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林猛:舊瓶怎裝新酒?——評趙鼎新《當前中國最大的潛在危險》

近年來真正的危機不是輿論場兩極化,左右雙峰型分布,而是中國大陸正在起步、正在自我學習和自我完善的市民社會/公共輿論場,被逼退回到一個隔絕、孤立的狀態。

2019年1月24日,一名中國紅燈籠廠的工人。

2019年1月24日,一名中國紅燈籠廠的工人。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9-07-08

#林猛#評論

趙鼎新教授的文章《當前中國最大的潛在危險》發表後引起廣泛關注。這一點不難理解,因為它直接觸及了當下的政治,觸及對這二三十年社會進程的觀察、評價,可以說每個人都置身其中,多多少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自然就引起了多層次、多角度的討論。

首先,文章確實有很多精彩之處,頗能給人啟發。比如作者分析「正態分布的公共輿論空間」如何有助於人保持現實感,比如他指出與統治意識形態接近的極端思想往往帶來最大挑戰,都讓我們領略到作者以往作品中常見的那種敏鋭犀利。同時,作者在分析各個派別時,努力保持超然的態度,客觀冷靜地分析其優劣成敗,這也值得肯定。他不喜歡中國大陸的自由派,幾乎溢於言表,但並不諱言後者曾經發揮過積極作用,恰如其分地說它實際「承擔了在其他社會中左派所承擔的責任」;此外對新左派、激進學生左派乃至他視為罪魁禍首的「雙面人左派」,作者也都努力做持平之論。

趙鼎新教授不喜歡中國大陸的自由派,幾乎溢於言表,但並不諱言後者曾經發揮過積極作用,恰如其分地說它實際「承擔了在其他社會中左派所承擔的責任」。

然而,這種超然之中也並非沒有摻雜成見,這在字裏行間時有流露。文章中,作者提到自由派在八十年代的得勢,提到劉賓雁這樣「名噪一時」的人物,「其實都是被政府的批判文章給炒了起來的」。以作者的學術地位和成果,他或許有理由認為國內自由派公知都水平不高,盛名之下其實難符。

然而,對劉賓雁先生作這樣的論斷卻未見得公允。說劉賓雁的名聲是源於當局的批判,並不比說趙鼎新教授的名聲是出於外國人的哄抬更接近事實。每個時代都會尋找自己的代表人物,八十年代殘存的社會主義理想恰恰是在諸如劉賓雁先生這樣的人物身上找到了代言人,寄託自己尚未消逝的道德熱情,這一點作者是過來人,不知為何沒有體會。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