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評論

《還願》風波,會不會是壓垮Steam中國版的最後一根稻草?

《還願》僅是「Steam中國版」正式降臨之前的一樁驚悚章節,真正令人焦急等待的還在後頭——當電腦裡的遊戲世界也分「牆內牆外」,或許真正的恐懼才要降臨。


《還願》遊戲截圖。
《還願》遊戲截圖。

台灣遊戲開發團隊赤燭的新作《還願》,甫上市就引起了一場風暴。如同近年在影視等文化商品引起的類似網路論戰,外界在第一時間就看到了中國代理商的切割聲明、製作方不為中國境內玩家心領的解釋.......等。由於赤燭前作《返校》被公認為獨立遊戲傑作,國際遊戲媒體也迅速對《還願》事件有所著墨,讓這個以80年代台灣家庭為背景的恐怖作品,獲得了意料之外的曝光度。

然而,如果不住在中國,大概很難看出這次事件引發當地遊戲迷的真正恐懼——整個Steam遊戲平台的安危。

說起來,《還願》僅是「Steam中國版」正式降臨之前的一樁驚悚章節,真正令人焦急等待的還在後頭。如同該遊戲裡採用的第一人稱視角,在2019年2月的現在,或許一轉頭,就不得不正面迎向那個令人難受的景象。

先對不是電腦遊戲玩家的讀者補個背景。Steam是目前全球最大的PC/Mac/Linux系統遊戲商店,由於過去數年一枝獨秀、缺乏強力競爭者,成了電腦遊戲迷極度仰賴的購買和遊玩平台。在中國市場,Steam對於玩家來說更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是位處網路長城「牆內」依然能夠輕鬆存取的少數主要國際網路服務之一,用支付寶或微信就可以購買遊戲。Steam平台背後是製作出《Counter Strike》、《Half-Life》等大作的Valve公司,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州。藉由Steam,中國玩家們得以與全球同儕們在最新熱門的虛擬世界中競爭與交流。

Steam平台的全球每月活躍玩家人數,在2018年10月時已經逼近9000萬人次,高成長率的背後,和平台在中國於短短幾年之內獲得近3000萬名使用者有絕對的關聯。在這片土地上,遊戲玩家和網路使用者都是以億計算,而iOS、PlayStation/Xbox遊戲主機和Steam平台的風行,也跟近年有更多中國消費者支持正版文化產品的趨勢相吻合。對於世界各地的遊戲開發商和發行商來說,中國市場自是無法忽視的一塊大餅。

然而,Steam平台在中國的未來,從2017年底「Steam社區 」功能被無預警封鎖開始,即開始引發玩家們的憂慮。2018年春天到冬天這段時間裡,中國遊戲產業長達9個月的新遊戲凍結上市期間,更讓人直接目睹了「遊戲事先審查」制度的落實過程。說到底,「讓遊戲歸遊戲」本是天真想法,作為互動性文化商品,遊戲自然和書籍、電影、網路內容一樣,在中國必須符合政策規範和嚴格審查,取得「發行版號」才能上市盈利。

一個在眼前緩慢發生的慘案

2018年8月10日,日本遊戲大手Capcom的主機暢銷大作《魔物獵人:世界》(Monster Hunter: World)正式推出電腦版本,於全球市場同步於Steam平台發行。這個以暢快動作、協同朋友進行怪獸打獵的遊戲系列,長年稱霸日本市場,而《魔物獵人:世界》獲得遊戲評論家好評的多方面遊戲革新,則代表了Capcom首次將系列帶向國際市場的決心。

這不但是《魔物獵人》系列首度進軍個人電腦平台,同時,騰訊也視這個作品為在中國市場乃至全球向Steam平台發動奇襲的大絕招。2018年7月,騰訊公司高調宣布取得了《魔物獵人:世界》簡體中文版代理權,玩家們將能夠在騰訊新推出的電腦遊戲平台「WeGame」購買本作。擁有QQ和微信等服務的騰訊公司,原本就已高度滲透中國網路生活,而WeGame將提供玩家們流暢的遊戲服務器連線速度,在《魔物獵人》這樣的網路遊戲中,以俗稱「國服」的優勢,打破Steam在電腦遊戲領域獨大的局面。

短短數週之內,WeGame平台上《魔物獵人:世界》的「預購」登記人數就輕易突破百萬人,騰訊面向Steam的第一戰的策略眼看就要成功。然而,就在遊戲正式上市瞬間,就傳出主管機關並未准予發行的消息,讓騰訊只好緊急將遊戲下架、退費。此時,人們才了解到,2018年3月起「凍結新遊戲發行」的政策是來真的,而這個被業界稱作中國遊戲產業「寒冬」的階段,直到該年底才算完結。新遊戲凍結令出現後,業界無法取得透明資訊的9個月間,騰訊等主要遊戲行業公司股價亦慘跌。

時間來到2019年1月,同樣來自Capcom的好評大作《惡靈古堡RE:2》(中國市場慣稱為《生化危機2》重製版)正要上市,坊間謠傳這個對抗殭屍的動作遊戲已經被主管機關下禁令,但事實是:仍可透過Steam買到。淘寶上因而有販售Steam兌換代碼的賣家,發明密語般的遊戲名稱和手繪Q版遊戲封面,進行「你知我知、但審查者不知」的販售。如同網路段子般的幽默行為,反應出中國網路世界應對政策規範的靈活始終如一。

中國遊戲和電競產業的巨大產值讓業界沒有幽默的本錢,只能嚴肅應對「遊戲審查制度」成真的事實。2月份,中國的電腦玩家與另一來自4A Games的冒險/射擊遊戲大作《Metro Exodus》再度無緣,這次是因為發行商在遊戲上市前夕,突然從全球Steam平台上撤下,轉由新成立的Epic Store獨家販售,但這個遊戲平台在中國並不能順利使用。Epic是近期網路遊戲當紅炸子雞《要塞英雄》(Fortnite,中國境內稱為《堡壘之夜》)和遊戲引擎Unreal Engine的開發商,騰訊公司擁有其40%股權。Epic Store、《要塞英雄》和《絕地求生》(PUBG),由於遊戲審查制度和版號許可的落實,看來都從騰訊眼中的印鈔機變成了一齣齣的「等待」劇碼,不但損失了巨大利潤,在瞬息萬變的遊戲市場裡,也可能損失了在中國發展的時機。

Steam:最後的樂園也有期限?

這時回頭看Steam,更加令人感受到這個遊戲平台(以及上面高達萬種以上遊戲)至今仍能存在於中國市場的特殊地位,尤其是在新遊戲凍結令「卡關」遊戲產業的2018年,中國玩家們還是能直接和全球同步取得新上市的眾多作品。但原則上在中國,任何未經政府有關部門審核的遊戲一律是「違規遊戲」,但是作為一個大型的遊戲平台,上面成千上萬的遊戲真的全都經過的有關部門審核了嗎?

就結論而言,答案是灰色且曖昧的,事實上Steam上的絕大多數遊戲不可能通過審查,Steam平台本身就是遊走在一個灰色的空間之中。

雖然目前的Steam中國區商店還是可以正常打開並交易,中國區也是整個Steam的第二大區,不過,Valve公司亦很清楚在中國不能「僥倖」過活,因此於2018年6月宣布,將與上海完美世界公司共同在2019年推出「Steam中國版」。雖然落實的時間和對平台的影響都尚未有詳細公開計畫,但是還是有業界人士分析,「 這種理想情況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未來Steam必然會和中國的現行監管體制有所碰撞。」可以預見的是,有別於現有的Steam國際版,取得合法營運權的中國版上線後,裡頭的遊戲都必須符合中國官方機構——目前是由新聞總署主管遊戲版號——的相關規範和事先審查。至於Steam國際版,或許只能說再見?

如果《還願》在2019年下半年才上市,這場風波不會發生——因為《還願》不大可能通過審查上架Steam中國版。中國的玩家們,也沒有機會在該遊戲的評價頁上給下好評或負評,不管他/她的看法如何。Steam平台受到玩家喜愛的原因之一,是簡潔易用的評價功能,即使在Steam社群討論區頁面被封鎖後,遊戲評價頁面仍是中國網路使用者少數能夠與全球公民「無縫接軌」言論的自由場域。

Steam對中國的小型/獨立開發商來說,也是一個難得的發行渠道,讓他們以低成本方式向全球遊戲市場發行(Valve會取得銷售的30%利潤)。在豬年春節面向全球的遊戲特賣活動中,Steam就以特別頁面標示了一批近年來自中國獨立開發者的優秀作品,包括《ICEY》和《中國式家長》等,讓各國玩家也能了解中國遊戲開發的實力。

Steam不能輕易失去中國市場,而中國的遊戲玩家在這些年連結Steam「國際版」之後,也未必能迅速接受「中國版」帶來的變化。

一個好例子是2017年,一款在Steam上架的獨立遊戲《THE WALL 墻》,它一款以中國的網路自由箝制現況而設計出來的動作冒險遊戲。遊戲中玩家扮演的是手中都上了手銬的「良民」,玩家將要操控主角,避開哨兵的視線,從而奪去鑰匙與工具,打破被封鎖的「圍牆」。

而遊戲上線後,僅一天就迅速被全網封殺,製作遊戲的作者最後亦出面道歉,並由此開始了一段讓中國Steam用戶叫苦不迭的時代,一開始僅僅是一兩個Steam社區的群組無法打開或者報錯,隨後大面積擴散。這就是前文提到的,2017年12月,整個Steam社區被中國政府完全屏蔽的原因,而至今無法打開。

當某個夜晚,尋常的公寓人家裡,電腦裡的遊戲世界也分「牆內牆外」,或許真正的恐懼才要降臨:這次的《還願》,是否會成為壓死中國區Steam的最後一根稻草呢?

觸摸世界的政經脈搏
你觀察時代的可靠伙伴

已是端會員?請 登入賬號

端傳媒
深度時政報導

華爾街日報
實時財訊

全球端會員
智識社群

每週精選
專題推送

了解更多
《還願》 Steam 赤燭 Gam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