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李立峯:網絡上的視像新聞——是一場誤會,抑或是時辰未到?

這些數據顯示,很多媒體和市民可能都高估了視像新聞的受歡迎程度。

只要比較一下傳統的報章和電視,我們知道,視像在某些故事和題材上是有優勢的,甚至可以是特別重要的,例如捕捉天災人禍的現場狀況、新聞人物的情緒等等。

只要比較一下傳統的報章和電視,我們知道,視像在某些故事和題材上是有優勢的,甚至可以是特別重要的,例如捕捉天災人禍的現場狀況、新聞人物的情緒等等。攝:VCG via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9-01-15

#影像新聞#李立峯#評論#媒體觀察

迎接2019年,哈佛大學的Nieman Journalism Lab找了數十位「新聞界最聰明」的人物,預測來年新聞業的趨勢。這一系列短文值得一看,不是因為這些預測一定準確,而是這些短文至少可以頗為集中地告訴大家,美國新聞業界正在關注和討論甚麼發展趨勢。

不是每位作者的預測都指向新現象。有些預測跟業界在過去幾年來一直關注的問題有關,例如文字、影像,以及視像作為新聞載體的重要性。Google Jigsaw產品發展經理Justin Kosslyn估計,在2019年,以文字作為主要載體的新聞會開始走下坡。BBC News的移動及新形式編輯Nathalie Malinarich亦預期,網絡上的視像新聞將會有顯著的發展。

也許有讀者會疑惑,文字作為新聞載體的重要性,不是一早已經在網絡世界中走下坡嗎?視像新聞不是一個業已存在的趨勢嗎?一月初,應香港記者協會邀請,我參與了一場公眾講座,題目是視像新聞對文字報導的衝擊和啟示,這個講座題目背後,似乎也假設了視像新聞在網絡上的普及性,但實際情況又如何呢?

無論如何,在社交平台的推動和輿論趨勢下,不少美國媒體機構在過去兩三年間的確開始有規模地轉向生產視像內容,但結果往往不盡人意,個別案例甚至有點災難性的意味。
無論如何,在社交平台的推動和輿論趨勢下,不少美國媒體機構在過去兩三年間的確開始有規模地轉向生產視像內容,但結果往往不盡人意,個別案例甚至有點災難性的意味。攝:David Ramos/Getty Images

視像新聞的受歡迎程度被高估

事實上,至少在過去兩三年的美國,數碼視像新聞的發展和受歡迎程度,遠不如預期中快和高,背後更涉及社交平台Facebook或有意或無意的「誤導」。由於用戶多分享視頻有助Facebook推動視頻廣告,所以Facebook在幾年前一直用各種方法鼓勵主要的內容生產者多製作視像,它甚至為了這個目的而在一些數據上動了點手腳:兩年多前《華爾街日報》就報導過,Facebook給予客戶的關於視像觀看的數據,把觀看視頻不足三秒鐘的用者排除掉,從而把視像的平均觀看時間推高了60%至80%。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