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互聯網審查互聯網政治

華思睿:人工智能難堪大用,手工操作杯水車薪——紐西蘭恐襲折射社交媒體審核困境

社交媒體平台的內容審核問題,並非簡單的「多僱點人」的問題。面對海量信息,科技公司擁有的控制權,要比想像中小很多。

2019年3月22日,新西蘭基督城紀念公園墓地,槍擊案受害者的遺體進行下葬儀式。

2019年3月22日,新西蘭基督城紀念公園墓地,槍擊案受害者的遺體進行下葬儀式。攝:Carl Court/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9-03-26

#紐西蘭#紐西蘭基督城恐襲#互聯網政治#互聯網#華思睿#互聯網審查#評論

「這像是第一場互聯網原生(internet-native)的大規模槍擊案」——紐西蘭基督城的恐怖襲擊發生後,《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Kevin Roose這樣評價

2001年9月11日,全球各地的人們從電視上目睹了位於資本主義心臟地帶的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的倒塌,看到絕望的人們從高樓上墜落。2019年3月15日,槍聲從世外桃源般的紐西蘭基督城傳來。這一次,人們透過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目睹了一場血腥的大屠殺,看到同樣絕望的人們倒在血泊中。

這場恐怖襲擊從頭到尾都是一場設計好的了「病毒式傳播」——在Twitter和在線社區8chan上預告,在Facebook上如同射擊遊戲一般直播,槍手在開始屠殺前甚至借用了網絡流行語,讓「哥們」(lads)訂閲知名YouTube博主PewDiePie。很快,直播視頻被網友們以各種目的保存、並重新上傳到各大平台,伴隨着充滿着彩蛋和「表情包」(meme)的宣言迅速擴散,其傳播速度遠遠超過了社交媒體管理方的反應速度。

「這像是第一場互聯網原生(internet-native)的大規模槍擊案。」

根據Facebook的官方聲明,儘管最初恐怖襲擊的直播觀看量僅有200,加上回播也不過4000次,但在接下來的24小時內,總共有150萬條槍擊案直播的視頻被重新上傳到Facebook上,其中120萬條在上傳時即被攔截,但仍有30萬條視頻成功發布,事後才被刪除。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其它平台上,在恐怖襲擊發生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普通用戶只要通過簡單搜索,就可以在網絡上找到這段血腥視頻。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