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讓我踏回大聯盟投手丘,一次就好

這部紀錄片的主角,不是頂著「台灣之光」頭銜的洋基隊當家投手王建民;而是一位為了重返大聯盟球場,以驚人的意志力進行復建和訓練的小聯盟球員王建民。
王建民。
台灣

「你眼前這個王建民,沒什麼值得拍的」。

2014年,王建民對陳惟揚導演直白地這麼說。那是陳惟揚第一次向王建民提議拍攝他的紀錄片,但那時的王建民正在美國職棒的小聯盟裡載浮載沉。紐約洋基隊王牌先發投手的赫赫名聲早就成了過去,甚至自己還能不能在大聯盟(Major League Baseball)立足都是問題。「其實要拍這部片,自己一開始還滿猶豫的。」那時,王建民懷疑自己還有什麼好拍攝的?

但陳惟揚不這樣想,他認為王建民過去怎麼樣都不重要,這段從谷底爬回大聯盟的奮鬥過程,才是他要呈現給大家的,「重點不是結果,而是中間的過程」。很多球迷並不清楚王建民追求重回大聯盟的這段過程,所以他必須記錄下來,他相信能給很多人不同的人生啟發,最後他也秉持這個精神、這個理由,成功地說服了王建民。

《後勁》劇照。
《後勁》劇照。

初秋細雨的午後,台北有些涼意,王建民穿著簡單白襯衫、牛仔褲來赴採訪之約,腳下是代言廠商的球鞋,不脫職業運動員本色。王建民一現身,現場立刻籠罩在他強大的氣場裡,完全能感受到那位當年站在投手丘上,用招牌伸卡球威嚇打者的王牌投手。

經紀人和公關公司人員細心的幫王建民整理衣裝,就像踏上投手丘上場比賽前似的,做好每一個小細節。王建民超過190的身高,讓雙人沙發顯得有些擁擠。

正當我準備開口向王建民發問時,他突然迸出一句:「你長得有點像XXX(一位職棒選手),你是不是他弟弟啊?」

王建民先發制人地開起玩笑,讓人有點措手不及。因為他向來給人惜字如金、不苟言笑的印象。但沒想到王建民一坐下來,展現的是完全不同的形象。

經紀人張嘉元透露,私底下的王建民和面對攝影機時很不一樣。例如有次他自己拿測量球速的測速槍為自己投球測速,結果不到70英里。「我國小就能丟到這球速」,王建民馬上補一刀。

說起2014年為什麼接受拍攝紀錄片的邀約,王建民娓娓道來:「我希望透過自己故事,鼓舞那些也在打拼的人、棒球員,希望他們不要輕言放棄,繼續努力打拚下去」。

過去幾年,多數台灣人對王建民的印象,還停留在他2006、07連續兩年,在紐約洋隊拿下19勝的黃金歲月。但在這部紀錄片裡,那些豐功偉業已成了過往雲煙,裡頭紀錄的,是王建民受傷跌落谷底、經歷手術、流離各個球團的小聯盟,最後在七年之後重新穿上堪薩斯城皇家隊的球衣,重返大聯盟投手丘的坎坷歷程。



《後勁》劇照。
《後勁》劇照。

棒球是台灣人最瘋狂的運動,更有「國球」的稱號。這幾年台灣陷入漫長的政治紛擾,但那顆繡著兩條紅色縫線的小白球,就像變魔法般的凝聚每個台灣民眾的心,每當國際賽事開打,藍色、綠色、紅色的加油棒,球迷不分顏色、不分彼此在觀眾席上用力吶喊,中華隊在國際賽的表現,絕對是當天新聞最重要焦點。

除了國際賽事,1989年創立的中華職棒,是現今台灣唯一存活的職業運動,儘管三十多年來發生過6起大規模簽賭事件,不少球隊因而解散,不少球星形象破滅,但現今仍有大批球迷不離不棄,進場人數穩定攀升,不少人認為台灣人對棒球就是愛得「無怨無悔」。

台灣棒球發展源於日治時代,早年從用語、訓練、打法和「棒球圈子」裡的風氣都非常日式。早年沒有本土職棒,出類拔萃的選手多半選擇往日本,進入業餘或職業隊發展,幾乎沒有球員挑戰最高殿堂 — 美國職棒大聯盟。

不過1955年出生的高英傑是例外,他在1974年當選國手,到美國參加世界青棒大賽,被美國職棒辛辛那提紅人隊球探看中,簽約加入紅人隊。但之後因為兵役問題無法出國,和美國職棒失之交臂,最後還是只能加入日本職棒。
高英傑結束球員生涯後,出任台北體育學院教授兼棒球隊教練,一位得意門生替他彌補了錯失美國職棒的遺憾,這位學生就是王建民。

王建民並不是台灣第一個挑戰美國大聯盟的選手。台灣第一位進入美國大聯盟的球員,是打擊好手陳金鋒。

1999年,陳金鋒成為台灣棒壇挑戰大聯盟的拓荒者,他先在前一年的世界盃錦標賽展現強打天分,獲選當屆全壘打王,打響自己在國際棒壇的知名度。緊接著登場的第13屆曼谷亞運,當時首次開放職業選手參賽,結果陳金鋒又在南韓大聯盟投手朴贊浩手中擊出全壘打技驚四座,雖然當年台灣最終只奪下銅牌,陳金鋒亞運的表現卻吸引美國職棒洛杉磯道奇隊的目光,最終與他簽下合約,開啟陳金鋒前往美國職棒發展之路,也搭起了台灣和大聯盟的橋樑。

陳金鋒共在美國待了9年,但這麼長的日子裡,他只在大聯盟得到了25個打席,在還沒來得及證明自己前,就黯然的結束了旅美夢。雖然如此,陳金鋒敲開了台灣的旅美之窗,引領了無數台灣棒球員踏上美國職棒這塊最高殿堂,到目前為止,台灣已有超過70位棒球員和美國職棒球團簽約,前後共14位球員踏上大聯盟舞台,而當中最成功的就是王建民。

2005年,王建民首次登上大聯盟,他身穿洋基條紋衫,在舊洋基球場碰上美聯勁旅多倫多藍鳥隊。當年王建民25歲,是洋基球團中的小聯盟球員,因為主力投手萊特(Jaret Wright)受傷,王建民在4天前被緊急叫上大聯盟,這場比賽開打前,還因紐約的一場大雨延後開打56分鐘。

面對種種不利因素,首度踏上大聯盟投手丘的王建民沒有讓大家失望,當天他繳出了7局僅失2分的優質內容,退場時球隊還保持1分領先,可惜後援投手戈登(Tom Gordon)在下一局被藍鳥打者敲出追平全壘打,讓王建民與第一場勝投就這樣擦身而過。

但接下來,王建民順利擠入球隊先發輪替陣容,並在2006、07兩年連續兩年繳出19場勝場。06年王建民和另一位選手並列勝投場數最多的投手,更是亞裔投手第一人。

此時的王建民成為棒球界最知名球團紐約洋基隊的王牌投手,他還在象徵投手最高榮譽的賽揚獎中拿下票選2名的殊榮,由於他個性沉穩、木訥、老實,深受台灣民眾的喜愛,不少人將自己對國家的情感,投射到王建民身上。看到王建民拿出好表現,球隊獲得勝利,就像中華隊在國際賽事揚眉吐氣,當時媒體更封他為「台灣之光」。

洋基隊的比賽不少在台灣時間上午7點開打,所有早餐店電視機,清一色播放紐約洋基的賽事,當時坊間更有一段玩笑話,那就是連早餐店的阿嬤,都可以輕易背出洋基隊的陣容。

王建民靠絕品伸卡球震撼大聯盟,那是一種快速下沉的球種,還會往右打者的內側位移,只要伸卡球墜幅夠大、尾勁更強,打者就很難確實擊中球心,就算能打到球,多數也會形成內野滾地球,不少大聯盟打者形容要打王建民的伸卡球,就像拿竹竿打保齡球,也讓他被冠上「滾地球王子」的美稱。

然而,王建民的巔峰僅維持了兩年多,對許多台灣球迷而已,就像一場美夢,來不及品嘗就睜開了雙眼。2008年,王建民在一場面對休士頓太空人的比賽中,因跑壘扭傷了腳踝,這個傷勢除了讓他結束當年賽季,也間接斷送了他輝煌的職業生涯。



王建民的巔峰僅維持了兩年多,對許多台灣球迷而已,就像一場美夢,來不及品嘗就睜開了雙眼。
王建民的巔峰僅維持了兩年多,對許多台灣球迷而已,就像一場美夢,來不及品嘗就睜開了雙眼。

境頭前是一片青綠色的大草原,幾個孩子在草地上圍著王建民嘻嘻哈哈,其中一位孩子問王建民:「You are famous?」

王建民笑了笑:「那是以前啦,現在沒有了。」

紀錄片《後勁:王建民》,就從這裡開始。

王建民在隊醫、教練的攙扶下,一跛跛的離開球場,受傷後的王建民失去球威也離開了洋基隊,他與華盛頓國民隊簽約,尋求東山再起的機會,但他隨即又因新的肩膀傷勢離開球場,光開刀復健,前前後後就花了超過一年半的時間,等到王建民再次返回球場,他的球速已嚴重下滑,招牌的伸卡球尾勁消失、下墜幅度大不如前,這樣的他,只能在小聯盟浮浮沉沉等待機會。

回想這段歷程,王建民說,在大聯盟前半段就是「很順」,做什麼都很順利,但後面經歷受傷、復健,能想的就是怎麼繼續維持訓練,讓身體不要間斷、休息,等待下一個機會,至少讓自己做好準備。這段期間,其實海外如日本職棒、中華職棒,都提出了不少機會,但王建民說,自己從來沒有考慮過這些選項,連動念都沒有,因為他從來沒想過放棄,想證明自己還可以再站上去大聯盟,就算只有一天都好。

大聯盟是高強度競爭體系,能上到大聯盟的球員,不論薪資、待遇甚至外界看待的眼光,都有天壤之別。王建民說,自己受傷復健的日子也看見人情冷暖,有些隊友、球迷會默默支持你,也有人用上了「另類方式」激勵他。

王建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國民隊時期,曾和一位防護員反應自己肩膀痠痛,但對方沒有替他診療,只告訴他「你痛就不要丟了,你就早點回台灣,做什麼都比現在還要好」;王建民當下沒有回話,但隔天一早他依舊準時來到球場,告訴對方「我還想繼續丟,你就先幫我打兩隻止痛針」。

這位國民隊防護員在鏡頭前,坦承他就是故意激怒王建民。他說,王建民聽到自己要他回台灣,豁然站起來怒斥:「誰說我要回台灣?!」「王建民身材高大,我真怕他打我。」那一天王建民怒氣沖沖走出球場,但第二天,一樣準時拎著手套來練球。

從受傷到2015年,王建民陸續待了華盛頓國民、多倫多藍鳥、紐約洋基、芝加哥白襪等隊。他的狀況起起伏伏,經紀人張嘉元說,2013年王建民情況開始有些起色,2014年雖然沒有上到大聯盟,但他當時共在小聯盟投了超過170局,這代表他的身體狀況足以應付長期賽事,這年球季結束,他就收到五、六個大聯盟球團的合約。

但來到2015年,王建民的狀況又出現不穩,上半季受傷勢影響表現不佳,直到下半季才看到一些「好的內容」,該年的8月15日,王建民面對道奇3A球隊演出2安打完封的優質內容,張嘉元說經紀公司後來有將這場賽事影片,交給西雅圖水手球探部門,對方告訴他們,這場比賽的王建民有大聯盟的水準,但其他場次卻沒有。如何讓王建民的身體能夠有穩定的投球表現,成了王建民能否重返大聯盟的關鍵。

陳惟揚說,自己是NBA曼菲斯灰熊隊的球迷,但在大聯盟卻沒有支持的球隊,不過從2005年開始,他就是王建民的忠實鐵粉,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他透過一位媒體圈友人,認識了當時在小聯盟的王建民,開啟了拍片的契機。
陳惟揚說,自己是NBA曼菲斯灰熊隊的球迷,但在大聯盟卻沒有支持的球隊,不過從2005年開始,他就是王建民的忠實鐵粉,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他透過一位媒體圈友人,認識了當時在小聯盟的王建民,開啟了拍片的契機。

另一方面,陳惟揚就是在這個時間點,興起了拍片的念頭。陳惟揚說,自己原本在大聯盟卻沒有支持的球隊,不過從2005年開始,他就是王建民的忠實粉絲。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透過一位媒體友人,認識了當時在小聯盟的王建民,開啟了拍片的契機。

2013年5月,在美國賓州的一間餐館,陳惟揚說看到王建民租了一台小車出現在自己眼前,因為王建民身材高大,所以要花點力氣把自己塞進狹小的車內,當時陳惟揚就告訴自己,「很多人都知道王建民風光的一面,但一定很少人都見過這樣的王建民」,當下就決定把這段時期故事搬上銀幕。

陳惟揚說,2013年萌發的拍片念頭,因為中間工作忙碌的關係,一直到2014年才真正實踐,他撰寫了一份企劃,成功的說服經紀人與王建民的家人,只是個性一向低調的王建民,卻沒有很高的意願,甚至有些排斥。但陳惟揚不想錯過任何畫面,先自行啟動了拍攝計畫,當王建民有賽事,他就自己開車到球場,把攝影機架設在觀眾席上,由於是小聯盟賽事,「現場完全沒有人跟他搶位置」。

「把這些過程記錄下來,成為一個模範的職棒選手,人家不是在意你有沒有辦法回去大聯盟,而是這個過程與精神,給你的小孩和年輕球員一個榜樣」,張嘉元也幫著說服。他在2014年球季結束後,將導演的拍片計畫交給王建民,但他當時依舊沒給答案。最後到了2015年2月,張嘉元告訴王建民已經不能再等了,王建民反問「真的要拍嗎?」張嘉元給了一個肯定的回應,才讓王建民終於點頭。

王建民點頭時,陳惟揚已完成拍攝的先期準備,也向球團申請拍攝許可,除了健身房、休息室外,其餘部分都對他開放。至於王建民私人生活,他開始接觸王建民的家人,讓對方先認識自己,他認為一個紀錄片導演,唯有打開自己的心讓拍攝者認識你,他們才會放心把故事交給你。這部紀錄片拍攝歷時三年多,陳惟揚跟王建民跑了美國20多個城市,足跡遍及美國。

這部紀錄片拍攝歷時三年多時間,陳惟揚跟王建民跑了美國20多個城市,征戰整個美國本土。
這部紀錄片拍攝歷時三年多時間,陳惟揚跟王建民跑了美國20多個城市,征戰整個美國本土。

「王建民的身體能量不一樣了,唯一保有的是精神能量。」王建民對重新登上球場的執著,妻子吳嘉姈感受最深。對孩子而言,爸爸「去上班」的意思,就是一月離家,十月才回來。王建民想念孩子時,就在沿途看到童書、玩具時,買了寄回家,收件人大大地寫上兒子的名字:Justin Wang。

為了重返球場,王建民四處尋找出賽的機會,小聯盟、獨立聯盟,「一年換一個地方」。有時一覺醒來,根本忘了自己在什麼地方。王建民說。在美國,隨時都有超過1400個職業球員在尋找進入大聯盟的機會,或者是新人,或者是尋求東山再起的老將。這裡頭能夠被球探發掘的球員少之又少。


王建民在2015年球季結束,初期沒有獲得任何合約,但至少他知道努力的方向「維持好的投球機制」。這段期間,恰巧曾旅美的中信兄弟投手鄭錡鴻,發現一間名為「德州棒球農場」(Texas Baseball Ranch)的訓練中心,裡頭特殊的訓練方式和科學化分析,讓鄭錡鴻大為受用,後來他透過管道介紹給張嘉元,建議王建民參考看看。

張嘉元坦言,德州棒球農場當時在業界毫不知名,裡頭師資都是大學棒球隊教練,他一開始也很疑惑,「這樣的學校,真的適合一位大聯盟投手?」只是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向王建民提了這件事情。

陳惟揚說,自己對這提議也舉雙手贊成,他有預感這間農場會是一個新的契機。若以影片的角度來看,那會是整部影片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就像英雄片一樣,超級英雄會在一開始被修理後,找到一個重生機會,逆轉整個局勢。

但對王建民來講,他的答案卻很驚人,「我只是想應付一下經紀人而已」。回想第一次聽到這間棒球農場,王建民不假思索道出當時心境,裡頭的教練沒有大聯盟資歷,他不覺得能給予自己多大的助益。

德州棒球農場重在個別指導,調整姿勢。當時王建民渾身是傷,主要原因在於一開始下盤受傷,讓王建民被迫更多用上半身和手臂的力量投球,這樣一來,又讓肩膀受到重傷。

訓練員分析王建民的投球有「前臂開展」(Forearm Flyout )的問題,加重了手臂的負擔。而矯正方式,是在投球時手肘夾著一個氣球,確保投球出手時手肘維持在正確的角度上。但夾著氣球練投這件事看在當時王建民眼裡覺得無比詭異,這是他從小學習棒球從來沒有過的訓練方式。

但在投球結束進入分析室後,王建民看到電腦分析他的投球姿勢,一個一個數據在他眼前。王建民告訴自己「好像真的有這麼一回事」,就這樣,王建民成了這家棒球農場的學員。各種鍛鍊、姿勢糾正完成後,王建民開始恢復練投。訓練員說,他們不期待王建民「回到」顛峰時期的身手,只要「接近」就算成功。

開始練投的王建民,一點一點找回他當年的球速,訓練員還安排了其它年輕學員和他比賽。80哩、83哩、87哩......最後突破關卡,飆上90.2哩,鏡頭上,王建民秀著測速槍上的數字,笑容燦爛。

我問王建民,這間棒球學校是不是你重生的契機?

「是!」他沒有猶豫。

王建民說,大聯盟教練要兼顧許多球員,無法一一為個人調整姿勢,他在大聯盟碰到的情況,多數是教練告訴你要做到什麼,至於該如何達成,就要靠自己想辦法。張嘉元則解釋,不是大聯盟教練專業度輸給德州棒球農場,但對球隊而言,王建民只是一個「試試看」的選項,教練的目光會比較著重在主力選手、潛力新秀身上。

2016年開季,王建民和堪薩斯城皇家隊簽下小聯盟合約,在德州棒球農場改造下,王建民春訓期間球速回到了95英里,他必須與其他投手,競爭最後一個名額,最後他在春訓留下1勝0敗防禦率2.40成績,以中繼投手的身分,擠進了大聯盟開季名單,距離自己最後目標「踏上投手丘」只剩下最後一哩路。

當年大聯盟開幕戰4月2日舉行,但開季一個禮拜,王建民遲遲沒能等到登板的那一天,陳惟揚說,當時的心情只有一個字「等」,他感謝皇家給予他很大的空間,包括後援投手進場的跑道也開放給他拍攝,而他最想捕捉到的畫面,就是總教練拿起電話打進牛棚,呼喚王建民的那一刻。

4月10日,王建民在9局上半終於盼到機會,在球隊7分領先情況下,牛棚電話響起,王建民從外野緩步跑上投手丘,完成該季大聯盟的初登板;這短短的路程,花了他3年的時間,當中的辛酸苦辣,在那一刻有了最美好的回報。

「讓我重新站上去一天,一天就好。」七年的辛苦復健、鍛練,王建民辦到了。陳惟揚也說,自己等了4年就是在等這一刻,那一小段路讓他感動落淚,那是台灣棒球史上很重要的一刻,也讓自己努力多年的紀錄片,有了最完美的結局。

《後勁》劇照。
《後勁》劇照。

2016年,王建民在八月因為肩傷遭皇家釋出,但幾乎完賽整個球季。2017年,他考慮肩傷不穩定而沒有尋找球隊。但王建民的媽媽認為,重返球場的目標既然已經達到,「花開到最燦爛時一定會凋謝,人爬上最高樓後就要走下來了。」整部紀錄片,就停在2017年底。

訪問最後,王建民配合我們拍了幾張照片。他擺出自信的神情和微微的笑容,但還是保持一貫的沉默,在訪問的前幾天,王建民在一場公益賽事中投出了147公里的球速,那是一個可以重返投手丘的數據,「你還會不會回到球場?」這應該是全台灣球迷都想問他的題目,包括我。

王建民緩緩地說,自己現在想的,就是把所學回饋給基層、球團,幫助更多的年輕球員,他也呼籲整個環境應該有所改變,現在中華職棒只有四隊,但基層棒球人才那麼多,這樣會讓整個淘汰率變得很快,只要新人進來,老將就沒有發揮空間,但其實這些老將,有些才正要邁入自己黃金時期。

我承認自己對這樣的回答有些失望,我舉了旅日棒球好手郭源治晚期回台的例子,企圖打動他。但他臉上沒有任何表情,我也無法猜透他內心想法,他只緩緩地說「現在就先這樣吧」;自己的身體或許可以應付一場賽事,但他沒有把握面對漫長的球季。

張嘉元跳出來打圓場,這是他的工作,他也非常專業,他笑笑說運動員沒有說「退休」兩個字,就代表什麼都有可能。王建民依舊沒有表情,對來說他,他已經很習慣碰到這樣的問題,就跟他站在投手丘上面對打者一樣。最後他只承諾,棒球是生命中的全部,不管任何形式,他都會用不同的方式留在棒球場上。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2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非常欽佩王建民的毅力和韌性,也很開心這樣一部紀錄片的誕生。這個時代,特別是在台灣,已經充斥著太多追捧和跟風,但成功後面的努力、心酸和執著卻很制式化地常常被輕描淡寫。這部紀錄片所引發的思考,不止於成功背後的付出,還有對「成功」本身的定義。觀眾可想而知,想要看到一個讓人滿意的結局——王建民重返大聯盟。但是現實確實更加殘酷:重登回大聯盟投手丘的日子很有限,長期努力後的輝煌卻是短暫的。這樣的結果顛覆了刻板印象中的成功,讓人嘆息之餘,卻又傳達了更深刻的意涵:夢想的成敗只有自己能定義。

  2. 曾經讓全台灣人為他哭為他笑的偉大選手 好懷念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