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核能電廠除了發電,也產生棘手的高、低階核廢料。這些廢料最終要安放在哪裡,用什麼方式儲存,以確保永不洩露、絕不汙染環境,是所有使用核電國家的重大公共議題。台灣公共電視台《獨立特派員》記者走訪了芬蘭、瑞典和南韓,將陸續介紹這三個國家對於核廢料不同的最終處理方案,以及三個國家的公眾如何看待、討論這個議題。
本文由端傳媒和《獨立特派員》共同編輯、發佈,全文免費開放閱讀。電視報導<瑞典核燃料的旅程>共分上下兩集,讀者可以連結《獨立特派員》網站收看。
公視獨立特派員前一篇走訪芬蘭,深入全世界第一個用過核燃料永久處置庫。探討芬蘭所面臨的問題之後發現,芬蘭的核廢料處置技術來自於鄰國瑞典,所面臨的問題也受制於瑞典,因此採訪的腳步接著來到瑞典,追尋核廢料在瑞典近半世紀的未完旅程。
1. 現在的國際經驗已經不認為最終處置場為必要,改以乾儲為主,因為高階核廢(乏燃料)有再利用價值,且新核電可能被歸類為綠能。
https://www.di.se/hallbart-naringsliv/eu-pa-vag-klassa-karnkraften-som-gron/
2. 核能因為能源密度高、廢料體積小,對環境衝擊小,台灣至今的核廢料只需乾儲在核電廠內即可
3. 相較於能源密度高的核電,能源密度低的太陽能、風力廢料產生的問題反而更大。以風機為例:https://reurl.cc/vEo61
事實上廣用風力發電的歐洲,已經開始發覺到不妙,人口只有525萬的挪威,反風力的FB社團成員居然比台灣的核終多得多。2018年在歐洲12國半支風機都沒有賣出去,風場開發商、風機廠商於是拼命尋找海外市場
https://www.cnbc.com/2019/02/21/wind-suffers-tough-year-in-europe-12-nations-failed-to-install-turbine.html
這裡最少七成民意支持核能,這還沒算進去年氣候嚴重異常,民眾要求零化石燃料(事實上現在只有1.63%的發電來自化石燃料),支持核能者更多,其中29歲以下族群支持者增加比例更高。
我有一位瑞典朋友是做核電以及能源研究的,他說最終處置是早年的概念。
順道一提,這週三國會才通過要增加投資於核電研究。
這篇文章沒仔細審稿嗎,有幾處語句不通,還有一處數據單位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