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灣地方選舉 深度 台灣 端傳媒 X 台大新聞所

數據看2018台灣選舉系列之二:公民投票全指南


編按:2018大選數據專題由《端傳媒》與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共同企劃、製作。以簡明、精緻的圖表,多面向解析2018台灣大選的特色及結果。本篇為第二篇,匯整公民投票所有重要資訊。

為什麼要發動公民投票?公投怎麼投?

設計、製圖:台灣大學新聞所毛思珍

同性婚姻和性教育

將在11月24日舉辦的公民投票,十案中有五案關於同性婚姻相關法律該怎麼訂定?以及國小、國中階段的性教育,該不該納入同性戀議題。

設計、製圖:台灣大學新聞所毛思珍
設計、製圖:台灣大學新聞所毛思珍
設計、製圖:台灣大學新聞所毛思珍
設計、製圖:台灣大學新聞所毛思珍
設計、製圖:台灣大學新聞所毛思珍

關於核能

設計、製圖:台灣大學新聞所尹語之
設計、製圖:台灣大學新聞所尹語之

火力發電和空氣污染

設計、製圖:台灣大學新聞所尹語之
設計、製圖:台灣大學新聞所尹語之

台灣用什麼名稱參加奧運

設計、製圖:台灣大學新聞所尹語之

這次的公投和以往有什麼不同?

這是在2017年12月,台灣修訂《公民投票法》之後,第一次依照新法進行公投。新舊法最大的差別在於,新法規定滿18歲就可以參加公投,比選舉年齡還低兩歲。

設計、製圖:台灣大學新聞所齊若堯

一件公投案如何算通過?過去的規定稱為「雙二分之一」,參與投公投的人數必需達到公民數一半,且同意票超過二分之一。

在這樣的門檻下,過去舉辦的六起公投案,無一跨過門檻。但如果將它們的結果依新法門檻來衡量,確實有四件提案可以過關。

設計、製圖:台灣大學新聞所齊若堯
數據新聞 端傳媒 x 台大新聞所 2018台灣地方選舉 台灣