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六四·三十年六四週年

許仁碩:六四後,誰幫助中國政府突破國際制裁?

六四天安門事件後,歐美各國紛紛以經濟制裁、抵制中國方式表達對武力鎮壓的不滿。哪個國家以外交折衝與實際金援協助中國突破國際制裁?答案或會令不少人感到意外。

三十年前的六月四日,在滿城的國際媒體眼皮下,解放軍在北京展開屠殺,也讓中國成為國際間的眾矢之的,當時在六四後甘冒大不諱相助的國家,竟是日本。

三十年前的六月四日,在滿城的國際媒體眼皮下,解放軍在北京展開屠殺,也讓中國成為國際間的眾矢之的,當時在六四後甘冒大不諱相助的國家,竟是日本。攝:Jacques Langevin/Sygma/Sygma via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9-06-10

#六四週年#六四30年

三十年前的六月四日,在滿城的國際媒體眼皮下,解放軍在北京展開屠殺,也讓中國成為國際間的眾矢之的。當時中國改革開放才剛滿十年,經濟面還相當仰賴外資投資以及外國政府援助,各國紛紛為六四發動經濟制裁,中國經濟面臨了嚴重而立即的危機。

而在四面楚歌當中,只有一個國家獨排眾議,在輿論壓力下折衝樽俎,協助中國政府突破國際制裁。就今日兩國關係觀之,或許會讓許多人相當訝異,當時在六四後可說「甘冒大不諱」相助的國家,竟是日本。

在1972年中日建交之前,雖然日本試圖採取「政經分離」的方式,擱置政治問題,放行民間與中國的商貿往來;中國也打著透過人民外交,拉攏日本的算盤,但屢屢受到其他政治議程優先的干擾。特別是以文革時尤甚。

當時就連同屬左翼、長年經營兩黨關係的日本共產黨,在1966年時本想與中共簽署反帝國主義共同聲明,卻被毛澤東趁勢要求日共也要展開反蘇聯與(日共黨內)修正主義的行動,雙方不歡而散。因此在隨即展開的文革當中,毛澤東甚至將「日共修正主義」與日本自民黨內閣同列為批鬥對象,不僅拷問日共駐中人員,更發動心儀毛主義的日共黨員展開內鬥,弄得雞犬不寧。在政治情勢不穩之下,即便仍有日本社會黨作為窗口,中日關係的整體進展仍舉步維艱。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