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韓流」起落

吳崑玉:韓國瑜待拆的三顆未爆彈(二)——信任危機及兩岸議題

韓國瑜作為一個將軍,沒有悲觀的權利,但也沒有樂觀的理由。改變,是他未來幾個月的主要功課。

2019年6月25日高雄,韓國瑜出席2020年總統大選國民黨初選的政見發表會。

2019年6月25日高雄,韓國瑜出席2020年總統大選國民黨初選的政見發表會。攝:陳焯煇/端傳媒

刊登於 2019-07-23

#吳崑玉#韓國瑜#評論

【編者按】:「韓國瑜待拆的三顆未爆彈」小專題共有兩篇文章,由台灣政治評論員、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吳崑玉撰寫,分別從國民黨內部整合、信任危機及兩岸議題三個角度分析韓國瑜未來的挑戰。第一篇已於7月22日發表。

韓國瑜贏得初選後,各界關注焦點馬上轉向他的副手及團隊人選;張善政、李鴻源、朱立倫等人都被點名,高市府小內閣人事也備受關注。外界如此期待看見韓的團隊,其實無聲透露了一個重要訊息:大多數人並不相信韓國瑜的個人能力,也不相信「一個人」可以改變什麼,所以急著看到韓的團隊。

重點在:「相信!」也就是「信任度」問題。

信任危機

「信任」這個概念有三大層面,第一個層面是總體的、社會的,關係到人與人之間的互信程度。所謂的「公民社會」、「民主社會」,相當大程度依賴人們之間的互信,以及對於法律、道德、公約等共同規則的信任。台灣近年來「公民社會」逐漸成形,人們之間的信任度不斷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與協作能力提升,都是社會層面信任度提高的證明。

「信任」的第二個層面是體制性的、政治性的,即對政府與政黨的信任度,台灣在此方面是相當弱的。罵「恐龍法官」,是對司法的不信任;罵「立委無能」、包圍立法院,是對立法的不信任;「垃圾不分藍綠」,出事要求官員道歉下台,是對行政的不信任。台灣人民被藍綠政客連續騙了二十年,曾有人寫過一首打油詩來描述現在台灣的為官之道:「依法而不行政,道歉而不認錯,檢討而不改進,引咎而不辭職。」道盡人們對於政府、政黨、政客的不信任感。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