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影像六四·三十年六四週年

自認「逃兵」的謝三泰,30年後解封的民運照片——那個春夏之交,在「北平」的台灣記者們(下)

「你知道,在那個訊息不對等的社會裡頭,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採集影像,如此而已。」

攝影家謝三泰。

攝影家謝三泰。攝:陳焯煇/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陳亭聿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19-06-01

#謝三泰#六四30年

「北京部分地區戒嚴後,報社一直叫我回台灣,我請求好幾次讓我留下。沒用。」台灣攝影師謝三泰説,「他們斷絕我的經濟來源,當時住飯店、吃、喝用的都是外匯券,人民幣上蓋個章,就能賺我們二十多倍的匯差。我一下就沒錢了,沒錢就沒轍,只好回來。」

「我拍的最後一張照片,是民眾朝毛澤東像潑漆的照片。」回台灣的十天後,天安門廣場的學生慘遭血洗,八九民運從此成了謝三泰心裡永遠的痛。這30年來,他選擇塵封這批照片及回憶,至今講起這事,他還是語帶悔恨,「我覺得自己是個逃兵。」

就在八九學運的兩年前,台灣開放民眾到中國探親,同樣在1987這一年,謝三泰進了《自立晚報》擔任攝影記者。同年9月,他在桃園機場的候機室拍下同事徐璐、李永得和發行人吳豐山的照片,待徐、李二人搭機離台,回程車上,吳豐山才神祕兮兮地跟他揭曉,「三泰,我們正在執行一項歷史性的任務。」問任務為何,吳笑稱,「到中國。」

1989年5月1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
1989年5月1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攝:謝三泰。

「我在台灣跑街頭運動,沒想到北京居然也有街頭運動可以跑。」

1987年,《自立晚報》成為首個進入中國的台灣媒體,當時是非法行動,報社保密到家。事後更引發徐李二人回台被移送法辦的軒然大波,最終獲判無罪,二人儼然成為記者界的明星。「從小到大台灣教育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教你中國歷史和地理,又一直被灌輸說他們很窮,都在啃樹皮。」彼時才30歲的謝三泰直言自己也很好奇,「我真的很想親眼看看它到底是長怎樣。」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