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

書號收縮下的大陸出版業:從自我審查到緊跟「黨政方針」

「這樣久而久之,會導致整個文化對某一塊知識的系統性遺忘吧。」「不知道在真正塵埃落定的時候,這些書會不會耗盡自身失去意義。」

長達一年的時間裏,「書號收縮」的陰雲一直籠罩着中國大陸出版界。  2019年,中宣部終於向各出版社下發了一份內部文件,明確提到將縮減書號總量、壓縮圖書品種。

長達一年的時間裏,「書號收縮」的陰雲一直籠罩着中國大陸出版界。 2019年,中宣部終於向各出版社下發了一份內部文件,明確提到將縮減書號總量、壓縮圖書品種。攝:林振東/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王搖、阿唐 發自上海、北京

刊登於 2019-05-03

#自我審查#書號收縮

令人擔憂的傳聞終究變成了現實。據多位編輯證實,2019年初,中共中央宣傳部向各出版社下發了一份內部文件,明確提到將縮減書號總量、壓縮圖書品種。

此前,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裏,「書號收縮」的陰雲一直籠罩着中國大陸出版界。2018年3月5日,認證身份為「三鼎甲圖書公司總經理」的「出版人邢海鳥」在微博上稱:「2018年是出版嚴控之年,出版總局減少10萬個書號,約佔全年書號的三分之一……」儘管這條微博在四天後被本人刪除,但類似消息總不時傳出,令業界人心惶惶。

書號制度,是中國出版業的重要管治手段。一本合法出版的書,必須有中國標準書號圖書在版編目(CIP,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數據。前者是國際標準書號(簡稱ISBN)系統的組成部分,後者則包括了作者、出版社、書號、書名等基本信息。沒有上述兩個「身份」的圖書,被視為「非法出版物」,相關人員亦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但書號並不易得。它由中央宣傳部掌管、分配,只供特定身份的出版社申請,且建有一套審查流程。獲得書號後,出版社才能向中國版本圖書館(中央宣傳部出版物數據中心)申請CIP數據。如今,這套本已繁瑣、嚴格的制度,又再次收緊了入口,它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圖書出版種類的減少,還包括在題材和內容上的被動審查和自我審查,更甚者,是「整個文化對某一塊知識的系統性遺忘」。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