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2018台灣地方選舉

選舉裡的「網路聲量」是什麼?真有「勝利方程式」嗎?

因著虛擬世界的特性使然,始終存在系統性干擾的可能,導致最終結果出現偏誤。不可能單看網路聲量,而不把對手實力、選區結構與整體政局因素一併納入考量。

2018年11月16日,高雄市長候選人民進黨陳其邁的競選車隊。

2018年11月16日,高雄市長候選人民進黨陳其邁的競選車隊。攝:陳焯煇/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龔雋幃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18-12-06

#龔雋幃#2018台灣地方選舉#台灣

即使在投票日前三個月,任誰也想不到民進黨執政超過20年的高雄市,竟然會成為牽動2018台灣地方選舉全盤戰局的最大變數,選後更成為翻轉台灣政治版圖的關鍵。

代表國民黨參選高雄市長的候選人韓國瑜是策動這場劇變的發動機。九月下旬起,韓國瑜的聲勢突然從網路急速竄起,騰空捲起一股巨大氣旋,步步進逼原本以為「贏了黨內初選就贏了選舉」的陳其邁。霎時間,原先對高雄選情不抱希望的泛藍選民,好像重新找到了一個新的「救世主」,「韓流」、「韓粉」成了今年選戰最火爆的話題。

韓國瑜引領的旋風更由高雄襲向全台,他成了最佳助選員,全台輔選。甚至走在台北街頭,都可以看到多位國民黨市議員候選人與他的合照看板,爭先搶搭「韓流」這股上升氣旋,期盼能夠贏得更多選民支持。

台中市印有韓國瑜的競選廣告。
台中市印有韓國瑜的競選廣告。攝:陳焯煇/端傳媒

一個網路先行的「勝選方程式」

在韓國瑜身上,隱約看到了2014年柯文哲的影子。當時柯素人參選,同樣在網路世界獲得近乎一面倒的支持,完全壓制對手連勝文與其身後浩浩湯湯的「大連艦隊」,聲勢如日中天。選後分析多半深信柯文哲團隊是憑著大數據、社群經營、網路聲量、輿情監測等等網路世代的關鍵能力,在絕對的「空戰」優勢掩護之下,一舉打破台北市選民結構「藍大於綠」的基本盤,率領在野大聯盟殺出藍營重圍,贏得最終勝利。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