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

美如仙境的火藥庫:拉達克探秘

「拉達克是印度唯一有兩段邊界的地方,......我們身處是非之地。」

位於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脈邊的拉達克,平均高度三千到六千公尺,有小西藏,香格里拉的稱號,是全世界景色最壯麗卻也最難抵達的化外之境。

位於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脈邊的拉達克,平均高度三千到六千公尺,有小西藏,香格里拉的稱號,是全世界景色最壯麗卻也最難抵達的化外之境。攝:Daniel Berehulak/Getty Images

獨立特派員記者 陳廷宇 發自印度拉達克

刊登於 2019-04-20

#拉達克#端 x 獨立特派員

編按:本文由《端傳媒》和台灣公共電視《獨立特派員》節目共同編輯、發佈。電視報導於四月十七日晚間於台灣公共電頻道首播後,在《獨立特派員》網站YouTube頻道完整發表。公共電視為非營利機構,本文亦免費開放閱讀。

壯麗山景倒映在清澈湖面,拉達克的班公湖在寶萊塢電影《 三個傻瓜》(三傻大鬧寶萊塢、打死不離3兄弟)的結尾裡,是男女主角 ——Rancho 和 Pia 再次相遇的地方。絕美景致讓旅人忍不住直按快門,但這美景所在之處,卻也是中國與印度邊界西段的敏感地帶,衝突一觸即發。

位於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脈邊的拉達克,地表標高三千到六千公尺,歷來有「小西藏」或「香格里拉」的稱號。她依偎著喜馬拉雅山脈,面對壯闊的高山總令人覺得再閉鎖的心都會整個被敞開。有電影加持的班公湖靜謐迷人,早已成了全球遊客熱門的造訪之地,再加上氣候地形多變,一天之內從沙丘到雪景,看盡拉達克的無窮變化,再挑惕的人也會覺得心滿意足。

身處大國交界的宿命

拉達克位居地理要塞,歷史上拉達克曾經是絲路的一站,更有玄奘到印度取經時,經過拉達克還因高山症所苦的說法。既然得道高僧如唐三藏到拉達克都免不了高山症,對一般拜訪的民眾如我們,當然也是一大挑戰,唯一能安慰生理上因高度及多變氣候產生不適的,應該就是壯麗得令人屏息的天然美景,以及總帶著真誠微笑的人們了。

拉達克早年是外人難以抵達的化外之境,她曾經是獨立王國,但1834年道格拉人入侵後,拉達克王國走入歷史。印度獨立以後,拉達克成了查謨-喀什米爾邦(Jammu and Kashmir)的一部分,身處大國交界,註定了拉達克在戰爭與和平間擺盪的命運。

包括採訪團在內的許多旅人造訪時,一降落拉達克機場馬上可以感覺氛圍不同,許多荷槍實彈的軍人環伺機場,透露拉達克和其他旅遊勝地的不同。

今年二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因為一場恐怖攻擊,爆發嚴重空襲事件,兩個核武國家劍拔弩張,讓全世界都跟著緊張。拉達克一位中學教師Sonam Smanla說:「拉達克是印度唯一有兩段邊界的地方,有巴基斯坦的邊界及中國的邊界。我們身處是非之地,印度和巴基斯坦及中國之間曾有許多戰爭,有一次中印戰爭,三次印巴戰爭,對於邊界這些烽火紛擾,我們並不開心。」



拉達克首都列城。
拉達克首都列城。

向東向北,都是火線邊界

實際走訪邊境,從拉達克首都列城(Leh)往北走,是通往印度與巴基斯坦交界的方向,沿著山谷蜿蜒的公路往上攀升,沿途風景宜人,看不出這裡是自1947年以來三次印巴戰爭的戰場。要不是今年二月印巴再度衝突,拉達克人會以為歲月靜好的日子終於來臨。往印巴交界路上,會先經過「世界最高的公路」,標高5602公尺的Khardong la ,地理上的制高點自然是軍事重地,在大隊軍人駐防的Khardong la,記者巧遇查謨-克什米爾邦的前首長Omar Abdullah,出身政治世家的Omar Abdullah,2009年就任時是最年輕的首長,至今仍然活躍政壇。談起拉達克的處境,他坦承挑戰的確不小:「一邊是巴基斯坦,一邊是中國,和這些國家的關係正常化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這裡還算穩定,不像其他邊界不時有紛擾衝突產生,遊客仍然可以造訪這裡。」

全副武裝的軍人處處可見,軍用卡車時時呼嘯而過,演習更如家常便飯,這是拉達克人的日常。列城向東,通往印度和中國邊界,這一天軍人們在距離班公湖約50公里的道路邊,豎起射擊演習的告示牌,提醒民眾及遊客注意。

「砰!砰!」連串的槍聲從不遠處傳來,士兵們說射擊演習要進行好幾天。中國和印度有長達近4000公里的邊界線,其中一半是有爭議的未定界。1962年曾爆發中印邊界戰爭,歷時一個月落幕。日後小型衝突及對峙時有所聞,2017年8月15日印度獨立紀念日當天,中印軍隊在班公湖邊發生衝突,互丟石塊及推擠,印度軍人將影片放上網路,中印雙方民眾相互叫陣。

至今印中兩國邊界西段仍然不時有零星衝突,一位退休的拉達克官員Wangchok Tia說:「拉達克列城區的人口很少,這裡地廣人稀,但光是班公湖邊界這裡就有六、七萬的駐軍在這裡,印度政府在這裡部署越來越多現代化軍隊捍衛邊界。」

邊界除了兩軍對峙的緊繃,還有來自老天爺的考驗,多變的氣候及惡劣的地形更是一大挑戰,上午仍豔陽高照的晴朗天氣,下午突然降起大雪,從班公湖回列城的主要道路封閉中斷,無法通行,一行人動彈不得,坐困愁城。雖然軍方派出大批人力搶通,但瞬間降雪太多,眼見受困的遊客及民眾越來越多,幾個小時後軍方做了決定,特別開放平日管制的中印邊界區,讓所有人繞道而行,這一繞車程從六小時變成十三小時,卻也令人得以一窺神秘的邊界異域。



沿著中印邊境道路一路顛簸,在大雪中前行,進入荒涼無人的軍事管制區,汽油耗盡的車子只能靠遊牧邊界的藏民們進行補給。
沿著中印邊境道路一路顛簸,在大雪中前行,進入荒涼無人的軍事管制區,汽油耗盡的車子只能靠遊牧邊界的藏民們進行補給。

駐軍,必要之惡

沿著中印邊境道路一路顛簸,在大雪中前行,進入荒涼無人的軍事管制區,汽油耗盡的車子只能靠遊牧邊界的藏民們補給,左邊黝黑的山脈是中國,右邊則奔馳在印度的領土上,矗立在路旁的告示牌,預告前方六公里有一座紀念碑,它們是13庫曼軍團的114位士兵,1962年在中印邊界戰爭中犧牲,這兒也靠近印中兩國邊界會旗的地點。

「有個地方叫做Chushul,印度的軍人和中國的軍人會進行一個稱作『會旗』(雙方軍人各持國旗交會)的儀式,會旗時他們會聚在一起討論邊界情況。」Wangchok Tia解釋。

邊界區除了軍營外一片荒涼,眼看四下無人,採訪團一度有個念頭:是不是把遠從台北帶來的空拍機拿出來紀錄一下邊境實況?才剛提議,年輕卻經驗老道的駕駛和Wangchok Tia大驚失色,兩人異口同聲說:「千萬不可,你如果在這裡飛空拍機,會立刻被擊落,這邊的軍營都有衛星監控,別以為看不到人就沒事,我們會惹上大麻煩!」

被厲聲警告後我們只得繼續趕路,就這樣我們從白天到黑夜,沿著印中邊界披星戴月急速前進,唯一停下來的原因是沿路不斷出現的檢查哨,每一次檢查,每一個檢查者都不厭其煩得檢查每個人的證件,前後檢查哨還會彼此通報確認人數及身份,因此一停下總得花上十五分鐘到半小時才能繼續通行,我們也一次一次被提醒:這裡是敏感的邊界。



拉達克寺廟。
拉達克寺廟。

採訪團從邊界安然抵達列城後,對這十多個小時的「邊境驚魂」餘悸猶存。然而對樂天知命,生活質樸的拉達克人來說,軍隊進駐是必要之惡嗎?Omar Abdullah說駐軍在這兒有多重的必要性:「有時候醫院的醫生不夠時,我們會把病人帶給軍醫進行治療,軍人已經成為這裡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他們不只捍衛邊界,他們對這裡民眾的生活也非常重要。」在此同時,入伍從軍也是不少拉達克年輕人的選擇,但拉達克種族和融合了西藏與克什米爾文化,八成民眾是佛教徒,從軍也會引發文化衝突。

拉達克和印度中央政府的關係緊張,內部一直有要求更大自治權的呼聲。這裡一位中學教師Sonam Smanla就認為,拉達克人長年來飽受不平等待遇,備受歧視,雖然印度政府美其名給拉達克「自治區」之名,但拉達克需要更多自主的權利,因此每一年他都參與抗議行動,為拉達克人爭取更多權益。

拉達克人身處邊境,對和平的渴望特別強烈,加上篤信佛教,安頓身心是不可逃避的功課。這一天,一場盛大的供僧法會在拉達克舉行,近三千名來自拉達克及周邊各國的僧侶齊聚一堂祈求世界和平。這是拉達克當地的盛事,許多拉達克人穿著別具特色的傳統服裝迎接這場供僧盛會,女士手持鮮花,男士手拿供佛的燃香,人潮綿延近公里,相當壯觀,台灣幾個宗教團體也是促成這場供僧法會的功德主之一。

法會結束,拉達克的男男女女歌舞歡慶,樂天知命的性格一覽無遺,其中一個拉達克女學生Padme 說自己很開心能參與這場供僧法會,她年紀雖小,說的話卻令人印象深刻:「和平很重要,如果我們的心平靜祥和,就可以幫助世界和平。」對拉達克人來說,戰爭與和平或許不斷地交替出現,只有高踞列城山頭的「世界和平塔」,會一直守望著拉達克這個被稱為「皇冠上珍寶」的土地與人民。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