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觀眾大家好,今天十月十五號,我們終於辛苦爬上玉山主峰......我們希望兩岸中國人要堅定兩岸中國人的基本尊嚴......現在真正能捍衛中國的,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希望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體制下,復興中華民族,讓兩岸中國人有尊嚴、有錢賺,更要讓兩岸中國人有未來。」
十月十五日,台灣第一高峰玉山主峰上,出現了三位特殊的登山客。以無黨籍登記參選台北市大安文山區的市議員參選人鄭建炘,帶著兩個身穿「鐵衛隊」紅衣的兒子,在玉山主峰上替五星旗「插旗」。他們不僅在玉山上高唱「義勇軍進行曲」,還以手機直播,高呼「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九周年紀念日」。
鄭建炘宣稱,他們一家三人原先規劃在中共十一國慶當天登山,卻因為「無恥的民進黨」惡意阻擋、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以「公共安全」為由封山,登山計畫才拖延至今。不過在鄭建炘登頂直播之後,管理國家公園的內政部營建署隨即聲明,「拒絕政治性活動進入國家公園」,未來也要修訂法規,禁止在國家公園範圍內進行政治性活動。

扛著五星旗參與中華民國公職人員選舉,鄭建炘不是第一人。根據統計,今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有近40人的推薦政黨帶有「紅色主張」,是2014年的三倍。「紅色主張」例如直接主張台灣「接受一國兩制」,或者聲稱紅、藍、綠三黨中,只有「共產黨有能力發展經濟」因此台灣接受共產黨統治是件好事。
除了上述近40人以外,以無黨籍身份參選,但帶有「紅色政見」的也不少。例如參選台中市長的宋原通宣稱自己獲得「中國國家主席唯一支持」。參選高雄市長的璩美鳳,雖然公報上沒有旗幟鮮明的兩岸關係主張,但她曾任「中華統一促進黨」發言人。
早年戒嚴時期,五星旗毫無疑問是禁忌圖騰。但1987年台灣政府解除戒嚴令後,中國共產黨不再是「叛亂組織」,隨著中華民國憲法修訂,北京對中國大陸地區的治權獲得承認,五星旗也因此從「叛亂象徵」轉為受言論自由保障的各種政治符號之一。
在台灣「由統至獨」的政治光譜裡,主要政黨裡最偏「統」的無疑是主張「中華民國」的新黨。至於比新黨更靠「統一」,並且直接以五星做為訴求的政治團體,最知名的應該是「愛國同心會」和「中華統一促進黨」。
統促黨由張安樂創立,他曾經因案件遭台灣政府通緝,流亡中國大陸多年,2013年回台灣領導統促黨。2008年底,中國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第一次訪問台灣,一批統促黨成員手持五星旗在台北街頭現身「歡迎」陳雲林,引發台灣社會開始注意對五星旗在台灣境內出現,也有政治人物要求公權力「取締」五星旗。
自此之後,台灣統派政治團體愈來愈常持五星旗活動,這面旗再一次從「言論自由的保障對象」,轉變成可能挑動政府敏感神經的「關鍵詞」。本屆參選台北市長的姚文智就宣稱,一旦當選,他將禁止在台北市懸掛、展示五星旗。
11月21日,距離投票只剩72小時,鄭建炘扛著五星旗,按照計劃到台北科技大樓捷運前站拉票。幾步之外,號稱「馬家軍」的國民黨大安文山區議員候選人鍾沛君,一群將近十個人的競選團隊,偌大的競選看板、旗幟,鄭建炘兩個兒子加媽媽,只有四個人,顯得形單影隻。兩派人馬還一度為了看板、旗幟的擺放位置爭執不下。
熙來攘往的下班尖峰時段,鄭建炘和兩個兒子、老媽媽,分別扛著競選旗幟與五星旗,背著一大袋的面紙文宣,開始自顧自的向民眾宣傳。有人見到五星旗飄揚,駐足旁觀,有的民眾則好奇地接過文宣、仔細研究,還有人連理都不理,對著鄭建炘老媽,大罵「垃圾」。
大張旗鼓拿著五星旗參選的鄭建炘,在網路上也吸引不少網友關注、叫罵。因為沒有太多資源,鄭建炘把自己家當成服務處,門外插著一支以五星旗為底的競選旗幟,上頭寫著「台北市議員(大安文山)參選人 鄭建炘」。
接受端傳媒訪問這天,鄭建炘與兩個經常一同上街的兒子,早就在客廳等候,米白色的牆上沒有別的裝飾,只掛著一幅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布簾,左右分別寫著「完成國父 統一使命」,橫批是「咱們都是為了中華民族!!!」他唯一的宣傳品是包面紙,三、四箱散落的堆在充當工作室的客廳。礙於資源有限,又希望能成功吸引選民目光,鄭建炘把品牌行銷的那套搬過來,他說,五星旗就是他吸引選民的行銷手法,越有人跟他吵架、他越要跟對方幹到底,只因「吵架才能創造議題」。
從藍統到紅統
鄭建炘1975年出生,實踐大學畢業,曾是中國國民黨十九全黨代表、中國國民黨文山青工會會長,多次以國民黨籍、無黨籍參選里長,今年是他首次以無黨籍挑戰議員選舉,自稱參選契機是因為「認同兩岸和平統一」,會以五星旗參選則是「對國民黨感到失望」。
「我在國民黨裡面很久,又做黨代表、里長,青工會會長我接了十幾年......不熟的時候,對國民黨還有點期待,但後來『越熟越灰心』」。工作關係,鄭建炘過去幾年有不少機會往中國跑,北京、上海、深圳、南京,中國一線城市他全去過,印象最深刻的是對岸一條鞭體制,能帶領有意願的人走向富強。
「馬英九執政八年,說實話也是沒什麼做法,我們也很失望......我們一直建議,你要對兩岸有一個務實的論述或表態,你可以講我們要終極統一,但不一定要說是什麼時候。只是這八年他(馬英九)沒有做一個很明確的定位,甚至還每天喊『台灣萬歲』」。「不管中華民國萬歲也好、中國萬歲也好,馬英九都沒有正確定位出中國國民黨跟馬英九的價值」。
對國民黨有多失望呢?鄭建炘說,就算被開除黨籍也要出來參選,畢竟「已經被開除過一次」;「國民黨沒有實力、也沒有中心思想,朱立倫選總統時,提了一套『三民主義』論述,被國民黨內部很多人批判,包含年輕人。老人家不讀書就算了,二十幾歲年輕人也批判朱立倫講這套話」。
受訪期間,鄭建炘說了不只一次「三民主義我看過三遍,我很熟」,國民黨裡反對朱立倫提出三民主義的那群人,根本「不懂三民主義」、「胡言亂語」。
鄭建炘也曾擔任「台灣人民抗日協會」理事長,去年11月21日開始,與夥伴扛著五星旗騎單車環島的經驗,讓他深信,「一定會有人認同我們的理念」;鄭建炘說,他們走到花東、苗栗等傳統國民黨深藍選區,很多民眾「很認同我們的理念,但他們講一句最務實的話,『我怕出來被打』,因為他們身邊不是藍、就是綠,沒有一個紅的,所以不敢站出來當箭靶......當我們第一個跳出來的時候,他們樂觀其成」,而他說自己站出來後,的確也吸引到不少對國民黨失望的支持者或退伍軍人私下向他表態支持。
鄭建炘稱以自己的人脈,要成立政黨、協會不是問題,但意義不大,「沒有資源、沒有影響力,成立之後會很辛苦,因為人家不認同你、資源也不會進來,那樣就只能揮揮旗子、到一個地方晃晃就結束了,『所以一定要透過選舉』」。
他相信「台灣的未來一定會統一」,而統一是「尊嚴問題」,因為經濟強大了,人家不敢看不起你。「我有錢強大後,就是我走出去、你不敢看不起我......第二步就是,你一定要尊重我」,「你要是看不起我,我就把你打一頓,或用錢砸死你」。對岸如此「撒大錢」的文化風氣,在鄭建炘眼裡是一個「人文素養提高的過程」,他說,台灣六、七O年、「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也曾出現這類土豪,「台灣曾走過這條路,大陸也會走這個路」。他深信,屆時中國人民的文化水平、人文素質涵養都會提高。
不只把孫中山肖像掛在牆上,鄭建炘還對孫中山遺訓琅琅上口。「三民主義我看了三遍。孫中山很清楚把當時中國的狀況界定在三民主義中,只是現今時空背景不同」。
居家常備習近平專著
說著說著,鄭建炘拿出一本還未拆封的「習語錄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他說習近平對中國未來走向定位很清楚,連怎麼做的步驟都有寫出來,「比如要如何達到全面健全的小康社會、要怎麼做,習近平在書中都有把步驟寫出來,不像國民兩黨,只說『薪水增加了』根本無感!」
鄭建炘強調,自己並非一味聽信習近平的說法,「我也常上大陸微博,看他到底幹了什麼」,聽其言、觀其行,「當他做的跟說的不同時,我也是批判他,但他做的如果一樣,『總是要給人家時間』」。
訪問之間,鄭建炘毫不避諱自己對習近平的崇仰,不只對習近平「全面健全小康社會」的步驟琅琅上口,家中還隨時備有十多本《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用來送給理念相同、志同道合的盟友。他說,「習近平的書我都有買,我發現他的理論,非常符合我們未來走向」。
「習近平做了很多有利我們未來的事,他一上任就打貪,雖然很多人傳聞他快被幹掉,但他卻能浴火重生、甚至越做越好......肅清之後就看到中國大陸的飛躍成長,人民對政府信任度,民調出來都八成以上,反對的那些人可能就是貪官汙吏......為什麼有八成以上人民認同?很簡單,因為他做的事符合人民利益需求......我看過他(習近平)的書,我非常認同他是很有能力、有智慧的人,『我說了就做出來給你看』,不是胡言亂語、說了做不到,跟蔡英文一樣,講得很好聽、沒有一件事情做到」。
「選舉制度是漸進式的好 漸進式的爛」
鄭建炘對中國的崇仰不只來自於經濟層面,對於中國的集權體制也有獨到見解。「我不反對多元文化體制,但多元文化體制是爛的慢、成長的也慢,一條鞭是成長的快、也爛的快,它是極端的。當然我們希望的是,成長但不要爛,只是沒有一個體制十全十美,像這種所謂選舉制度的國家,是漸進式的好、但漸進式的爛」,若真要選,「一條鞭會突飛猛進的好」。至於「一國兩制」,他自稱是「現實且務實的選擇」。
「選舉或是用培訓機制,但培訓機制是真的好或不好嗎?有很多討論的地方。當一個領導人不好的話,可能很快就崩盤;選舉機制,選一個像蔡或柯這種很鳥的,你能怎麼辦?就慢慢的爛。美國選到川普後也很OOXX啊,就這樣一直爛下去。」
「你有沒有被我打的自由」
對自己大張旗鼓打著五星旗參選,鄭建炘不只一舉一動備受關注,他對於台灣的「民主自由」也有不同於他人的詮釋。鄭建炘主張「你不被我打,就是侵犯我的自由」,而且還說,這就是他心中的「民主自由」。他強調,民主自由是要「以人為主」。「一般人認為,自由是以不侵犯他人自由為自由,你有你的自由、我有我的,但如果你不被我打,就侵犯到我的自由,那請問是要捍衛你的自由還是我的?」
鄭建炘說,自己曾為「自由」這個議題,在街頭上多次與年輕人爭辯,他引以為傲的強調,多數時候,「他們都被我講到說不出話來」。 對於中國政府在國內廣設監控裝置,更截取網路資訊建立「社會信用體系」,被外界批評為「數位極權主義」、「新世紀1984」。鄭建炘認為,自己當過里長、很了解老百姓心聲。他認為,不偷不搶不拐不騙的老百姓,「只要安全、不在乎隱私」,因此對岸推行所謂的人臉辨識系統、數據監控,在老百姓眼裡,只要有安寧,「他們寧願政府每條街都裝監視器」。
當記者問道:中國到底有沒有言論自由?鄭建炘認為「有」,只是看你「有沒有去踩那條紅線」。
鄭建炘提到,自己去年中曾走訪北京,當時受一群國民黨後代邀請,到天安門附近的一間地下室餐廳吃飯,餐敘期間,大家對共產黨都很不滿,不停的批判共產黨不好,講到激動處,有人站起來說,「我們來喊口號!我們來喊『打倒共產黨』」,喊一次不夠,這群人一共喊了三次。「我那時心裡嚇得要死,想說這是一件多麼大不諱的事,我會不會被抓去關阿!我能不能活著回來台灣啊!」他形容,「那餐飯吃的,我他媽的嚇得要死」,就怕待會踏上天安門廣場就被抓了。但第二天,鄭建炘還是「活得好好的」、搭著下午的飛機回到台灣,「(大陸)這幾年的改變,證明習近平沒有騙我」。
國軍退伍上校繆德生日前因為參與「反年金改革」抗議發生意外身亡。繆德生身故前才完成一趟「北伐之旅」——帶著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旗,自廣州一路走到北京,以紀念七七抗戰80周年。
鄭建炘說,繆德生行腳時,雖然有中國情治單位的人在一旁,但「人家還不是照拿(中華民國國旗)」,只要不要像被抓的李明哲一樣,接觸奇怪顛覆政府的人,根本「沒人理你」。對於中國管控不利政府的言論,鄭建炘說,只要能界定清楚批判標準,「我當然認同這種做法,而且要是我,我會管得更嚴」,唯有如此,整個社會才能穩定。
但鄭建炘有沒有考慮索性移民中國?「(對岸)競爭壓力太大,所以不想去」。鄭建炘強調,未來兩岸若能走向一國兩制,對台灣是最好的,「你放棄對外主權,至少講中國話寫中國字、全世界暢行無阻......第二,人民最基本需求是經濟議題,像我們這種稍微有點錢、有點見識、還要臉的人,通常希望爭取一點尊嚴,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台人治台,你要我出去拿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五星旗,那我們就照拿,五星旗也照舉,但你至少尊重我,讓我台人治台,至於兩岸其他差別在哪,也不用什麼差別」。
(本文插圖「統紅勢力參選」及「無黨籍候選人小檔案」由台灣大學新聞研究齊若堯設計、製圖;台大新研所吳沛欣也參與整理候選人黨籍、政見統計工作,兩位對本文亦有貢獻。)
觸摸世界的政經脈搏
你觀察時代的可靠伙伴

已是端會員?請 登入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