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大灣區綱要宣講會,林鄭指香港角色需由「聯繫人」轉為「積極參與者」

2019年2月21日,粵港澳政府首長出席大灣區規劃綱要宣講會,在演講前到台上合照。

2019年2月21日,粵港澳政府首長出席大灣區規劃綱要宣講會,在演講前到台上合照。攝:Stanley Leung/端傳媒

刊登於 2019-02-21

#大灣區

中國國務院2月18日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勾畫大灣區發展目標,將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定位為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帶動珠海、佛山及東莞等七個同被納入大灣區城市的發展。

香港、澳門及廣東省政府今日在香港舉行宣講會。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澳門特首崔世安、廣東省省長馬興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林念修、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等均有出席。

林鄭月娥在致辭時表示,大灣區發展是港澳粵三地政府合作、三地與中國政府良性互動的最佳體驗,大灣區發展可以為香港帶來新機遇。香港在大灣區的角色需由「聯繫人」轉為「積極參與者」,發展大灣區不會令「一國兩制」的界限變得模糊,香港不會被内地同化。她又指出,香港在大灣區建設工作重點包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強香港與大灣區城市的互聯互通,推動青年創新創業,向海外推廣粵港澳大灣區。

澳門特首崔世安則指,澳門已成立專責工作委員會,將澳門五年規劃與大灣區發展綱要對接,又指會根據「規劃綱要」,將澳門建設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服務平台,發揮澳門的國際化優勢。廣東省省長馬興瑞指,廣東省會加強教育、醫療等領域合作,借鑒國際經驗,將大灣區打造成世界一流灣區,並建設領導小組,推出三年行動計劃,盡全省之力推動大灣區建設。

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林念修稱,大灣區有助港澳融入中國國家發展,解決經濟發展遇到樽頸問題。

 2019年2月21日,粵港澳政府首長出席大灣區規劃綱要宣講會,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台上發表演說。
2019年2月21日,粵港澳政府首長出席大灣區規劃綱要宣講會,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台上發表演說。

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各有角色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九個廣東省城市,外界稱為「9+2」,總面積 5.6 萬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底總人口約 7000 萬,本地生產總值(GDP)為1.5萬億美元,是繼三藩市、紐約大都會、東京灣區後,全球第四個灣區。

周一出台的「規劃綱要」勾畫出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在大灣區扮演的角色及目標。

  • 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強化離岸人民幣業務、國際資產、風險管理管理中心功能,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
  • 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
  • 廣州:需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國際商貿中心、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
  • 深圳:需發展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從珠江三角洲到粵港澳大灣區

官方強調,大灣區計劃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部署、推動」的國家戰略,由三地政府配合及提出意見。

翻查資料,早在2008年,中央發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已提及探索粵港澳三地成為「世界級城市群」;2009年,粵港澳三地政府編制了《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提出粵港澳合作建設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鎮群」;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後,習近平接替胡錦濤成為最高領導人。2015年,中國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發布的「一帶一路」文件,首次明確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2017年7月1日發改委與三地政府,在習近平見證下簽訂《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