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深度

一帶一路下的中亞巴別塔:再次刮除、複寫的文字地景

身為歐亞大陸之間通道、國際地緣政治的敏感區域,中亞人民的「語言課」似乎永無休止的一天。

人們在吉爾吉斯的首都比什凱克的一個廣場上看報紙。

人們在吉爾吉斯的首都比什凱克的一個廣場上看報紙。攝:Viktor Drachev/AFP/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李易安 發自烏茲別克

刊登於 2018-12-26

#烏茲別克#塔吉克#哈薩克#吉爾吉斯#一帶一路#中國大陸

「我可以和你練習英語嗎?」

那是在柯卡爾多希經學院(Ko\"kaldosh Madrasasi)前,就在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Tashkent)的市中心,一個打扮時髦的男子主動向我走近。他還沒自我介紹,就先開門見山說明來意。他像三個世紀以前,曾在這間經學院裡的學童一樣,對著我覆誦在英語課本裡學到的句型,告訴我他叫穆薩耶夫(Musaev),是個沙龍美髮師,有兩個女兒。我盡力回想記憶裡的英語課本,以二倍慢的語速回覆他。

最後,他遞給我一張名片,像接受顧客預約那樣,為我安排了一個時段。「明天,下午三點,你過來好嗎?我們可以繼續,練習。」

穆薩耶夫的美髮沙龍,位在帖木兒廣場(Amir Temur Square)附近。我按名片上的地圖尋路,卻被街上浮動的熱浪搧得暈頭轉向。這裡是烏茲別克的權力中樞,筆直的大道兩旁聳立蘇聯風格的政府大樓,卻沒有樹蔭。烏茲別克獨立後,獨裁的總統在首都大動土木;整頓後闊氣的塔什干,能不能配得上先祖帖木兒的威望難有定論,但肯定不適合攝氏四十二度的盛夏。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