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宣布參選台灣總統,為2020年的大選投下震撼彈。放眼世界其他國家,「富豪參政」並非罕見,2017年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即是世界知名的案例。但若將目光拉回東亞華人地區,二十世紀前半葉的戰亂動盪、後半葉的兩岸分立局勢,都讓不少富人採取「多做事、不問政治」的態度,即「悶聲發大財」,與政治保持恰當的距離,政治與商業之間雖有競合關係,但於制度檯面上仍是「以政領商」的態勢居多,並無商人直接領導政治的先例。郭台銘的參選,是兩岸首度有富豪問鼎國家領導人大位,無論最後成敗如何,都是歷史新頁。
在國民黨初選結果將出爐之際,端傳媒回顧近半世紀來兩岸富豪與政治之間的政治課,課堂與課堂之間,既是個人慾望的浮沈,也是社會變遷的註腳。首篇由郭台銘開場,回顧他自「中華民國美援時代」開始,因政策提攜而致富、最終走向政治之路的簡史。

首富選總統,始於黑白電視機旋鈕
2019年,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宣布將爭取參與2020的大選。這位長年被譽為「全台首富」的企業家,從此正式踏入政壇。過去在台灣民間,「郭台銘選總統」不過是茶餘飯後的玩笑話,如今成為真實。
1950年,郭台銘出生於新北板橋,一個台北周邊衛星城市中相當富裕的地區,鄰近鴻海起家的土城工業區。1974年,郭台銘在母親的十萬元資助下,成立「鴻海企業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不久後,鴻海開始接到第一筆訂單,訂單內容相當具有時代精神:黑白電視機的開關旋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