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鼎新教授的文章《當前中國最大的潛在危險》發表後引起廣泛關注。這一點不難理解,因為它直接觸及了當下的政治,觸及對這二三十年社會進程的觀察、評價,可以說每個人都置身其中,多多少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自然就引起了多層次、多角度的討論。
首先,文章確實有很多精彩之處,頗能給人啟發。比如作者分析「正態分布的公共輿論空間」如何有助於人保持現實感,比如他指出與統治意識形態接近的極端思想往往帶來最大挑戰,都讓我們領略到作者以往作品中常見的那種敏鋭犀利。同時,作者在分析各個派別時,努力保持超然的態度,客觀冷靜地分析其優劣成敗,這也值得肯定。他不喜歡中國大陸的自由派,幾乎溢於言表,但並不諱言後者曾經發揮過積極作用,恰如其分地說它實際「承擔了在其他社會中左派所承擔的責任」;此外對新左派、激進學生左派乃至他視為罪魁禍首的「雙面人左派」,作者也都努力做持平之論。
趙鼎新教授不喜歡中國大陸的自由派,幾乎溢於言表,但並不諱言後者曾經發揮過積極作用,恰如其分地說它實際「承擔了在其他社會中左派所承擔的責任」。
然而,這種超然之中也並非沒有摻雜成見,這在字裏行間時有流露。文章中,作者提到自由派在八十年代的得勢,提到劉賓雁這樣「名噪一時」的人物,「其實都是被政府的批判文章給炒了起來的」。以作者的學術地位和成果,他或許有理由認為國內自由派公知都水平不高,盛名之下其實難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