊背景下,突尼西亞國內以黨爭權鬥為特徵的「被動民主」,是否會因強人的最終到來而就此終結?

2014年12月21日,88歲的貝吉·卡伊德·埃塞卜西(Beji Caid Essebsi)贏得突尼斯首次民主大選。

2014年12月21日,88歲的貝吉·卡伊德·埃塞卜西(Beji Caid Essebsi)贏得突尼斯首次民主大選。攝:Fethi Belaid/AFP/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9-08-01

#鮑克凡#評論

突尼西亞自2011年「茉莉花革命」起延續至今的「民主傳統」,似乎再次經受住了現實的考驗。7月25日,92歲高齡的突尼西亞總統貝吉·卡伊德·埃塞卜西(Beji Caid Essebsi)在重病入院近一個月後最終逝世。議長穆罕默德·納賽爾(Mohamed Ennaceur)隨即宣布自己將依照憲法代行總統職務。因代總統任期不得超過90天,原定於11月份舉行的總統大選將被提前至9月15日進行。

北非諸國政府往往會對國家元首的健康問題諱莫如深,而閉塞的信息時常會催生民眾們的不安,突尼西亞亦不例外。在埃塞卜西重病入院的一個月時間裏,人們不禁擔心32年前改變國家命運的「醫療政變」會再次上演——1987年11月,剛剛出任突尼西亞總理的本·阿里(Ben Ali)手持開國總統哈比卜·布爾吉巴(Habib Bourguiba)的健康報告,宣布後者已不再適於履職,並由此發動政變,開始了長達23年的獨裁統治。

如今,在本·阿里倒台後突尼西亞首位民選總統溘然長逝之際,總理優素福·查希德(Youssef Chahed)表現得非常得體。佔據議會三分之一席位的伊斯蘭主義政黨「復興運動」(Ennahdha)亦沒有任何出格舉動。黨主席拉希德·格努希(Rachid Ghannouchi)表示:「埃塞卜西將國家引向了正確的方向。」生活在阿拉伯世界「民主燈塔」中民眾們,似乎有理由為突發事件後國家權力的平穩過渡感到驕傲。

圍繞埃塞卜西生前任內的最後一段時間裏的政治鬥爭,突尼西亞的民主進程正遭受着嚴峻考驗。

然而,暗潮洶湧的突尼西亞政壇內部,實際並不如此間所展現一般風平浪靜。圍繞埃塞卜西生前任內的最後一段時間裏的政治鬥爭,突尼西亞的民主進程正遭受着嚴峻考驗,而面對即將到來的大選,整個國家的前路也因此籠罩在一層厚厚的迷霧之中。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