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五四百年

唐小兵對談余英時:「五四」具有多重複雜性質,不僅僅是一場激進思想運動

必須強調,「五四」新文化是中國現代思想史上一場開天闢地的大運動,奠定了一百年來中國心靈發展的基礎。

2017年5月4日,在紀念「五四」運動98週年之際,山東聊城大學開展了大學生紀念五四運動98週年主題教育活動。

2017年5月4日,在紀念「五四」運動98週年之際,山東聊城大學開展了大學生紀念五四運動98週年主題教育活動。圖:IC photo

刊登於 2019-05-03

#余英時#五四百年

【編者按】本文是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唐小兵副教授赴美訪學期間,對史學大家余英時先生的訪談筆錄,首發於台灣聯經出版公司《思想》第37期,原題為《「五四精神是一股真實的歷史動力」——「五四」百年之際專訪餘英時先生》。端傳媒經唐小兵先生及《思想》授權,轉載以饗讀者。導言部分略有刪節。

余英時先生是享譽海內外的傑出歷史學家和人文學者,對於我們這一代70後從事思想文化史和知識分子史研究的學人而言,余先生的著作如《歷史與思想》、《士與中國文化》、《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等都是我們高山仰止的經典,也是我們汲取學術靈感、探究學術方法和拓寬學術視野的重要學術資源。除了這些以中國歷史文化傳統與士大夫群體為研究物件的著作外,余先生也常涉足近代中國思想文化史領域,其《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重尋胡適歷程:從日記看胡適的一生》、《未盡的才情:從《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等都是研究近代中國歷史人物的膾炙人口的佳作,將思想史、生活史與心態史研究融為一爐,展現了近代中國知識人斑斕多姿的歷史群像。

最近余英時先生的回憶錄三部曲的第一部在港台上市以後,也是洛陽紙貴一紙風行,在華人世界成為津津樂道的文化話題。余先生在這本回憶錄裡追溯了自身思想和學術成長的履歷,以此為契機串聯現代中國知識人波瀾壯闊的「內史」與「外史」,尤其是講述學術思想之演進脈絡的章節,大有龍場頓悟以身證道之感,更是「授人以漁」的歷史傑作。

筆者自研究生時代就開始觸及、閱讀和揣摩余先生體大思精的學術與思想,無論其史識、史才與史筆都是我極為仰慕的,而先生「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更是讓我敬佩不已。春風風人,春雨雨人,余先生栽培的弟子如王汎森院士、黃進興院士、陳弱水教授、田浩教授等學者的作品,也對我輩影響甚深,在兩岸三地也頗受歡迎,可以說在中國思想文化史領域,「余學」成為最引人矚目也最具有學術生命力的一脈。

2019年正好是「五四」運動百年,而余先生曾先後多次撰文紀念「五四」,我自己的研究領域集中在現代中國知識分子史,大多與「五四」時代的思想文化有或多或少的關聯,於是就有了在余府閒談之後的聚焦「五四」的一小時正式訪問,余先生以近九十之高齡,對這個學術訪問極為鄭重,擱置了其他手頭事務,花費了很大心血幾乎等於重新撰寫了他對於近代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五四」的理解與詮釋。我想,這也許是「五四」百年之際,對於歷史中的先賢最好的紀念吧,正如美國猶太裔思想家漢娜.阿倫特所言:除非經由記憶之路,人類將不能達到縱深。我想,與余先生通過訪談對歷史世界與思想世界的重訪,也是抵達「五四」的縱深區域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吧。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